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度)
關羽護送孫權、孫登、張溫、諸葛瑾等返回長安城外,劉備如約出城十里迎接他們,孫權從車上下來,尷尬異常不知該如何應對。
“吾思念仲謀久矣,猶記得當年與仲謀一道共抗曹操的往事!”劉備倒是沒讓孫權行禮,立刻上前拉住了孫權的手,說了好一通兩家交好的往事。
隨即當場作出安排,冊封孫權為吳侯,孫登為吳侯世子,在長安城中擇地為孫權一家營建府邸,劉備可是比司馬家厚道多了,沒有那歸命侯之類的名號來侮辱孫權,當然孫權也比孫皓剛烈的多,要是劉備給他這樣一個名號,說不得孫權回去就回自盡。
東吳群臣也盡皆寬恕,各自任命官職,對于死去的丁奉、徐盛、周魴等人也各有追封,厚待他們的家人,見此東吳群臣才稍微放下心來,看樣子陛下是真心實意寬恕我等,縱使我等這一生無法再與諸葛亮、沈子豐等人爭鋒,等到兒孫輩的時候,未必不能后來居上。
孫權嘆了口氣,只能躬身行禮謝過劉備,他自己倒是不怎么在乎性命,可還有孫登、孫慮、孫和這些孩子呢,總不能讓全家都給自己陪葬吧!
哎,看來劉備真是天命所歸,自孫堅開始,孫家連續做了三代的夢也該醒了,來日就好生在長安養老吧,或許等到孫輩的時候,依舊有出仕的希望!孫權也明白,孫登這一輩或許依舊可以享受爵位,但實權官職卻是不用想了。
等到自己的孫子長大,自己和孫登都去世之后,孩子們把自家曾經在江東割據的事情徹底忘記,或許那時候朝廷才會重新啟用孫家。
“大哥,我兄弟二人今后終于可以同朝為臣了!”諸葛亮見了諸葛瑾也很是高興,分頭下注的好處就在這兒了,諸葛瑾雖然是吳臣,但有了諸葛亮的照顧,他歸順蜀漢之后一點兒也不會受到影響,他的子孫也有光明的前途。
“恪兒、融兒,快來見過二叔!”諸葛瑾把自己兩個孩子諸葛恪和諸葛融叫到諸葛亮跟前,齊齊給諸葛亮行禮,諸葛瑾一共有三個兒子,其中二兒子諸葛喬過繼給了諸葛亮,跟著諸葛亮一起去了蜀中。
“哈哈,久聞元遜賢侄聰穎過人、叔長賢侄博學多聞,今日一見果然不凡!”諸葛亮當即夸贊道,看得張溫、顧雍等人羨慕不已,哎,我們為啥在蜀漢就沒個兄弟呢?有了諸葛亮的照應,諸葛恪、諸葛融二人今后的成就一定在自家子侄之上吧?
諸葛喬也前來見過自己的大哥和三弟,從今往后,他們兄弟三人就又能時常相見了,劉備、關羽、張飛等人見了也紛紛上前道賀。
孫權認命了,張溫、顧雍等人歸順了,看起來現場一片其樂融融,可還有一位比較敏感的人物還沒從車里出來呢,那就是劉備的夫人、孫權的妹妹孫尚香。
赤壁之戰后,為了鞏固孫劉聯盟,孫權把妹妹孫尚香嫁給了劉備,孫尚香才智敏而且剛強勇猛,有她孫策遺風,身邊的一百多個侍婢,個個都執刀守衛在她身邊,即便是劉備這等人物,每次進入內房時,內心也都感到害怕恐懼。
她從吳國帶來的官兵故此大多不遵守法度,劉備因為趙云莊重,命他管理內事;后來,劉備在荊州公安城西的孱陵建了一座城,稱作”孱陵城“或”孫夫人城“,讓孫夫人與她的侍女及衛隊住在一起。
劉備入蜀,孫權于是派遣大船迎接妹妹回吳,孫尚香打算將劉禪一并帶走,幸得諸葛亮及時排遣牙門將軍趙云和張飛一起在江上攔截,方重奪劉禪,從此她一去不返,一直生活在東吳,距今已有十多年時間了。
若是蜀中和東吳依舊分屬兩國,則這件事也就無關緊要了,但如今東吳歸了蜀漢,孫權一家老小全被接到了長安,孫尚香也在其中,這下該如何處理孫尚香就成了一件麻煩的事情,畢竟在名義上她還是劉備的夫人,而且入門比如今的吳皇后更早。
后方香車車簾微動,劉備還沒有什么舉措,劉禪卻是迎了上去,在車前深深一禮道,“孫姨一向可好?阿斗這些年可是想念孫姨的緊啊!”當年在荊州之時,孫尚香曾經養過劉禪一段時間,現在劉備出馬多少有些尷尬,見劉禪上前大家都松了一口氣。
“好……還好,阿斗快讓我看看,可長大了么?”車里傳來一陣兒低聲啜泣,隨即一只白玉一般的纖細手掌伸了出來,撩開車簾一角,孫尚香借著縫隙觀察劉禪。
“孩兒已經長大了,這些年不能常伴孫姨左右,心中著實不安,幸好孫姨這次回來了,孩兒總算是可以聊表孝心了!”劉禪說話還算得體,孫尚香聽了也頗為感動。
于是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水到渠成了,劉備表示孫尚香要是愿意回來,他在宮中為孫尚香安排宮舍,孫尚香要是想在宮外居住,他也會給孫尚香安排別院,讓劉禪可以時常探望。
當年劉備只有皇叔的空名號,而孫尚香依舊沉浸在父兄的偉業之中,這么多年過去,孫家到了長安,劉備卻距離一統天下僅有一步之遙;這么多年不斷聽說劉備在蜀中廣納賢才,創下的種種輝煌,孫尚香對劉備的感覺已經大為改觀。
而且她也知道,如今他們孫家已經不復舊日榮光,現在寄人籬下要仰仗劉備的鼻息存活,如果自己能重回宮中,也能安穩人心,于是當即答應了下來。
這些蜀漢、東吳群臣可謂是皆大歡喜,有了這層關系在,往日兩家的芥蒂就能少上許多,于是紛紛上前道賀。
劉備當即冊封孫尚香為貴妃,迎回宮中居住,東吳群臣心中略有遺憾,若不是孫尚香當日返回東吳,不管是從出身還是從入門的先后來說,她都比吳懿的妹妹更有資格當皇后吧?
只可惜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一切早已無法更改。
文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