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我為帝

第十六章 女流之輩

第十六章女流之輩

第十六章女流之輩

“女流之輩,沒想到呂后組建的這股勢力流傳至今!”

顧承站在千秋萬歲殿前,發出感嘆。

呂后,正是劉邦的妻子呂雉,臨朝稱制十六年,獨攬大權。

她與八百年后的武則天,基本上就是稱帝與不稱帝的區別。

顧承對于呂雉的印象極為不好,因為她開啟了漢外戚專權的先河,禍患綿延至今。

同時他又不得不感嘆劉邦的厲害,宗室制度,分封各王,讓野心勃勃的呂后硬是不敢稱帝,篡奪江山,死后不久,權勢滔天的呂氏也被立刻鎮壓,煙消云散。

當然,有太多的勢力覬覦皇權,凡事有利皆有弊,重用宗室,確實讓呂后沒機會稱帝,卻導致了后面的七王之亂,漢武帝推恩令后,宗室威脅消失,外戚又重新崛起……

一個輪回。

言歸正傳,此世的呂后顯然也考慮到身后的問題,為保呂氏權勢長久,她創建了女流,全是由天生麗質的女子組成,安插在皇族與眾臣身邊,為妻為妾,收集情報,施加影響。

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女流之輩本是有貶低之意,但呂后卻能將女人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令統治平穩,文武男兒,天下英才莫敢不從。

據說若不是女流之輩第二代首領莫名叛變,倒向劉氏皇族,呂氏家族還真有繼續把持大權的可能。

現在,三百多年后,大漢內憂外患之際,這個組織即將重現鋒芒!

“殿下!”

蔡文姬年紀畢竟還小,此時亦步亦趨跟在顧承身后,鼓起勇氣喚道。

蔡文姬并非女流中人,她的庶母,蔡邕的側室徐氏,向她分析了天下大勢后,自承身份。

對于蔡文姬而言,她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是這位側室撫養,本事有一半是蔡邕教的,另外一半就是這位庶母傳授,感情自然極深。

但她清楚這是大事,絕不敢貿然求情,只有弱弱地喚著。

“安心!”

顧承面容平靜,沒有承諾什么,邁入了大殿中。

千秋萬代殿是西漢留下,據說是由阿房(páng)宮殘骸煉制而成,本來作為未央宮的中樞,后來被閑置。

此時殿內一片冷清,早已無人往來,卻無一絲灰塵,更有一位宮裝女子盈盈拜倒,恭迎顧承的到來。

這女子最為耀眼的是一頭火紅長發,披肩灑下,相貌上看不出年紀,仿佛豆蔻年華,又像是飽經風霜,駐顏有術的婦人,待得顧承邁入殿中,立刻掌心向天,以額抵之:“第八代雌龍祝融氏,見過太子殿下,殿下千秋,大漢萬年!”

顧承瞳孔微縮。

祝融氏,是一個古老的氏族,最早可追溯到上古三皇五帝時期。

神話中的祝融共工,撞倒不周山,此世雖然沒有詳細記載,也隱有傳說,當然不是什么洪荒流十二祖巫的說法,而是兩個強大到極致的氏族首領。

到了夏商周,祝融氏已經演變為八姓,講白了就是血脈變得稀薄,不是最嫡系,是沒有資格稱呼為祝融氏的。

而雌龍,則是女流之輩的每代首領之稱,這兩個身份合二為一,實在驚人。

大漢后宮內,居然隱藏著這樣一尊人物!

“殿下,此乃太祖密詔!”

祝融氏無比恭敬,雙手呈上一份密詔。

顧承展開一看,先是感到同源的血脈之力與浩蕩的真龍帝皇威嚴,確定真實,再細細查看內容。

他終于明白,當年呂后是怎么失敗的了。

原來第二代雌龍,根本就是劉邦的人。

劉邦立漢之后,破滅仙門,救下兩支上古氏族,祝融氏與玄冥氏,交予張良。

張良布局,不知用了什么神乎其神的手段,祝融氏那一支最出色的女子,得呂后信任,成為了女流的第二代雌龍。

于是乎,呂后辛辛苦苦建立的勢力,本想保存呂氏家族,卻為劉氏做了嫁衣裳。

“不愧是謀圣,算無遺策!”

顧承感嘆,看向祝融氏:“女流代代都是由你們祝融一族擔任?”

祝融氏恭聲道:“稟殿下,第五代雌龍乃光烈皇后。”

“那倒是名副其實了!”

顧承微微點頭。

光烈皇后陰麗華,劉秀之妻,娶妻當娶陰麗華,是為完美的一代賢后,她如果執掌女流,這支勢力必然對皇室忠心耿耿。

當然,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顧承不會輕易相信任何人:“父皇知道你們嗎?”

祝融氏答道:“不知!女流只效忠明君,殿下誅張角,開黨錮,清閹黨,壓世家,是為一代雄主,日后當可掃蕩群仙,澄清宇內!”

提及仙道,祝融氏語氣中流露出一股深深的恨意,絲毫不加掩飾。

顧承知道她求的是什么了,頷首道:“當有那么一日的!”

“女流上下,聽殿下調遣!”

祝融氏眼中一喜,馬上從袖中取出竹簡呈上。

顧承展開一看,不由倒吸一口氣。

因為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天下各大世家和分封王族家中的女流成員。

如果都是如蔡文姬庶母那樣的側室,倒也罷了,關鍵是里面竟然有許多正妻和嫡女。

每位女子都有留影以及獨特的暗號聯絡,年年核審,確保忠誠。

當年的那股勢力,在經過近三百多年的發展,已然膨脹成了一股可暗中左右天下大勢的可怕力量!

“起來吧!”

而這份名單交出,祝融氏忠心可表,顧承手一抬:“你們既然發現黃巾戰術轉變,可有解決之策?”

祝融氏道:“我舉薦一人,可為殿下解黃巾之變!”

顧承問道:“誰?”

祝融氏道:“他正在洛陽西城,是被我們‘請’來的!”

半個時辰后,顧承邁入一座偏僻府邸,府邸正堂,有道道符文環繞,里面正有個中年書生,在數名氣息強橫的婢女看守下枯坐。

顧承遠遠看著書生那破舊的衣袍,臟亂的發髻,揚了揚眉:“就是他?”

祝融氏點頭:“此人籌策無雙,經達權變,欲效仿留侯,成就謀圣之位,卻有些桀驁不馴,待得殿下收服他,黃巾定難翻風浪!”

祝融氏對于留侯張良是極為尊敬的,卻在話中對書生沒有任何貶低不屑,反倒隱隱有些期待,可見這不修邊幅的書生厲害。

而書生起初被陣法所困,看不到外界來人,等到祝融氏帶著顧承邁入內堂,竟是頭也不抬,大笑著拜下:“賈詡拜見太子殿下,敢問殿下,欲平黃巾,愿出洛陽嗎?”

(拜求推薦票支持!)

(感謝書友“天晶渾天寶鑒”“柴周明”“夫子戰天”的打賞。)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