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補習班

第四四七章 謀劃(上)

“呃……,那沒事了,與公務相比,小侄的私事不值一提。”

開什么玩笑,同時娶兩個,這是要開修羅場的節奏啊,就算兩個丫頭不打起來,那兩家的老貨也不會放過自己。

在這一點上,李昊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不管是程咬金還是李道宗,都是他惹不起的主兒,被這倆老貨打一頓,估計沒人會拉架。

李二的表情先是一怔,接著便也想明白了李昊轉變如此快的原因,不由笑罵道:“你小子倒是有些小聰明,也罷,她們兩個的事情大不了以后再說,今日朕便跟你好好聊聊所謂的世家。”

“諾,臣洗耳恭聽。”

既然不能反抗,那就只能享受,與其拖拖拉拉招人煩,乖乖聽話才是好孩子。

李昊是好孩子,所以他認命了。

“世家,怎么說呢……”李二像一個中年婦女一樣,話說到一半突然頓住,隔了好一會兒才幽幽說道:“其實朕并不是容不下他們,朕富有四海,統御萬民,朕的治下有士、農、工、商、兵,還有無數屬國,朕既然連那些番臣都能容得下,又豈能容不下區區幾個世家。”

李二牛都吹到這份上了,李昊還能說什么,直接馬屁送上:“陛下胸襟開闊,海納百川,此為我大唐福。”

結果,馬屁直接拍馬蹄子上了,李二瞪了他一眼:“滾蛋,朕不需要你來拍馬屁,朕跟你說這些的意思是讓你知道,總有一些人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覺得整個世界都欠他的,這也想伸手,那也想伸手,人心不足是他們走向末路的根本原因。”

李昊從到到尾聽的是滿頭霧水,怎么也想不明白那些世家又怎么惹到李二了,竟能讓他發這么大的脾氣。

其實就他之前所知道的,李二之所以針對世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面子問題。

首先一點,李二手下的那些個大臣,從房玄齡開始,到魏征之流,沒有一個不想與山東士族聯姻的,甚至就連皇族,也都以與山東士族聯姻為榮耀。這一點,從唐初李淵好幾個女兒最后都嫁給崔氏便可以看出來。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士族志》,修訂《士族志》的高士廉、岑文本等人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直接把山東士族直接列為第一等,與皇族并列。

等《士族志》修訂好之后,李二拿來一看,當時就不樂意了。

心說你們幾家破落戶,全都是靠著聯姻來斂財的主兒,憑啥跟老子并列!

再多聯想一下,《士族志》上跟老子并列,合著老子的江山還得與你們共享唄?

如此種種原因加在一起,這才使得李二對世家十分不滿,起了打壓世家的念頭。

可是話說回來,眼下才貞觀三年,離修訂《士族志》還差著好幾年呢,這李二又是因為什么如此暴躁呢。

李昊想問題想的有些走神,好在李二也只是單純的想要發泄一下心的郁悶,并不在乎他有沒有真的在聽。

只聽他繼續說道:“前段時間,安長甚至有傳言說,若是世家不喜歡,朕的圣旨甚至連長安城都出不去,你聽聽,這是臣子應該說的話么,朕堂堂九五之尊,發個圣旨難道還要看他們的臉色不成。”

這話說的是有點過份,別說李二,就連李昊聽著都有些生氣,做為堅定的保皇派,他一直都是站在李二這一方的,圣旨出不了長安,那豈不是說皇帝已經被架空了,那些世家可以為所欲為,想搞誰搞誰。

李昊終于知道為什么李二如此憤怒了,想想也是,如果有人告訴自己,你說的話連你家大門都出不去,自己會怎么想,會不會氣的原地爆炸?

