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二章 交趾之亂

Hi,賬號:熱門:第二章交趾之亂夜間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寒夜吳歌:、、、、、

朱高熾留下的顧命大臣,還是嚴鏗與三楊。

同時,由于朱瞻基的年齡并不是很大,也不如他的父親曾經常年輔政,所以他對這四人的依賴更甚。

宣德朝,就在他們的輔佐下,正式拉開了序幕。

他首先要解決的,是交趾的問題。

那里作亂已經有很多年了,可以說自從交趾被征服,就一直都在亂,駐扎在那里的明軍幾乎始終都處在平叛的狀態,每年都要在那里耗費極多的糧草與銀兩。

而這些新登基的皇帝,對這個問題已經有了腹稿。

宣德皇帝朱瞻基,他處理問題的方式,很奇怪。

你說他是軟蛋吧,他肯定不是。

要是一個能夠親率三千精銳迎戰上萬兀良哈騎兵并戰而勝之、多次率數百騎兵巡邊,震懾蒙古諸部的皇帝是軟蛋,那就沒幾個硬貨了。

但是對于朱瞻基而言,那些對于其他皇帝而言極其復雜,甚至耗費大量錢糧才能解決的邊境問題,似乎很簡單。

交趾黎利作亂?那就撤出明軍,封黎利為交趾國王。域名.biquxs

麓川宣慰使思任發入侵南甸、騰沖等地?命沐晟以招撫為主。

老撾宣慰司刀線歹及寧遠州土官刀吉罕恊協助交趾對抗大明?隨他們去。

塞外衛所被屢屢入寇?那就不要衛所,全面收縮!

瓦剌先后擊敗韃靼、兀良哈,襲擊海西女真?不可輕舉妄動!

相比較于洪武永樂對于土地的重視,宣德明顯更在乎“人”。

“自仁宗不勤遠略,宣宗承之”,這可不是開玩笑的,這倆父子雖然治國是一把好手,但是他們對于邊疆的戰事上處理的辦法卻并不妥當。

最終,便是造成了歷史上有名的“宣德棄地”,明朝的領土嚴重縮水,對蒙古,也因為大量戰略要地的放棄,最終使得中原的明王朝在對外戰爭中逐漸轉攻為守。

他還完全拋棄了永樂時代扶弱擊強的原則,甚至訓斥驅除瓦剌的明軍士兵,使得瓦剌進一步坐大,終究釀成巨禍!

同時,對于西南的放任,也使得明朝的威信盡失,西南的國家逐漸不把明朝放在眼里,數次入侵云南,燒殺搶掠。

朱瞻基的所作所為,為他的后代子孫,留下了嚴重的隱患。

但是這在歷史上,卻是得到了文官們的一致認同的。

他們不贊成出兵,不贊成就對了。

宣德朝是文官力量崛起的一朝,就是在宣德皇帝統治的十年中,文官集團擺脫了被洪武永樂兩代皇帝牢牢壓制的情況,開始坐大。

這個時候,誰會希望武將勛貴的力量在征戰中再度膨脹,與他們抗衡呢?

這一次,也是一樣。

三楊對于朱瞻基做出的決定贊不絕口,直言此乃是利國利民之舉,吹得朱瞻基嘴角都向上勾起來了。

歷史上的一切,似乎在重演。

好在這個大明朝,多了一個身經百戰的武將,多了一個對于大局有著清醒認知的人!

“陛下,此舉萬萬不可!”

在一片頌揚聲中那反對的聲音是如此醒目,引得三楊都不由地為之側目,那人正是一直沉默著的陳國公嚴鏗!

就連座位上的朱瞻基都愣了一下,顯然沒有料到被自己引為心腹的這個重臣會突然否定他的決定。

“陳國公,為何發此言?”雖然驚訝,心里也有些不痛快,但是朱瞻基依然還是發言詢問。

他知道,自己的這個老臣定然不會無的放矢。

“陛下,交趾絕不可停戰!若是您現在放棄作戰,不僅僅會使得太宗一朝以及無數大明將士之努力付之東流,更會使得我大明朝聲威盡失,四方輕視!”

“千秋后人會怎么看宣德一朝,會怎么看您?說您是一個連交趾都打不過的皇帝,說我們大明宣德所謂盛世,竟然還會被自己的藩屬國打到求和?”

“若是這樣,后人怕是會將您與真宗并列,說我朝太宗之后,再無一開拓之君!”

