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一百零六章 早朝

第一百零六章早朝

伴隨著宮中三通鼓的響起,首先兩道宮門便是打開,上百名禁軍衛士涌出,站立兩旁,刀劍重重,晃花人眼,要是第一次來的,非要被嚇一大跳不可,不過在場都是上慣了朝的,因此沒有半分的害怕。

就在鼓響結束之后不久,一聲沉悶的鐘聲自禁宮大內傳出,在整座寬闊的南京城里回蕩。

似乎是一個信號,迎著初升的朝陽,無數道宮門層層打開,露出它們拱衛著的宏偉宮殿。

群臣已經列好了隊伍,越國公與陳國公自然是站在前列的,嚴鏗甚至比嚴涯還要稍微前一些,在宮人的帶領下,他們步伐穩重地向皇宮走去,那個至高無上的寶座上,朱棣已經端坐,等著他們了。

群臣按照自己的慣常所站立的位置站定,許多人見到前方的位子上沒有漢王,不由地露出了勝利的笑容。

伴隨著宦官尖銳的嗓音,早朝正式開始了。

便有官員清了清嗓子,準備開始今天的奏報,卻不提防這時,一個身影慢悠悠地穿過人群,從后方走了過來。他所過之處,所有看清他面貌的臣工們,都不由地收起了嗓音,目露震驚之色。

正是漢王,朱高煦!

他大搖大擺地從走在人群中,享受著諸多臣子目光的洗禮。

原來是他刻意來晚了,仿佛是以此來彰顯他地位的特殊。

看見了嚴鏗詫異的目光,于是他對著個好友丟過去了一個“安心”的眼神。

等到漢王走到了隊伍的前列,站定,朱棣這才大袖一揮,道:

“諸位,可有事務奏報?”

立刻便有御史站了出來。

“陛下,漢王年齡已是不小,陛下您在他這個年紀的時候早已前往藩地就藩(洪武十三年朱棣二十歲時就藩北平)。藩王這么大年紀卻依然留在朝中,此非朝廷之福,還請您命漢王速速就藩云南。”

他大聲道。

這御史是太子黨的人,之前上書彈劾就有他這一份,要是漢王得勢,他是指定沒有好果子吃,因此此時顯得格外急迫。

很明顯,他沒有很好地經營自己的消息網,昨日漢王入宮之事他并不知道。不過也正常,朱棣的大內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除了少數幾個站在權勢頂端的文臣,確實其余的臣子,很難第一時間得到朝中政事的消息。

這也就導致了,今日他如同飛蛾撲火一般站了出來。

朱高煦的嘴角掛起了一絲譏諷的弧度,他沒有說話,只是用憐憫的眼神看著那個御史。

那御史還一頭霧水地看著漢王投來的目光,心底里暗道馬上你就要被逐出權力中心了得意什么,上方的朱棣已經回想起了昨天朱高煦對他說的話。

這就是太子黨的攻擊嗎?呵,我的好大兒,你倒是養了許多忠心的狗呢。他的嘴角劃過冷笑。

人一旦對某個人產生壞印象,就會把他以前的所作所為無限放大,加上濾鏡,現在朱高熾曾經的禮賢下士,也變成了拉攏臣屬,心有不軌。

不過既然已經封了太子,那御史所說的話倒也沒有太大的問題,所以朱棣沒有發作,只是淡淡說道:

“就藩一事暫緩,朕另有考慮。正好北巡在即,漢王便隨朕北巡,陪伴朕吧!”

話音落下,下屬的官員們面面廝覷,而漢王的臉上則露出了得意的神色。

太子黨的官員們,已經在捏拳,他們當然知道朱棣的意思。

今天可以把漢王留在京師然后帶著去北巡,明天就可以把太子廢掉!(劃掉)朱棣的北巡,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考驗。

考驗自己的這個兒子,到底有沒有成為太子的資質。

他終究還是沒有放棄這個想法。

嚴涯與嚴鏗交換了一個神色。

兩人很清楚,永樂帶著漢王這一去,太子只怕是真的危險了。

文臣們也很清楚,真要讓這爺倆一起去北邊逛逛,而太子在北京孤零零地吃沙子,這幾個月下來,除非漢王失心瘋,不然永樂的心絕對會偏向朱高煦一方的。

這么一搞,別說就藩了,就是某些已經既定的事情,說不得也得出變故。

解縉站在文官的隊伍里,他的眼睛里冒出了火焰。

他是內閣中人,只有七品。雖然他內閣是皇帝的顧問,都是皇帝看重的人擔任,但是畢竟沒有實權,而且品階低就是品階低,這個得按規矩來,解縉的位置相當后面,甚至都快要看不清朱棣的臉了。

雖然這樣,解縉卻從不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小人物。

自從上次一言而太子位定之后,他便在文官之中有了極高的聲望。

因為是永樂大典的副主編,在加上此人才學淵博,所以朱棣對他還是很客氣的,但是解縉卻覺得,這是自己功勞大,朱棣也要給自己幾分薄面的意思。

他認為,朱棣只是被朱高煦的花言巧語蒙蔽了而已,現在他就要站出來,揭開朱高煦的面目,以彰顯自己的忠臣本色。

反正,他早就已經因為一句“好圣孫”被打上了太子黨的帽子,朱高煦已經被他得罪死了,怎么樣都不會放過他的,還不如在這里刺刀見紅,殊死一搏!

其他人不言語理所當然,但是我,哪怕是永樂都要給幾分面子的人,怎么能不吱聲?

因此,就在文臣隊伍訥訥不語,朱高煦趾高氣昂的時候,一聲大喝傳來:

“臣反對!”

解縉大踏步,從臣子的隊伍里走出:

“漢王自‘正帝位’之戰結束,居功自傲,在京師中多不法事。”

“臣常聞漢王于長街肆意縱馬馳騁,傷人體魄;臣也時常聽聞,漢王斂財無數,漢王府奢華無比,有人言其‘勝過東宮’;臣亦聽聞,漢王時常與部下飲酒作樂,行為放浪,花天酒地。”

“更有甚者,太子過時,桀驁不遜,枉顧禮節,時常有藐視之語,是為大不敬。”

“如此作為,非皇子該有也。”

“且陛下已建漢王封國于滇地,漢王卻留京至今未動,此非藐視圣意?”

“若是之前,還可以解釋為陛下您心未有定,漢王留京,是為一個選擇。”

“如今太子已立,諸王就封,甚至連藩地都已經確立了,但是漢王卻在京師之中遲遲不動,請問這是一個藩王該有的表現嗎?”

“臣不知道,漢王如此,到底是什么意思!”

解縉的話擲地有聲,伴隨著他那一席話洋洋灑灑,整個朝堂都安靜了下來。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地址: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地址: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地址: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