“小子,你說說看,如果你聽到這樣的傳言,你會怎么想,你會怎么做。”李二不知什么時候已經來到了李昊的面前,虎目含威,直視著他的雙眼。

李昊苦笑,生氣歸生氣,可是他一個小屁孩兒能有什么辦法,畢竟士族觀念在這個時候已經深入人心了,你可以打壓,卻沒有辦法讓其徹底消失。

嘆了口氣,李昊起身扶著李二坐下,和聲說道:“皇帝叔叔還請息怒,世家與士族的事情想要解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千萬莫要氣壞了身體。”

李二眼一翻,質問道:“你這是打算和稀泥?”

“那道沒有。”李昊搖搖頭,難得露出一臉認真的表情說道:“只是有件事小侄想要問問皇帝叔叔,您真覺得快刀斬亂麻,把所有世家、士族都拖出來砍了就能解決問題么?如果是這樣,小侄愿為叔叔手中鋼刀,替叔叔斬盡天下。”

李二無語,他剛剛也就是在吐槽而已,真讓他下令把世家、士族之人全都砍了,這根本不現實,就算他不怕引起舉國動蕩,也不怕再打一次內戰,可把人殺光之后,又拿什么來治理國家,總不能讓那些大字不識一斗的家伙來主政一方吧。

見李二不說話,李昊的提著的心稍稍放下一點。

他是真怕李二一時沖動,大手一揮說:你去吧,給你列個名單,把上面的人都給朕殺光。

“皇帝叔叔,不知道您聽過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沒有。”緩了一口氣,李昊繼續說道:“就是將青蛙放到一盆冷水之中,然后慢慢的加熱,等到青蛙反應過來的時候,它已經沒有力氣逃出水盆了。

其實世家和士族也是如此,您如果對他們采用激烈的手段,那么必然會引起他們最激烈的反彈,這對大唐的穩定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小侄以為,我們可以慢慢來,先從培養寒門學子開始,等到未來某一天,我大唐所有百姓都能讀書識字的時候,世家、士族的影響力也就到頭了。

等到了那個時候,眼下所謂的世家、士族,不過就是一些有錢的大家族而已,還不是任由陛下搓扁捏圓。”

“說的很有道理,此為釜底抽薪的絕戶計,只是……”李二的眼睛先是一亮,接著又暗淡下來:“只是你覺得朕能看到那一天?”

你老心真大,能不能看到你心里沒點數么。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不要了解一下。

沒有百把十年,想要普及全民教育,就算放在后世的中國速度都不可能好么。

想想后世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義務教育,可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二十年代,華夏大地還有近千萬人因為地域的關系讀不上書,讀不起書。

這還是在新社會,放在大唐這種封建社會,你別說七十年,就算一百四十年,也未必能讓全國人民甩掉文盲的帽子。

更不要說你老人家最多也就還有二十年好活,區區二十年,能把基礎打好就不錯了。

不過想歸想,面對李二,李昊可不敢實話實說,只能找一些心靈雞湯給他灌下去:“皇帝叔叔,事在人為啊,只要肯努力,這樣的目的未必不能實現。”

說到這里,李昊又覺得這雞湯似乎有些清湯寡水,索性又繼續加料:“一萬年太久,咱們只爭朝夕。”

只爭朝夕么?

略有些消沉的李二眼前一亮,起身拍拍李昊的肩膀:“好一個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小子,以前朕怎么沒有發現你這么會說話呢。”

“嘿嘿……”這話不好接啊,李昊摸摸鼻子,厚顏無恥道:“皇帝叔叔燭照萬里,光輝堪比日月,小侄這區區螢火之光,哪敢在您面前獻丑。”

“哈哈哈……”與李昊的一番長談讓李二郁結的心情得到緩解,拍著他的肩膀哈哈大笑,半晌方才停下來,目光怪異的盯著他幽幽說道:“如果不是藥師只有你一個兒子,朕現在就下旨讓你頂了林喜的位置。”

頂替林喜的位置……,那可是李二的貼身大太監。

李昊不由自主夾緊了雙腿,看了一眼緊張到不能自已的林喜道:“皇帝叔叔,小侄才疏學淺,不敢與林公公相比,那個……。”

不等李昊把話說完,李二擺手打斷他道:“行了行了,朕跟你開玩笑呢,看把你嚇的。來,跟朕說說你的詳細計劃,這寒門學子的培養需要從哪里開始呢?!”

