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一百一十八章 平叛,三千營

第一百一十八章平叛,三千營!

黑暗之中,嚴鏗看見了前方正在攻城的叛軍們。

他高高舉起佩刀,大聲說道:

“弟兄們,咱們世代吃著皇糧,現在就是報答陛下的時候了!”

“此戰,當英勇殺敵,有進無退!”

“此戰過后,所有人賞白銀百兩,傷者賞銀五百兩,死者撫恤千兩!”

“擒賊首者,賞百金,本公定當上奏陛下,為他請封!”

“沖鋒,碾碎他們!”

高亢的聲音響徹夜空,這是最好的動員。

身后的騎兵們口中發出嗷嗷的呼喊聲,他們的眼里滿是狂熱,隨后跟隨著嚴鏗策馬揚鞭,鐵騎隆隆向前。

這些三千營的銳卒,是當年跟隨著嚴鏗南征北戰的順義鐵騎與朵顏三衛的后代,他們有著不輸給父輩的驍勇戰力。

雖然人數只有一千多,但是他們義無反顧地向著足有數千的叛軍發動了沖鋒。

明代一個衛所,有五千六百人,親軍一衛人數更是近萬,好在大多數人都不愿意跟著這些指揮去拼一個虛無縹緲的從龍,好幾個千戶因此被拿下,而且在行動過程中不斷有人察覺不對而逃散,導致叛軍的實際人數也只有六千多人。

三千營一個司再加上旗手衛值守的幾千人,人數差距還是差上不少,而且旗手衛之前被突襲,死傷許多,又要負責守衛皇城不能出戰,所以實際上,也就是三千營與幾千的叛軍對砍,旗手衛在城墻上利用弓箭火炮支援,嚴鏗還是在劣勢的。

但是三千營,無愧他們父輩的威名!

這些善戰的蒙古漢子,在重金的賞賜之下,變得無比悍勇!

他們的鐵蹄一次次踏過敵陣,一次次將叛軍撕碎、沖散!

可惜的是,三千營騎兵的人數終究是太少了,雖然能夠擊敗,但做不到擊潰,每一次結束沖鋒,便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再度聚合。

激戰,一直從夜晚到白晝,這一天整個北京城上沒有行人,所有百姓與官員都躲在家里瑟瑟發抖,而雙方的士兵就在大街上激戰,血灑青石板。

嚴鏗仗著手下兇猛能打,叛軍則依靠人多,上方力戰數個時辰之久!

哪怕是身為主將,嚴鏗的身上也多處負傷,鎧甲被砍爛,渾身都是鮮血,而嚴峻的身上也是傷痕累累。

三千營的將士,傷亡也很慘重,折損過半。

但是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叛軍終究還是沒能攻破城門,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劣勢越來越明顯。

北京畢竟是皇城,是朱棣的基本盤。

叛軍唯一成功的辦法,便是打個突襲,趁著京師駐軍沒反應過來立刻奪取皇位,這樣京師的幾十萬士兵或許還會看在天位已定的份上,就這么接受。

但是嚴鏗率領的騎兵及時趕到,粉碎了這一切。

從剛開始的一塌糊涂,各軍亂作一團,只有三千營的一個司和駐守在皇城東面的旗手衛在作戰,到后來朱棣反應過來,三千營、五軍營和神機營先后入城,明軍在兵力上逐漸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在戰斗力上,三大營更是銳卒,而三衛之中,也就羽林前衛可以與之相提并論!

待到天明之時,各部已經集合完畢,已經回京接替父親爵位的英國公張輔接過了指揮的位置,隨之命令明軍發動總攻!

叛軍這個時候已經精疲力盡了,面對排山倒海般的攻勢,他們幾乎喪失了反抗的力量。明軍的士兵越戰越勇,他們人多勢眾,誰都知道這場戰斗是必勝的,現在是搏功勛的時候,因此人人奮勇向前!

三衛叛軍只能搶占民房與高官顯貴們的高大府邸,進行最后的負隅頑抗!

而這個時候,叛軍的士兵們也反應過來了:

這情況不太對啊。

要知道高正他們忽悠自己的部下進京,可不是說造反的,而是說皇帝密詔他們入京。

就連羽林前衛,他們的指揮彭旭也是謊稱京師有叛亂,受皇帝命令平叛,才使得軍隊順從。

可是誰都不是傻子,打到這個時候,“叛軍”是越打越多,這些士兵也逐漸意識到了不對:

TND,怎么好像勞資才是叛軍啊!

這個念頭一冒出來,就像野火一般不可遏制。

現在的情況,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們已經是垂死掙扎了。

本來要是為了皇帝,為了朝廷而戰,這些士兵說不定也就慷慨赴死了,但是尼瑪的莫名其妙成為了叛軍,這誰干啊?

軍心瞬間就潰了。

縱然高正、陳凱幾人大呼制止,甚至揮刀殺死數人,也阻止不了自己部下的潰敗,他們丟下武器,成片成片地向明軍投降。

戰爭的結局就此注定,在中午的時候,戰斗終于結束,六千多叛軍被俘兩千余人,其余全部被殺,高正等人想要混在潰兵之中逃跑,也被當場生擒。

而常山的叛軍,也很快被趕到的三大營士兵擊潰,孟賢被當場斬殺。

永樂二十二年的這次謀反,就此落下帷幕。

孟賢等人,盡數被夷滅三族,王儼等人亦被凌遲處死,一時間人頭滾滾。

趙王被叫到皇帝面前嚴加申斥,本來也要重處,甚至因為叛亂的行徑,朱棣大怒,是要把他貶為庶人的。畢竟根據搜查出來的偽詔,他們可是打算立趙王為天子來著,這觸犯到了朱棣的逆鱗。

但是耐不住太子的苦苦哀求,言道定是下人自作主張,并不是朱高燧的本意,再加上也確實沒有明確的證據說趙王涉及其中,朱高燧這才免于一難,但是也失去了圣心,供奉等都被重重削減,形同軟禁。

而嚴鏗,因為護駕有功,得到了朱家父子的一致青睞。

畢竟沒有他,說不定皇城便失守了,這樣的話,那永樂一家子,指不定還真會陷入危險之中!——

“永樂二十二年,四月,興州后屯衛指揮高正等叛,賴陳國公力戰,太宗、仁宗等得免。”

“戰后,有醫官為其療,計有傷口四十五處,其深可見骨,見者無不駭然!太宗聞之感慨:‘真乃忠義之士也!’遂圣恩愈隆。”

——《明史·陳國公列傳》

(這個地方應該用的是本名,但是我想的是后面建國的話,史官應該不敢直呼皇帝祖先的名字,用陳國公不知道對不對,歡迎指出錯誤。)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地址: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地址: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地址: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