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一百一十九章 永樂駕崩,一個時代的落幕

最新網址:biqusk第一百一十九章永樂駕崩,一個時代的落幕第一百一十九章永樂駕崩,一個時代的落幕←→:、、、、、、、、

永樂二十二年的年末,朱棣離開了北京,開始了他的南巡。

這個時候的朱棣,已經很老了,但是當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有了一定的好轉之后,他依然決定離開北京,南巡江南。

永樂皇帝一直是一個閑不住的,他不愿意如同其他的皇帝那樣被長久地困在皇宮之中。

再加上自己的兒子也確實能干,所以雖然沒有了原時空的五征漠北,但是朱棣依然經常以北巡、南巡為借口,離開京師。

而這次,是他最后一次離開北京。

朱棣也仿佛預料到了這一切,他帶上了自己的心腹嚴鏗。

這一次的巡游很慢,但是也很認真。朱棣仔細地巡查了許多要地的防務,也見識了許多地方的名勝古跡。

他回到了南京,來到了秦淮河之上。

沒有驚動任何人,他就帶著嚴鏗與一些親兵,站在那最高的高樓上,眺望夜幕下的秦淮。

歌舞升平,畫舫艘艘,此時的秦淮已經初具了煙花楊柳之地的氣象。

他就這么遠遠地看著那燈火。

“如此大好的河山,真是令人留戀……惜哉,惜哉!”他輕輕地嘆了一聲,發出了感慨。

“陛下若是喜歡,不如就長留南京,休養一陣。”嚴鏗感受到了朱棣話語之中那股濃濃的暮年之氣,趕忙回答道。

朱棣聞言卻只是笑了一笑,不置可否。

這個時候,他突然感覺,本來無比重視的身后之名,也有些淡了。

看啊,這是朕的天下,這是朕的大明!如此繁華,如此絢爛!就算后世會有人質疑,會有人抹黑,他們也掩蓋不住朕的永樂一朝的璀璨!

只是,終究還是放不下這江山啊……

“墨林。”朱棣突然回頭,他伸出皺巴巴的手,死死攥住了嚴鏗。

“你從洪武年就跟著我,隨著我南征北討,立下赫赫功勛,我也向來沒有虧待過你,一路讓你位極人臣。如今我自己也知道自己已經命不久矣,唯一放不下的,也只有這大明的河山。”

“我崩殂之后,伱一定要好好輔佐高熾。這孩子善于處理政務,只是實在太過仁厚,卻也難以成就一代明君。你穩重中又有銳意,正好與他相補。”

“陛下春秋鼎盛,定能長命百歲,歲月還長著呢。”嚴鏗勉強笑了笑回答道。但是他很快便發現永樂皇帝依然緊緊地抓著自己,力道之大,幾乎要拉出血痕,依然沒有絲毫松手的意思。

渾濁的眼睛之中,是對江山的與對長子的關懷。

他要一個準確的答案。

嚴鏗有些動容,他低聲道:

“陛下放心,臣定當竭力輔佐太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朱棣終于笑了,對方的這個回答似乎很令他安心,他松開了嚴鏗,躺回到了椅子上,許久不再說話。

直到夜深。

“陛下,已經子時,該歇息了。”

“陛下?”

“陛下!”

永樂二十三年四月,朱棣駕崩于南京,時年六十四。

他的懷里放著一份早已擬好的遺詔,令太子高熾即皇帝位,陳國公嚴鏗輔政,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佐之。

太子聞訊大悲,率百官身著素服,親自南下迎靈。

朱棣的尸體被葬于昌平天壽山主峰南麓的長陵之中,與皇后徐氏共同長眠。

謚曰“體天弘道高明廣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定廟號為太宗。

一代大帝,就此落下了帷幕。

在他二十三年的執政時期,他疏通運河、下西洋、修大典、平草原,遷都北京,終其一朝所作所為,皆是萬世之功,千秋之后,亦聞其名。

只是,再英雄的人物,也終究抵不過歲月的侵蝕。

朱高熾于奉天門登基,定次年為洪熙元年。

嚴凌來到了北京,目睹了這一時刻。

這一次,他沒有做出偽裝。

已經沒有必要了。

認識他的人已經幾乎全部死亡。

朱高熾雖然也見過他,但是只有老年嚴凌的一兩面而已,更多的時候他不是在中都,就是在北京,根本見不著他。

認不出的。

“吾見證!”

“永樂已逝,洪熙繼位,盛世延續,家族榮昌!”

“獎勵:觀氣術”

“人有氣,物有氣,天地王朝亦有氣,且觀之……”

觀氣術!居然是技能!

這倒是令嚴凌小小的震撼了一把,因為這本質上,其實可以算是一種變相的預知未來,雖然只有一個大的方向。

但是這也夠了,嚴凌的腦子不是超級計算機,雖然他記住了很多大事記之類的,但是也有許多事件被遺忘,觀氣術在這方面對他是有著極好的幫助。

他立刻對著身邊的人施展。

身邊的士兵身上大多只有一層濃郁的黃氣,這是所有人都有的命氣,而那些顯貴與達官身上,卻還有著紅色的氣,越是顯赫,這紅色越是鮮艷,他看見了自己的兒子,那層紅氣濃郁鮮紅,簡直如同血液一般將要滴下來。

而高臺上那位皇帝,則是渾身縈繞著紫氣,但是他那命氣已經極其稀薄,其中還夾雜著幾縷灰白之氣。

嚴凌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朱高熾的生命,其實也已經快要到頭了。

想到這里,他頓時有些興奮,不出意外的話,不久之后自己又能收獲一個獎勵。

接著,他對朱高熾丟去一個掃描。

“政治:90軍事:82經營:94武力:40外交:80”

這位皇帝的政治與經營能力倒是出眾,尤其是經營,嚴凌幾乎沒有見過這么高的能力,只有后期的李善長和朱元璋可以和他一比。

想來,大明在他的手下,將迎來一個昌盛的時期。

而這一次的朱棣,是真的把需要打的仗都打完了,除了西部草原還有馬哈木帶領的區區幾千殘兵敗將之外,大明的邊患基本已經平定了,大半個草原被納入了大明的統治。

登基大典結束之后,嚴凌并沒有離開北京,而是留了下來。

朱棣死了。

束縛著家族的最后一道枷鎖,脫落了。

寧波府的事務被移交給了留在南京的越國公,而嚴凌則在北京的陳國公府中一座隱蔽的宅子里住了下來。

畢竟現在大明的中樞在北京,要是在南方遙控的話,未免相距有些太遠,容易導致時間差。

在北京遙控南方,相對就好一些了。

至少在明朝前中期,北京是家族的重心,暫時是高于東南家族發展的。

明朝的大事件有許多,一個搞不好,就容易導致幾十年的努力毀于一旦,他可以讓自己的子孫在大多數的時間中自由處理事情,但是大方向的舵必須在自己手里。

哪怕,是用一些見不得光的手段。

他看了一眼自己道具中的那個杯子。

希望,用不到吧。

(本章完)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