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全面復興

第一百四十九章 創建自己的電影節

都市小說第一百四十九章創建自己的電影節

第一百四十九章創建自己的電影節

晚上8點,羅峰、蕭炎、林動等人抽出時間,與佳藝上百名員工一塊在內部放映廳觀看《新精武門》的第一集。

這是佳藝為自己打造的放映廳,整體構造與電影院相似,最多能容納一百五十人同時觀看,專門用來舉行這類活動,每個劇組首播時都會在這里一同觀看。

“咱們老是參加別人的頒獎典禮,為什么不能辦一個屬于自己的電影節?”

蕭炎想到香港連電影人自己的官方組織都沒有,電影節就更別提了,如果他們想把香港打造成東方好萊塢,那就一定要有屬于自己的國際電影節。

“這個提議不錯,讓中原傳媒去辦吧,爭取年底前搞定。”

羅峰也覺得香港沒有自己的電影節,這是一件非常沒有牌面的事。

“你們想過沒有,我們要舉辦一個地區性質的電影節,還是國際性質的電影節?還有,這個是類似奧斯卡的電影頒獎盛會,還是類似歐洲三大電影節的競賽型電影節?”

林動覺得,這些問題很重要?

“我建議取長補短!”

吳邪的話吸引了三人目光,他認為去學人家的模式,不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再與時俱進一波,在前人的基礎上創造自己的獨有模式,這才能創造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電影節。

“炮王,你有何高見?”

蕭炎暗道你一個唱歌的家伙,難道會有比我們更專業的見解不成?

“當然有,我們在學習這些電影節前,要先搞明白它們走的路線,以及我們要走的路線。”

“歐洲三大電影節的評審團制度,決定了他們只能是小眾精英路線,獲獎影片要么是小眾電影,要么是口味奇絕的個性電影。這種風格很難獲得大眾青睞,影響力會有很大的局限性。”

“奧斯卡走的是大眾路線,他們的獲獎影片是大部分人都能欣賞的電影,藝術性和商業性并重,這符合大部分人的口味,也符合電影公司的利益,奧斯卡未來必然會獲得更廣泛的影響力。”

“咱們從評選上也能看出雙方的不同,數千人的評選怎么也比十幾人組成的評審團科學公平一些,豐富的獎項增強了競爭和話題性,也給了電影劇組中的幕后人員出頭的機會。”

“但是奧斯卡的缺點是排外,與其說這是電影節,不如說這是美國電影的年度總結,同時也是政治正確與藝術正確的選擇。奧斯卡表面上是影片拼搏,其實是制片公司之間的角力、權力的重新分配以及獎項歸屬的布局。”

吳邪認為他們要舉辦一個將來具備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界,首先就要放棄走小眾路線,歐洲三大電影節就是這個路線的極致了,但加起來的影響力都不如好萊塢,至少在普羅大眾眼里是這樣的。

他們的電影節必須走大眾路線,獲獎影片必須是藝術與商業的結合體。

一味講究藝術性的電影不會被大眾接受,那注定是極少數人用來裝逼的東西,商業與藝術并重才是電影的未來。

奧斯卡的評選方式值得借鑒,哪怕沒有幾千人的評審團,至少也要達到幾百人的規模,未來隨著科技進步,即便上萬人的評審團也不是無法組建。

但是奧斯卡排外的特點不可取,他們既然走的是大眾路線,那就不要尋求狗屁的政治正確和藝術正確,那樣格局就太小了。

他們的電影節要有百家爭鳴時代的包容性,不管你是諷刺美國還是蘇聯,不管你是批判資本主義還是共產主義,只要你能言之成理,獲得大多數評委的認可,那么你就能得獎。

他們的電影節除了沒有狗屁的政治正確,也不能有愚蠢的宗教限制。

北美和歐洲的電影節便都有很強的宗教限制,那里有各種教徒,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新教、***、清教徒、佛教徒……

這也使得電影在信奉不同教派的國家,會遭受截然相反的對待,宗教正確也是一部電影能否獲獎的關鍵。

大佬表示他沒見到過那些所謂的“神”,如果說這個位面誰更像神,那他才應該被信仰的“神”,他就是神!

