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業

0614 揜于東去

最新網址:biqukun正文0614揜于東去0614揜于東去←→:、、、、、、、、、、、、、、

楊忠的發揮一如既往的穩定,就在李泰抵達義陽之后的第二天,三關俱被攻克的消息便從南面傳來。而后楊忠和權景宣兩路人馬便又快速北行,趕來義陽匯合。

義陽城中,當楊忠聽到李泰所制定的淮南計劃,當即便擊掌贊嘆道:“若非總管天縱之才,誰能定此克敵妙計?”

較之自己過往的操作,李泰本不覺得這計劃有多出奇,但在聽到楊忠的稱贊后頓時便也自豪起來,同時心內也不由得暗生感慨,果然共同的事業才是男人交情的催化劑。自從南來共事,尤其是克定漢東之后,楊忠對他的態度就變得越來越鮮活熱情。

權景宣出身隴右,而李泰門下也多隴右子弟,故而彼此雖然不相共事,但通過親友的描述對李泰的風格也頗有了解,但此番聽到這些計劃后,還是忍不住感嘆道:“大行臺識人善用,東南大任加于使君,賊勢洶涌不足平矣!若真能于淮南狙殺慕容紹宗,潁川公雖然沉淪敵國,聞訊亦喜!”

計劃再好,總是還要看具體執行情況如何。既然諸將都不反對,他便開始分派任務。

首先,他打算自己率領一部分精銳部伍持著夏侯強的委任信物、偽裝成義陽敗軍直赴壽陽,搶先奪下壽陽然后一邊以王顯貴的名義傳信慕容紹宗誘其南來、一邊整理準備壽陽戰場。

至于楊忠等人則率領大部人馬緩行于后,做出一副大舉進攻淮南的架勢,給淮南各方營造一個大軍壓境的緊迫恐慌感,同時也給慕容紹宗營造一種時不我待的假象、促其加速奔赴淮南戰場。

然而在聽到行動的具體細節后,之前還贊不絕口的楊忠便先搖頭擺手的拒絕道:“聽此運計,自覺進取壽陽并非總管親至不可,而東南大計俱系總管一身。一者可擇別員代勞,一者乃是唯一之選,孰輕孰重,總管自當視見分明。末將請率前部奔赴壽陽,總管引大軍徐行于后!”

“但是先入壽陽者,還有許多細致要務需作分處,若是調配不妥,怕將有妨大計啊。”

李泰也并不是犯險成癮,只不過前往壽陽還有許多細節上的問題需要布置安排,如果布置的不到位,可能就會影響最終戰事的走向,交給別人的話他還有點不放心。

楊忠聞言后便又抱拳道:“但請總管將軍務細囑,末將若有執行不利,甘受軍法處置!”

聽到楊忠堅持請戰,李泰也自知其人并非貪功,而是真的不希望自己這個主將再以身犯險,大概還存了幾分要代獨孤信這老上司關照幫助自己的意思。

想了想之后,李泰便點頭答應了下來。楊忠這個人做事穩重且不失勇猛,而且還在南梁混了不短的時間,人事經驗非常豐富,只要將需要注意的事項仔細交代其人,臨場發揮未必就比自己更差。

于是他便先屏退其他人等,只留楊忠一人在堂,將抵達壽陽后所面對不同的狀況需要作出的應對和注意的事項都仔細交代一番,不知不覺便過去了將近一個時辰才結束了這場談話。

等到楊忠行出時,眾人雖然不敢貿然探問機密,但也都好奇李泰究竟交代了他什么。尤其他們見到平日喜怒不形于色的楊忠在離開直堂后,神情仍然頗有訝異驚奇之色,心中不免加倍好奇。

但楊忠卻沒有停留在此接受眾人詢問,而是徑直入營挑選士卒準備先發壽陽。此行仍是智取,兵不貴多而貴精,楊忠在諸營之間仔細挑選,很快便聚集起了五百甲士。

不過這些士卒們一望便可見精悍氣質,實在不像是兵敗居喪之眾。于是楊忠便又在夏侯氏殘部當中挑選出兩百多名愿意配合行事、戴罪立功的漢蠻俘虜,再加上李泰委派擔任楊忠副手的高樂,便組成了他此番前往壽陽的部伍。

事不宜遲,在選定部伍、又將行裝稍作整理之后,楊忠便收好了李泰交付過來的夏侯強信物,而后一行人便上馬出城,直奔東面而去。

留在義陽的李泰也并沒有閑著,同樣開始準備大軍開拔事宜。他此番將要水陸并進,擺出一副大軍壓境的架勢,此間這萬余人馬需要全都帶上。

但義陽這座重鎮和退路也不能全不設防,所以還要從沔北調遣兩千人馬趕來,由趙剛負責鎮守于此。起碼要保證慕容紹宗分兵來擾、或者其他勢力入寇時,能夠固守城池、擊退來犯之敵。

