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七十七章 靖難

第七十七章靖難!

八月份,京師。

嚴濟甩開了侍從和護衛,一個人心事重重地在街上走著。

他剛剛從皇宮里出來,朱允炆發了好大的脾氣。

“他怎么敢,他怎么敢!”這是建文皇帝的怒吼。

他是皇帝,應該坐擁天下,那些藩王被削奪,哪怕身死國除,也應該跪在地上謝恩才是。他沒有殺這些家伙,而是軟禁或者戍邊,這難道還不夠仁慈嗎?

代王謀反,屬實出乎意料。

更可怕的是,代王在短短一個月之內敗盡晉地諸將,晉北全部脫離南廷統治,而馮勝才剛剛進入山西,正在整飭軍隊,重新布防、站穩腳跟,數次試探性的小規模進攻,也被代軍盡數擊退。

嚴濟不知怎地,腦子里突然跳出了“晁錯”這個名字。

他打了個寒戰。

不會的,不會的,區區一個代王,怎么可能逼迫朝廷到那種地步。他趕忙安慰著自己。

“莫逐燕,逐燕必高飛,高飛上帝畿!”

剛剛想到燕王,突然,嚴濟的背后傳來一個聲音。

他愣了愣,86的政治數值讓他瞬間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

他猛得回過了頭,眼神犀利中帶著驚詫,一只手已經按在了腰間的配劍之上。

是誰這么大膽子,敢在京師的街頭,這南廷的腹心,說此謀逆之言?

不是什么膽大包天的狂人,也不是燕王派來的什么說客,只是幾個孩子,正在玩鬧。他們似乎覺得這句順口溜很有意思,于是一遍一遍地重復著。

嚴濟輕輕呼出一口氣,走了過去。

“是誰教你這么說的?”他努力裝作和藹的樣子,在懷里摸了摸,不過他習慣了身上不帶錢的,只掏出了幾份奏疏。

嚴濟尷尬地笑了笑,把自己身上的一個小配飾取了下來,遞給了為首的大孩子,摸了摸他的頭,問道。

“一個老道士,穿得破破爛爛的,像是有癔癥,一直在街上叫。兵爺們來捕的時候,突然就沒了,兵爺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孩子不知道這個小配飾便夠他們一家吃上大半年的精糧,只是覺得好看,于是放在手心把玩。

道士……

“莫逐燕,逐燕必高飛,高飛上帝畿!”

孩子們見他沒了問題,于是嬉鬧著跑開,街道里再度響起了他們稚嫩的童聲。

這些天真爛漫的孩子,指著天空中高飛的鳥雀,也不管這到底是不是燕子,便大聲地歌唱。

聽在嚴濟的耳朵里,卻令他遍體生寒。

民間讖語,總是有著一股玄之又玄的力量。每當天下有大變之際,民間便會有讖語流傳,而且他們大多靈驗。

士大夫對于這些東西,雖然不是說全信,直接就依言而行,但是畢竟歷史上這么多先例,再加上古代迷信,其實還是受到很大影響的。

而如果從現實來看,它在“神”與“天”的角度,借著一個“神人”之口或是某個物件,影響著封建百姓的民心。

一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絕始皇之基業。

一句“點檢作天子”,陳橋趙匡黃袍加身。

現在,竟然出現了一個“莫逐燕,逐燕必高飛,高飛上帝畿!”……

嚴濟袖子里的手,不由地握緊。

這是天意,還是人為?

上天啊,難道,您真的不支持建文嗎?

嚴濟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了朱標的身影,那個臨終前死死握著他的手,拜托他輔佐自己孩兒的太子。

不,哪怕天命不在建文,我也會堅守下去!這是為臣之忠,也是我對興宗陛下的承諾!

莫逐燕……

現在起兵的是代王,可是讖語里的卻是燕王,這是什么意思?燕王一同起兵,也不可能顛覆大明社稷。

難道是……

如今之局面,與漢朝,何其的相似。

仿佛是被這個場面點開了竅一般,他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了一個可怕的猜想。

嚴濟的手背上,青筋暴起。

他猛得轉過身,向皇宮走去。

不能再拖了!

令穎國公傅友德出陜西,夾擊代王!

必須速戰速決!

而在嚴鏗的勸說下,燕王也開始了行動。

北平附近的軍隊,基本都由兩個指揮使,以及一些都督掌控。

兩個指揮使態度曖昧,對于朱棣的拉攏,他們既不表示投效,也不向南京檢舉。

都督之中,倒有宋忠之流,是忠于南方的,但是問題不大,忠于燕王的軍隊在不動聲色中調動到了他們的周圍,用充滿惡意的眼神凝視著他們。

建文的戰略,是先削其余諸王,再削燕王。既然如此,就不能打草驚蛇。

所以建文帝對于燕王其實相當的縱容,哪怕嚴濟提出要更換北平都司的指揮使,就算控制不了北平的軍隊,也至少給朱棣使點絆子,也被齊泰和黃子澄聯手否決,理由是擔心燕王察覺到朝廷要對他下手。

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燕王從朱允炆登基一開始,其實就已經鐵了心要反了,根本沒有穩不住穩得住的問題。

現在在代王起兵的情況下,這一場命中注定的戰爭被提前了。

八月份的某一天,北平城的城門大開,明字大旗的旁邊,一桿燕字大旗高高豎立,下方,數十名騎兵飛馳而出,他們的背上插著令旗,腰間挎著一個皮筒子。

那皮筒子里面,裝著一張寫滿了字的紙,騎兵們的任務便是將這些紙送到大明的各個重要城市。

如果有人打開皮筒,就可以看見,那張雪白的宣紙之上,四個大字高懸。

靖難檄文。

文曰:

“皇考太祖高皇帝,披冒霜露,萬死一生,然后定天下,封建諸子,鞏固宗社,為磐石之安。”

“《祖訓》有云:‘如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

“今朝中有臣黃子澄等,欺天罔上,禍亂朝綱,妖言惑眾以致血親相殘,此何以對太祖之靈?”

“橚(周)、柏(湘)、榑(齊)三弟,侄濟熺(晉),數月之間,皆見削奪,桂(代)弟不堪忍,亦遭鎮壓,親族相殺,何其慘烈!我為諸藩之長,豈能束手旁觀!”

“賢者流于野,而佞臣居廟堂,此非亡國之象乎?”

“臣謹尊太祖之命,奉天靖難,以清君側之惡!”

建文元年八月,燕山右護衛指揮使嚴鏗領兵入北平,守軍倒戈相從,燕王棣發布《靖難檄文》,昭告天下,起兵靖難。

戰爭,爆發了。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地址: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地址: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地址: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