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我為帝

第六十七章 大宋蒙古 兩強對立

歡迎書友訪問

正文第六十七章大宋蒙古兩強對立

正文第六十七章大宋蒙古兩強對立

“蒙古滅了西遼?真快!”

中都皇宮,眾將覲見,同時送上一個關鍵的消息。

這一年,宋與金分出了勝負,已是快到極致的速度。

若無完顏襄篡位謀逆,天忍教暗懷不軌,種種內憂,絕不至于如此迅疾。

然而更厲害的還是蒙古。

面對此時國力達到巔峰的西遼,鐵木真居然奇跡般地戰而勝之。

根據戰報所言,是西遼的附屬國紛紛背叛,里應外合,再加上遼帝的無能昏庸,朝令夕改,才導致一場場大敗,最終國內還有叛亂爆發,給鐵木真以千載難逢的機會。

如今宋滅金,蒙古滅西遼,襄陽一戰最后的對視,成為現實。

顧承感嘆之際,群臣商議,給出結論:“殿下,蒙古短期不會來襲,我們當休養生息,輕徭薄賦,以安萬民!”

蒙古要吸收西遼的戰果,數年內恐怕都不會進犯中原,正是大力發展國力之際,到時候國富民強,又有顧承這英明圣武的天子,何愁區區異族?

然而回到殿內,馮蘅卻給出了相反的推論:“若是鐵木真值得當你的對手,今秋他必然率軍來犯,先滅西夏,再攻中原!”

顧晨陷入思索。

這兩種都能說通。

西遼不比中原,地廣人稀,各附屬國利益錯綜復雜,蒙古就算贏了,想要消化戰果,也要漫長的時間,所以眾臣都不認為蒙古會自尋死路,步完顏襄的后塵。

可馮蘅提出,如果鐵木真想要入主中原,必須要趁宋金之戰剛剛結束,兵力大損,士氣斗志盛極而衰之時進軍!

否則蒙古在消化西遼,宋也在消化金國,而后者顯然要比前者優勢大得太多。

等到數年之后,雙方再戰,蒙古面對全盛的大宋,就像曾經的突厥面對大唐,能討得了好么?

“鐵木真會來的!”

回憶起襄陽城外,兩人的隔空對峙,同為雄才偉略,心懷天下之人,顧承做出判斷。

大宋不能休息。

不僅練兵不能松弛,還必須加倍努力,獨面蒙古的壓力!

其實不能算獨面,因為金和西遼雖滅,還有西夏作為屏障。

西夏不除,蒙古就如鯁在喉,怎么出兵都不會順心。

曾經的墻頭草,此時反倒成了關鍵。

顧承想起了馮蘅扶持上去的新政權:“西夏新帝能抵擋鐵木真多久?”

馮蘅嘴角溢出一絲不屑:“此人志大才疏,若只靠他,不出一年,西夏必敗!”

顧承皺眉:“那可難辦了!”

不是誰都有真知灼見的,連辛棄疾、畢再遇等大將都同意休養生息,可見宋在收復故土,覆滅大敵后,緊繃的弦已經松下。

這個時候如果預言蒙古會進攻西夏,揮軍支援,恐怕群臣會認為顧承被勝利沖暈了頭腦,要窮兵黷武,迫不及待地蕩平四方了。

當然,以顧承如今的威望,一聲令下,再荒謬的命令,也是從者如云,無數人前仆后繼愿為他赴死,不用擔心朝野上下不尊。

但是顧承自己也有些心疼,大宋軍隊,尤其是他傾注心血的飛虎軍,是日后回歸三國也能用上的資本,跟蒙古拼得一干二凈,實在太過可惜。

何況志大才疏之人,往往剛愎自用,大宋要援手,那西夏新主愿不愿意接受,還在兩說呢!

此時林朝英伸出小手,往顧承的眉頭上撫了撫,好像要拭去他的煩惱,馮蘅則嫣然道:“殿下忘了武林么?”

顧承眉頭一揚,搖頭道:“對于有功之臣,我不會卸磨殺驢。”

馮蘅的意思很明白,既然大宋軍隊久戰疲憊,就利用江湖人士去西夏。

相比起地大物博的中原,西夏這小小的地方北有賀蘭山橫亙,南有黃河天險阻隔,反倒更適合江湖人士發揮。

但那樣一來,武林勢必遭到重創,等到天下太平時,也不用擔心他們俠以武犯禁,由助力轉為禍患了。

馮蘅無疑是深謀遠慮,但顧承卻有不同的看法。

江湖就像朝廷投射下的陰影,暴露出了黑暗,卻永遠不可能消失。

用之正則正,若視之為頑瘴痼疾,一味打壓,倒會起反效果。

既然此次武林群雄聽其指揮,積極配合軍隊,顧承就不會派他們去送死。

何況凡是有威脅的,統統剪除,那是自卑無能之人所為。

連一點胸襟氣度都沒有,如何包容天下?

馮蘅沒有詫異顧承的拒絕,雙目滿是愛意,投入他的懷中。

只是某些計劃也沒有徹底放棄,對著同樣靠在顧承懷里把玩衣角的林朝英,馮蘅擠了擠眼睛。

數日后,虛竹入殿,開門見山:“殿下,蒙古欲對西夏不利?”

顧承馬上知道是林朝英通風報信,賣的卻不是自己,而是爺爺虛竹,頷首:“是!”

虛竹問道:“那殿下為何不出兵?”

顧承道:“我已于國書中痛陳厲害,然西夏國主驕狂自傲,不愿意接受我大宋援兵,我若貿然派兵,他反倒以為我要圖謀西夏。你能說服他么?”

虛竹搖了搖頭,他畢竟也是過百歲的人,不會再如年輕時那般天真,但某些執拗,還是不變:“殿下,我妻子乃西夏公主,她去世時,曾囑托我盡量相幫西夏,不讓百姓受苦。今我大宋與西夏唇寒齒亡,蒙古若來,我愿伏擊鐵木真,為大宋為西夏消弭一場兵禍!”

“蒙古不是那時已經日落西山的遼國,鐵木真也不是毫無武功的耶律洪基,你想重現雁門關蕭峰之舉,不僅會敗,連全身而退都很難!”

顧承相勸,見虛竹面色淡然,就知道他沒有聽進去。

神而明之境界的人,都有了自己的道,一旦決定,九死不悔,根本不是任何外力所能動搖。

虛竹既然有了伏擊鐵木真,為兩國消弭戰事的意念,那就無法勸阻。

“此次虛竹一去,或許對于鐵木真,反倒是個踏入神而明之境界的磨練機會!”

目送虛竹的背影,顧承腦海中浮現出這個念頭來。

冥冥中,一絲天機脈絡被他把握。

虛竹已是過氣主角,雖然實力高強,卻不識天數,只能成為踏腳石。

鐵木真本就在蒼狼的引導下習得太玄經,一躍成為當世最頂尖的高手,若再被虛竹刺殺不死,恐怕立刻能踏出至關重要的一步,成為突破此世武道極限,神而明之的存在!

這就是天意所鐘。

“有意思!”

顧承沒有驚怒,也沒有強行阻止,反倒是饒有興致,呵呵一笑。

這些日子中,他得大漢龍靈之力反哺,開始接觸仙武主世界的軍陣戰法,對于決戰蒙古,有了新的思路。

還要得益于張角地魂的提醒,明明來自仙武層次,為什么還要老老實實地用這個世界的手段,去解決敵人?

“鐵木真,你不入神而明之還好,若晉升了,中計的可能性,卻是更大啊!天意這到底是在幫你呢,還是害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