盡管早有當‘刀’的覺悟,可李昊卻并不想將來死無死無葬身之地。

畢竟剛剛李二都說了,大批培養寒門學子對于世家來說是絕戶計,此法一出,必然會得罪很大一批人,那些人或許拿李二沒有辦法,可對于他這個小屁孩嘛……,弄死他還不跟玩過家家一樣。

至于說李二會不會保他,開玩笑不是,新朝的時候王莽還是皇帝呢,搞了個變法,照樣把自己給搞死了,可見皇帝也并不是萬能的。

想到這里,李昊不禁為自己剛剛的一時沖動而感到后悔,眼珠一轉,計上心來:“皇帝叔叔,辦法嘛,小侄倒是有一個,只是小侄才疏學淺,資歷不夠怕是難當大任,還需叔叔派一位聲望和學識冠蓋當世的大能主事才好。”

李二愿本也就是那么一說,根本沒指望李昊有什么計劃。

結果沒想到,區區數個呼吸之間,這小子竟然有了算計,也不知道是早就算計好的還是臨時起意,若是臨時起意,指不定給自己出個什么樣的餿主意呢。

“你且說說你的辦法,若真是可行,朕便讓無忌出來主持此事。不過……,小子,若是拿一些偷雞摸狗人辦法來忽悠朕,當心你的皮子。”

“皇帝叔叔,您想到哪里去了,小侄辦事,您老可以放一千兩百個心,肯定無差。”李昊信誓旦旦的保證著,心里卻是膩味之極。

感情老子在李二心里就是個偷雞摸狗的唄,真是的,早知道不給他出主意了。

暗自吐槽完畢,李昊面色一正,不等李二再問,直接說道:“其實小侄的想法也很簡單,那就是普及義務教育,大唐全境,各州、各縣設立初等蒙學及縣學,學制一共六年,凡適齡孩童必須入蒙學讀書,若家中有適齡學子卻不送入蒙學者,重罰,罰到他傾家蕩產,罰到他家破人亡。”

“呃……”

看著李昊惡狠狠的表情,李二有些猶豫。

從某些方面來說,李昊口中的適齡孩童在普通農人這里,也要算成半個勞力的,甚至很多地方,孩子四、五歲的時候便要負擔起一部分家務,喂養家禽,拾柴燒火,替農忙的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年齡大一些到了十來歲,跟著家中長輩服徭役那也是常有的事情。

結果你李昊倒好,一句話,把這些小家伙全都弄去進學讀書了,這樣一來豈不是少了許多勞力。

“那個……,德謇吶,你這辦法……是不是太狠了些?要不要再考慮考慮?”

李昊微微一笑:“皇帝叔叔,慢病需猛藥,想要快速解決您之前提前出來的問題,這是最快捷也最有效的方法。

而且說白了,這就是在用金錢換時間,現在的投入越大,將來的收獲也就越大,如果成功,十年之后,將會有無數接受了新式教育的英才誕生。到那個時候再開科舉士,怕不是天下英雄盡入皇帝叔叔甕中。”

一句天下英雄盡入甕中直說進了李二的心里去了。

什么用金錢換時間,什么投入越大收獲越大,這都不叫事。

不就是錢么,眼下大唐最不缺的就是錢好不好,皇宮內府倉庫里的錢都開始生銹了,賢淑的長孫皇后不止一次抱怨,倉庫外面曬錢的空地太小,需要擴建。

只是若想讓李二就這樣點頭,還是有些困難。

這倒不是因為李昊的主意不靠譜,而是他的主意太靠譜了,而且又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許多問題,所以李二不得不慎重。

來來回回踱了幾步,李二猶豫的目光突然變的堅定起來,對傻夫夫立在一旁的工具人林喜道:“速去傳召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讓他們馬上入宮。嗯……順便讓托病在家的衛國公也來一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