他們的電影節完全不會考慮宗教正確的問題,你是贊美上帝也好,信奉撒旦也罷,最后還是看你是否言之有理,能否把電影本身拍得精彩,是否真的很有深度和寓意,如果還能有足夠吸引人的故事性,那即便是以撒旦為主角的電影也能獲獎。

總之,他們的電影節具有真正海納百川的氣度,全世界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電影,全都可以在這里交相輝映。

他們不在乎政治正確,不講究宗教信仰,唯一的獲獎標準就是能否打動龐大的評委團。

吳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另外三人倒真沒什么可反駁的。

他們將來要與歐洲三大電影節和奧斯卡對抗,那就必須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這四個電影節都有各自的缺陷和長處,他們必須把這些缺陷彌補,吸收他們的長處,才有機會在幾十年后發展成真正的世界級電影節。

四人還在商量電影節的事情,方寒終于發出了聲音,提醒他們8點鐘了,趕緊看他打人!

幾人抬手一看,果然八點了。

佳視臺的八點檔在繼《絕代雙驕》刷新了收視紀錄后,這次準備向更高的記錄發起挑戰。

這個記錄是肯定會被打破,因為整個香港99的觀眾都在收看佳視臺,連邵六叔和何冠昌都在收看對手的劇集,他們的電視上響起的同樣是曲調、樂器、演唱方法完全不同的《萬里長城永不倒》。

這首歌原版的旋律太老了,不從頭到腳大修一遍,無法符合吳邪的創作風格。

但這樣大修一遍,又與原版相差太多,甚至能里面找到一些“aliez”的影子,當然這里指的是古箏揚琴版的“aliez”。

吳邪的歌從來不會使用單一樂器,但主樂器大多是古箏、琵琶、二胡中的一種,其次是古琴、竹笛,揚琴,只有幾首英文歌才使用了西式樂器作為主樂器。

但這不代表他不愿意用鋼琴、吉他等西洋樂器伴奏。事實上,如果單獨使用中國樂器演奏,除了一些歌曲效果極佳外,多數都不如混音后的效果好。

不過混音后,99的人都只能聽出主樂器,無法聽出伴奏的樂器里有什么了。

吳邪的音樂便讓外國人摸不著頭腦,大部分歐美樂壇的創作者都對中國樂器沒什么了解,說他們對此一竅不通也不算過分。

但是吳邪的作品偏偏都是中式樂器為主的混音風格,這讓西方樂壇耳目一新的同時,短時間都找不著模仿的門路,畢竟這個年代混音技術才剛剛開始發展。

這部劇里以中式樂器為主的混音版“aliez”和“霍元甲”播出后,相信又會讓西方樂壇再地震一下。

先前《一奏傾情》里的音樂就讓歐美樂壇大為震動,現在再震一下,那應該就是真正的地震了。

這首令人心潮澎湃的主題曲播放后,前二十五分鐘的劇情都是幼年陳真的故事,這個幼年陳真自然是由小李察扮演。

這部分的劇情基本照抄了電影,只不過把霍元甲改成了陳真,把霍家拳改成了陳家拳。

這版的陳真在武力值的設定上,拜師前就不遜色霍元甲太多,基本是99與98的差距,完全有一戰之力,年紀上也相差不到十歲。

羅峰連天津的故事發生地都沒有改變,那句經典的“霍元甲,你嘛時候是津門第一啊?就在今天,就在今天”,他在這里也只是把名字換了一下。

林動在第一集里打了個醬油,他飾演陳真的父親,第一個小高潮就是他與趙家爭奪津門第一的擂臺戰。

這是整部劇集的第一段打斗,劇組當然要精心設計一番,其精彩程度與后面的幾場經典大戰相比毫不遜色,甚至連對手也沒有電影里那么弱,兩人同樣是在三丈高的高臺上進行比斗。

這一戰的激烈程度也與將來陳真與趙健在高擂臺上的戰斗相差無幾,雙方足足打了三分鐘。

陳真的父親占據優勢,但卻輸在了手下留情上,他去拉即將被踢下擂臺的趙健父親,結果反被對方打下高臺,落地后受了嚴重內傷。

這就是為什么陳真的父親在幾年后就因病去世的原因,這也是初期的陳真對敵從不手下留情的原因。

任誰看到父親死在了手下留情上,心里都會留時刻銘記教訓。

這樣連陳真初期的暴戾,以及對“津門第一”的偏執,也都有了較為合理的解釋。

香港、臺灣、東南亞的觀眾看完這段戰斗后全都長大了嘴巴,誰能想到配角的戰斗既然也是如此的驚心動魄?