嚴鏗一席話出,語驚四座!

楊士奇等人用驚詫的眼神看著他,就差沒給他寫個“牛”了。

兄弟,你是真的膽大啊!

但是嚴鏗并不懼怕,從朱瞻基剛剛登基便下旨令御史暢所欲言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心胸頗為寬廣的皇帝,他甚至還贊賞了那些直言的言官。

肯定沒有事兒。

果不其然,朱瞻基聽得此言,雖然臉色在脹紅,但是想象中的“大怒”,“推出斬首”之類的,并沒有發生,他強壓著激動的情緒,冷冷說道:

“我大明天兵怎會不敵!此不過是朕憐惜大明將士辛苦,才出此下策而已!后人怎會不知!”

“然而市井悠悠之口,您如何堵得住?自漢武滅南越國,交趾便始終是我國舊土,歷代王朝無交趾者,僅宋而已。如今我大明放棄交趾,豈不令人將大明與前宋相比擬?弱宋之稱,可不得加在我大明頭上么?陛下失土,難道可謂明君?”

一席話如同兜頭的冷水,把這個年輕的帝皇澆得冷靜、清醒了下來。

棄土之名,可萬不可當!

他逐漸開始考慮對于交趾的政策。作為一個皇帝,他對身后名的重視是現代人難以想象的。

朱瞻基也是飽讀詩書,現在他一想,很快便發現,交趾確實作為中原王朝的領土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

只不過是大宋把它丟了幾百年,以至于明朝一時半會兒沒有緩過來。

這么一想的話,永樂復土,則宣德無異于再度失土,這將是宣德一朝一個抹不去的污點。

別的北疆什么的,畢竟只是一些荒無人煙的大漠,丟了也就丟了,歷代漢家王朝也就巔峰時期能夠控制草原,大多數時候它們都是獨立,沒什么好說的,但是交趾可是從漢武帝設立交趾刺史開始,一直延續到唐朝啊!

不僅如此,交趾可以說是自古以來,唯一一個成功脫離中原王朝統治自立的地方,要知道那里實行的可不是什么羈縻,那是郡縣啊!

這將會是一個很壞的頭。

其余的藩屬國,說不得也會起心思,也會不服從大明的統治,畢竟你連郡縣統治下的交趾都打不過,那我一個堂堂有自我政權的藩屬國,還會怕伱?

而身旁的三楊,一時半會兒,竟然也想不出反駁的話語,只能訥訥地看著他揮斥方遒。

“既然如此,陳國公你有什么好的建議?交趾動亂,每年耗費錢糧無數,將士死傷無數,趁此以往,也不是個辦法,大明財政怕是要被拖垮。”

朱瞻基的聲音柔和了下來,此時他看向嚴鏗的眼神哪還有剛剛的惱怒,分明已經充滿了后怕與感激!

“臣有一計,定能叫交趾平定,為我大明邊疆一行省,與內地無異!”

“哦?速速說來!”

這一番話,卻是勾起了朱瞻基的好奇心,他端正了神色,認真傾聽。

“臣之策略,無非三點。”

“一視同仁、遷徙、漢化!”

嚴鏗之所以會提出一視同仁的建議,是因為交趾的亂,其實也是明朝自己作的。

明朝官員抱著天朝上國的想法,也著實沒把交趾的百姓當人。

就這么說吧,這個時候明朝境內的吏治還算是清明,但是明明同在明朝治下,交趾跟元末似的,官員各種巧立名目,橫征暴斂,朝廷則當做沒看見。

原本的交趾,其實是很歡迎大明天兵在這里駐守,很自豪能夠成為天朝的人。

官員們這么一搞,最后弄得百姓苦不堪言,最后烽煙四起。

所以嚴鏗提出了這一點,要求朝廷如同治理內地一般治理交趾,絕不可偏頗。

你要是想著跟西方殖民者那樣撈一把就走,那隨便你怎么樣,但是要是想著長久的統治,就決不能把人家當外人,要一視同仁。

肅清當地吏治、安撫百姓。

遷徙、漢化就不用說了,都是老生常談。

無非便是從內地遷徙民眾到交趾,同時在那邊推行明朝的種種文化,使他們如同漢人一般無二。

這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中華的同化,很多便是使用這些策略完成的。

(本章完)

友情連接:

小說相關推薦:、、、、、、、

《》是寒夜吳歌傾才力獻的一部情節蕩氣回腸,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