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六章 請停下西洋?長跪太和門

Hi,賬號:熱門:第六章請停下西洋?長跪太和門!夜間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寒夜吳歌:、、、、、

削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朱瞻基可不是朱允炆,會把藩王在幾個月內跟擼串似的擼下來。

事實上,削藩自宣德元年開始,一直持續到了宣德七年,最后一個藩王肅王才終于被削去護衛。

不過,這七年中,倒也沒有發生太多的事情。

仁宣之治,修養生息,無非就是如同文景一樣,輕徭薄賦不擾民而已。

這樣,就很難會出現什么可以歌頌的轟轟烈烈的事情,宣德朝,明朝的黨爭也還沒有開始。

朱瞻基在嚴鏗與三楊的輔佐下,平靜地渡過了他統治下的七年,大明朝在這一段時間里逐漸撫平了永樂盛世留下的后遺癥,變得越發的興盛。

直到宣德八年,下西洋的船隊再度回返,這份平靜被打破了。

朱高熾確實是停止了下西洋,但是朱瞻基在不久之前,卻是重開了此舉。

而馬和,也在這一次的下西洋之中逝世,但是下西洋的艦隊依然為大明朝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宣德皇帝很是高興,他的內帑再次充盈了起來,于是他決定再去掙一點。

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第二天朝會上,當他宣布此事時,卻迎來了朝臣們的激烈反對。一住://.biquxs

“臣請陛下停下西洋之事,此乃是禍國殃民之舉!沿海百姓、工匠皆苦于徭役,幾如隋煬之世!”

首先站出來的,是戶部尚書李昶,他的言辭頗為激烈:

“陛下只知皇家內帑充裕,卻又不知戶部連年撥款造巨艦,致使國庫虧空!且陛下下西洋獲巨資,卻是與諸多藩屬國爭利,我堂堂天朝上國竟爾貪戀些許的金銀,這又成何體統?”

朱瞻基愣了一下,隨即臉色冷了下來,開口道:

“國庫空虛如何,朕的內帑不是錢嗎?難道大災之時,朕沒有抽調內庫之銀救濟?隋煬之世……朕之宣德一朝,百姓休養生息,安居樂業,李昶,你如何敢將朕與隋煬帝相提并論!”

“陛下若是繼續如此不愛惜民力,與那隋煬帝不顧百姓開鑿運河,又有何區別!至于內帑,公是公,私是私,太祖早有言,內帑為皇家私用,陛下豈能混為一談!”

“陛下,臣已年老,也實在處理不了戶部這繁雜的事務,還請陛下準臣告老還鄉。”

李昶徑直提出了辭職,他這是要逼朱瞻基就范!

百官忍下西洋已經很久了。

這潑天的利潤誰都眼饞。

可是從朱棣開始,皇家就一直吃獨食,下西洋的工程不僅百官們毛好處沒撈著,還擠占了沿海地區官員們所屬家族的貿易份額,同時還要由戶部出錢工部出人造海船。

更過分的是,永樂皇帝把一切都收到了內帑里,戶部是一毛沒有。

雖然說永樂皇帝不是什么昏君,不會干出把這些錢全都用來享樂這類的事情,永樂朝許多大工程也有賴于內帑的支援,但是這并不符合臣子們的利益。

無他,正是因為內帑的充裕,皇權因此等到了極大的加強,與之相對的是戶部在朝堂上的權力和影響力被極大削弱了。

都說有兵才有話語權,但是有錢,你才能有兵權。

崇禎坐困孤城,便有一定原因是內帑空空蕩蕩,是徹底都貼進去了,沒錢,京營就不聽你的話,皇帝失去了賴以震懾天下的依靠。

在那一刻,雖然只有很短的時間,但是明朝的臣權確確實實達到了頂峰,他們可以無視圣旨而不受到懲罰,皇帝的話已經失去了權威性,他們甚至把帝王當做了自己的功勛。

當然,不是說內帑沒了,皇帝就啥也不是,崇禎那個時候因素很多,但是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闖賊臨京,吳喧山(戶部官員)曰:‘吾嘗司計,請發內帑。’上令近前密諭曰:‘內庫無有矣。’遂墮淚。)

而這一次對下西洋下手,就是臣子們反攻的號角,在被兩個強勢的皇帝牢牢壓制幾十年之后,終于開始的文官集團的反撲,他們要壯大自己的臣權。

所以一時間,幾乎是群情激奮,有了戶部尚書帶頭,許多臣子站了出來,公然反對下西洋的舉動,抨擊它是勞民傷財。

更有甚者,甚至暗示皇帝之所以下西洋,是貪圖虛名,與民爭利,不是一個明君之舉。

只有作為內閣成員的三楊沒有動作。

如此大規模地發出反對的聲音,戶部尚書更是當場提出辭職,可見這些臣子是真的急眼了。

停止下西洋,換來文臣們的繼續配合嗎?

宣德皇帝不由地握緊了拳頭。

被臣子威脅,他無疑是憤怒的,他的額頭上都凸起了青筋,眼睛瞪著這些臣子。

可是眼神沒有用,依然有反對的聲音響起,臣子們無視了這個皇帝的怒火。

八年時間,他們已經摸透了這個皇帝的底細。

這是一個雖然有著一定的手腕與能力,但是同樣也有著仁厚之心地皇帝。

他不會下狠手的,尤其是在大半個朝堂都站出來的情況下。

嚴鏗站在隊伍之外一言不發,他沒有反對文臣們的舉動。

下西洋是必定需要停止的,因為嚴家的呂宋戰略就和這嚴重沖突,若是繼續下西洋,大明朝早晚會發現呂宋總督四處用兵,很不對勁。

這個時候,陳肅已經利用呂宋總督的身份,徹底戰勝了許柴佬,成為了呂宋島的首富,就等著下西洋結束,朝中官吏再度對大海開始陌生,就要開啟呂宋戰略。

他與文臣們的利益是共同的,他當然不會掘自己墻角。

而現在的朝堂上已經僵持起來了。

朱瞻基的拳頭攥得緊緊的,很明顯他的怒火在攀升。

現在的文官們,是在威脅皇權,在大殿上發難,更是讓皇帝顏面盡失,朱瞻基身為帝王,這個時候也不能退縮。

但是站出來的文臣卻是越來越多。

六部尚書,站出來了四個。

他們知道,此時不發難,之后就晚了。

天知道下一個皇帝會是什么樣子的,萬一又出來一個強勢之君,進一步加強皇權怎么辦?

而朱瞻基,也沒有同意的意思。

他重重地呼出一口氣:

“致仕之事,不準!下西洋之事,推后再議!”

“退朝!”

“陛下今日不同意,老臣等便長跪于此,等候陛下回心轉意!”

李昶拖著自己長長的花白胡子,顫顫巍巍地說道。

“那伱們就跪著吧!”

朱瞻基用鼻子重重哼了一聲,拂袖而去。

明朝皇帝上朝的地方是太和門,又稱“御門聽政”。

而那些臣子,還真的就在那太和門里,長跪不起!

(本章完)

友情連接:

小說相關推薦:、、、、、、、

《》是寒夜吳歌傾才力獻的一部情節蕩氣回腸,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