邵六叔在看完第一段高臺戰斗后,才發現自己手上的糕點舉了足足三分鐘。

連拍了幾百部功夫片的邵氏老板都如此震驚,普通的老百姓哪里看過如此刺激的戰斗。

這段戰斗過后,電視前的觀眾們臉色通紅,一些男同志恨不得站起來翻幾個跟頭,發泄一下內心激動的情緒。

林動的這場較量堪稱拳拳到肉,每一招打出去不僅漂亮,而且干凈利落,這樣的武打動作已經遠遠超過了好萊塢那笨拙的動作戲,領先幅度至少20年。

香港電影這會還在流行那種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的武打動作,這次同樣被秒得渣都不剩。

方寒可不管那么多,這次直接把動作設計帶入了90年代,整部劇集的武打行云流水,拳拳到肉,整體水準已經達到了《精武英雄》的八成水準,劇中有幾場重頭戲,甚至不遜色這部電影。

《新精武門》只憑借開頭這一段武打戲,便讓全世界的動作設計都過時了。

但在這段陳真年少的劇情里,其實還有一個小高潮。

李察飾演的小陳真在被趙建羞辱后,苦練武藝最后在擂臺上擊敗對方。

這場戰斗也很精彩,別看李察只有11歲,但是演起打戲也稱得上精準迅捷,動作有模有樣。

李察就坐在方寒身邊,比利和木吉這時剛剛第二次拜師被拒絕,但李察卻是一次拜師就被方寒收作弟子,成為方寒的第二位親傳弟子。

今后比利和木吉就算拜師成功,那也得叫比自己小了十幾歲的李察一聲“二師兄”了。

這件事還沒有被披露出來,方寒準備在收下那兩人后,再讓媒體自己察覺出不對,那時再公布他已經收李察為徒的消息,如此便又能炒作一波了。

第一集演到接近三十分鐘,陳真終于長大了。

大部分的觀眾都是沖著方寒來的,他一出場便讓收看劇集的觀眾興奮地大叫起來。而當看著他與騎在脖子上的女兒嬉鬧玩耍的溫馨場面,還有在母親面前恭敬孝順的孝子模樣后,大家覺得這怎么看都應該是一個妥妥的正面形象了。

但當陳真為父親上香時,突然變得滿臉狠厲,特別是說出那句“爹,當年你的拳法,不夠快,也不夠狠”時,整個人的身上充滿了一種令人心悸的煞氣。

觀眾甚至在電視前便感到一股撲面而來的寒氣,這才想起方寒在現實里可是個打人不眨眼的大魔頭,與他交手的人非傷及殘,幾乎就沒有能全身而退的人。

這段劇情之后,自然就是陳家與趙家的再次大戰,雙方爭奪的依然是津門第一的榮譽。

羅峰為了把場面拍的隆重,這場戲特地派出攝制組前往天津取景,為此花了足足兩萬美金,才營造出了在香港無法拍出的大場面。

內地方面當然表示歡迎,佳藝不止一次派出攝制組前往內地取景,這次也算得上駕輕就熟,直接用美金去砸窮兔子便是了。

這部劇集足足花了三百多萬港幣,就是這種不妥協的態度,劇中很多場景都是在天津和上海實拍完成,方寒和羅峰甚至還去了一次上海。

羅峰為了這段不足一分鐘的街景就花了十萬港幣,如果算上整部劇集在內地的取景,單是這方面就花了近百萬港幣。

這當然是香港的影視公司不可能去做的蠢事,但未來佳藝的重頭戲都不會吝嗇這些花銷,他們的劇集絕對不能讓人覺得寒酸,不然根本沒法賣到歐美去。

再過兩年,他們不止要去內地取景,甚至整個劇組都要前往內地拍攝,去拍攝那些真正的大山大水,壯麗風光。

至于,臺灣方面是否抗議,誰管他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