由于夏侯強之前坐鎮此間時搜羅了眾多的器械和物資,單單大大小小的舟船便有近百艘之多。

水戰中常用的戰船艨艟快艇便有二十多艘,作為水戰主力大艦的樓船也有兩艘,不過其中一艘看著破破爛爛、船況堪憂,李泰也不知開出去之后還能不能返回來。

至于其他用作接駁、運載、搶灘等等各種功能的船只,也都是一應俱全。李泰在巡察水營時才知道原來船只還有這么多種類,在他印象中有邊有底、能夠載人過河便算是船了。如今看來,這認知也著實淺薄。

這么多的戰船雖然省了李泰再作籌措的麻煩,但事實上他連怎么組織舟師船隊結成作戰單位、并有序開拔都不懂,好在還有一個南梁降將劉方貴隨軍而來。

劉方貴或許沒有什么水戰名將之資,但是作為襄陽城中一路從基層干到上佐的勤懇老吏,對于水戰的基本組織原理當然還是非常精熟的,基于現有的舟船載具提出了幾種編隊模式。

對于專業人士所提出的意見,李泰向來都是保持尊重并且虛心采納,在詳細了解幾種編隊特點后,便選擇了其中一種比較中庸、攻守兼備的編隊形式。雖然水戰的對象乃是慕容紹宗,但他也并沒有就此輕敵。

“啟稟總管,此行所需軍糧三萬石、馬料若干,甲械器杖等等諸類,俱已盤點完畢,具簿于此,請總管審批。”

趁著李泰組結舟師之際,趙剛也已經將大軍出戰所需要的糧草物資整理完畢,請李泰進行點驗。

李泰對于趙剛的能力自是信服,接過計簿來一邊翻看著,一邊指著趙剛身后一少年微笑道:“此兒郎是趙車騎戶中后進?這么小的年紀便隨入軍伍歷練,看來趙車騎對其寄望不淺啊。”

趙剛聞言后先是愣了一愣,旋即便往身后一瞧,接著便也笑起來,抬手將身后少年拉至身前解釋道:“總管誤會了,這少年韓三并不是末將戶中子弟,而是日前在醴陽城征得的一個事才。

他本淮下子弟,家鄉陡生變故而流落于外、埋沒蠻中,隨蠻人進訪醴陽時舉其所藏良藥大黃來獻。末將觀其言談不似蠻類,略作察試才發現他頗具事才。總管所觀簿冊,便半出其手。”

李泰聽到這話后,心中也頓生好奇,上上下下打量起這少年來。

少年隨軍多日,已見李泰諸種威嚴姿態,此時被打量的有些局促,忙不迭作拜并恭聲道:“卑職本名韓勰,戶中行第三,本安陸鄉人,舊從父兄遷處淮南。侯景逆起壽陽,亂兵暴虐地方,長兄走失淮北,二兄為掩護卑職、身沒于賊……”

聽到這少年自述身世,李泰也頗感悲憫,便溫聲安慰幾句,少年韓勰聞言后便又深拜于地道:“卑職竊聞總管將征淮南,懇請能夠從軍向導,回望鄉里是否還有親屬殘留……”

李泰此行并沒有久據淮南的打算,但聽這少年言辭悲愴,略作沉吟后便隨手出了幾道數學題,而那韓勰用了不長的時間便都給解開。

他再作詢問,才知這少年家學如此,對于物資歸總分發與計算都甚有心得經驗和天賦,不免也生出愛才之心,便向趙剛開口討要。他如今勢位如此,打交道的都是老家伙,但本身卻仍年輕,還是比較喜歡同年輕人共事。

趙剛將少年帶在身邊,本有栽培之意,此時見到李泰賞識其人,自也樂見其成,只是又對韓勰說道:“你能從事總管,可謂前程遠大。但也切勿因此自足,如今是因年少精數而得賞,可若不懂得日益己才、學達經義,難免終于老吏,不得大用!”

李泰聽到趙剛這番叮囑,也不由得感慨他對這韓姓少年確是頗為喜愛,教之可謂至理。

這韓勰聞言后便也連忙向趙剛作拜道:“卑職一定謹記趙車騎教誨,不負車騎相救提攜之情!”

在義陽城備戰一番,在楊忠一行出發的第三天之后,李泰便率領大軍浩浩蕩蕩的沿淮水而下。

由于有著舟船大隊所提供的運力,陸路人馬可以輕裝而行,三千精騎沿河以進,更可以離開淮水深入淮南內里去查探情勢,凡所至處全無敢于攖鋒之眾,途經城邑門戶緊閉,路遇匪徒望風而逃。

與此同時,楊忠所率領的前部人馬一路上也無遭波折、非常順利的抵達了壽陽,按照李泰的叮囑開始操作起來。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