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天鑒

七十九章 字字珠璣

七十九章字字珠璣

蠻荒世界中,除了森林、谷地、江河、湖泊、山脈、丘陵…等等地形地貌之外,還有一種動輒便寬盈萬丈,長達千里,內里深不見底,終日黑霧升騰的恐怖地疤,名為大淵。

這大淵之地,方圓百里寸草不長,萬物不生,古往今來,吸引著無數修者訪幽探秘,可惜幾乎盡數都喪命其中。

即便有那萬里無一的僥幸逃生者,對于大淵中的遭遇也是渾渾噩噩,不明所以,唯一流出的傳說便是,那仿佛直通九幽的深淵,就是上古時代便已經被人族視為災星的,人頭蛇身的燭龍,繁衍生息之地。

而那燭龍種種強悍天賦,便是自大淵中進化而來。

張還生借著燭龍遺骸,觀想出其真形后,又用心去記那《大禍黑日經》。

發現這部功法既非修神,也非淬體之術,而是讓修煉者激蕩血脈中深藏的大淵之力,將自己的身軀想象成一只燭龍,一步步平衡著體內生機,以種種或正或邪的方法壯大大淵力量,最終讓凡人真正擁有燭龍之威的法門。

而之所以起名為《大禍黑日經》,便是因為,大淵之中千萬年來唯一的光亮,便是燭龍口銜之火,故燭龍便等于萬丈黑淵中的太陽一般,可稱黑日。

而傳說中,燭龍這種至陰至暗之屬的魔物,一旦離開大淵,降臨人間,必會生出王朝鼎革,民不聊生之亂,引發無盡刀兵之災,導致億萬生靈涂炭,是以用大禍稱之。

張還生得到這《大禍黑日經》后,先沒理會那些個可怕傳說,只一味揣摩這功法對自己的用處,結果發現,他身軀內隱藏的混沌力量,亦可憑著《大禍黑日經》中記載的法門運轉起來,作為化身燭龍的根基。

而且那混沌之力中蘊含著的混亂屬性,張還生之前根本就無法施展出來,現在也能靠《大禍黑日經》的力量使用法子,添加在自己的拳腳、法術甚至天賦神通中,無形中等于多了種傷敵的厲害手段。

此外,能夠激發混沌力量中的負面屬性后,張還生也等于多了一種淬煉肉身的手段,只要能拿捏好分寸,修煉那《八九玄功》必定能事半功倍。

還有,據那《大禍黑日經》中記載,大淵之力越是醇厚,其中蘊含的黑暗、恐怖屬性便會越多,想來比其更加亙古、本源的混沌力量,必然也是如此,總之修煉這黑日經,未來簡直助益無窮。

張還生本來進洞窟前,最大的期許也就是想著,看熊京張氏的家傳功法能不能觸發其一點靈機,使自己可以觸類旁通的,得到點修煉的感悟。

卻萬沒料到,這《大禍黑日經》對他來說,竟然是部字字句句都如珠璣,有著絕大妙用的寶典。

這之間的巨大落差,令張還生感覺自己簡直就像是去燒餅鋪偷餅填飽肚子,結果卻闖進了天帝御宴,龍肝鳳髓皆在眼前的老饕一般,驚喜到周身微顫。

卻又強自壓抑著心情,不斷一遍遍記憶著《大禍黑日經》,唯恐錯漏,疏忽了一字。

就這樣用心銘記著,也不知過了多久,一個干澀的聲音突的在張還生背后響起,“瞧得卻入神,就是不知是裝模作樣啊,還是真有所得呢。”

被那聲音驚得回過神來,張還生閉目默誦了片刻,感覺已將那《大禍黑日經》盡數記下了,才徐徐吐出一口氣息,站起身來,轉身朝那開口的張氏宗老,深深行禮道:“已經是清晨了嗎。

還煩勞宗老您親來叫我,真是失禮了。”

“我問你話,你卻給我道失禮,真不知道是太精明還是冒傻氣,”那宗老聞言臉上突然露出意興闌珊的表情,擺擺手道:“罷了罷了,因為你幼時和我一個故友似的,流落在民間,長大于市井,所以我便忍不住多了些話。

其實你不是他,他也不是你,費那些話做什么呢,去兮,去兮。”,莫名其妙的將張還生趕出了石殿。

殿外已是朝陽初升。

昨晚送張還生進殿的布衣老仆,竟一直都等在門外,見張還生出來,馬上迎了過去,引著他從一扇極為隱秘的偏門走進了一條水榭連廊中。

繞過連廊后,兩人來到一座花園中,在石徑上繞來轉去,經過亭臺樓榭,最終在一處偏院停了下來。

那院子說偏,其實只是方位,內里其實水塘、假山、花園、涼亭一樣不缺。

布衣老仆將張還生安頓在院中后,住的乃是八棟相連,雕梁畫棟的大屋,其中書房、練武的廳子、修法的靜室、待貴客的大堂、招呼密友的花廳,半個不少。

正房兩旁又有幾間廂房,住著八個隨扈的家將,六個使喚的小廝,四個隨身點茶倒水的丫鬟。

此外靠院墻還有一排的房舍,乃是內設的廚房、點心房,另外還住著些粗使的小廝、丫頭,花匠、池工等等,滿打滿算,足有近百人手侍候著。

張還生進了熊京張氏的府邸,孤零零一個人拜過宗廟后,一個尊長、宗親也沒拜見,就被丟進了這偏院里住了下來,按理說應是被冷落無疑。

可這被冷落之人,卻又每日早起,還在床上,便有貼身的丫鬟送上青鹽漱口,之后用溫熱的棉巾帕子擦臉后,另有丫頭會在他臉上抹上鯨脂合著花粉造的香膏,再一點點洗凈。

之后衣戴冠也都不用親自動手,使得用的都是頂尖之物,卻又著實富貴。

就這樣不知不覺過去了五天,這一日午后丑時,張還生正在靜室中焚著爐檀香,以《大禍黑日經》的法門,將自己的身軀觀想成燭龍,突然聽到門外有玉磬聲響起。

玉器撞擊之聲最不傷神,張還生心神波瀾不驚的緩緩收斂了念頭,高聲說道:“誰在外面擊磬,進來說話?”

話音落地,靜室的木門被人輕輕拉開,一個身穿錦繡羅緞的十幾少女,腳步慢移的走了進來,雙手遮目,躬身行禮道:“君子,家主喚您去正院用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