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守信忙將眾人讓進屋里。.(.)第v一v中v文\s這些人,是想跟連守信買玉米種子,但因為和連守信不熟,沒來往,因此就找了和連守信家有來往的趙連生,好說話。
官關于在遼東推廣玉米種植的文書已經發下來了,來的這些人,都是土地沒被選中,但他們自己又想種玉米的。
玉米的定價與高粱平齊,但是因為玉米產量高,因此種植玉米,非常有利可圖。即便不打算賣錢,那也能用更少的地,收獲更多的糧食,讓一家人吃的更飽。
連蔓兒用眼在來人中一掃,不由得就是心中一動。她從屋里出來,找到了小壇子。
“第四百一十九章良田小壇子,你有事沒?你要是沒啥事,趕緊幫我跑個。”連蔓兒就對小和尚元壇道。
小壇子現在除了在廟里干活,就時常來連蔓兒家,或是連記鋪子里。他眼睛里有活計,人又勤快,碰到有什么活,他都肯下力氣幫著干。
現在連蔓兒一家幾乎將小壇子當成她們自家的一口人了。
“我沒事,蔓兒,讓我跑啥?”小壇子就問。
“你去一趟鎮上,看吳三叔和家興哥在家沒,想法子讓他們趕緊來一趟。”連蔓兒就道。
“好咧,我這就去。”小壇子答應了一聲,一溜小跑,抄田間的小路就奔青陽鎮上去了。
約莫一盞茶的工夫,吳玉貴和吳家興就趕著車來了。
“人來了。”小壇子先從車上跳下來,沖連蔓兒笑道。
“蔓兒,有啥急事?”吳玉貴拴好了牲口,就和吳家興過來問道。他們爺兩個本來正要給人去說生意,見小壇子來,說連蔓兒找,就急忙將那邊的事情往后推,先到三十里營子來。
“是有事。”連蔓兒就將吳玉貴和吳家興讓進了書房坐下。又讓小壇子幫第四百一十九章良田忙,將連守信叫過來。
“吳三叔,家興哥,今天有事。還得請你們幫著說和。”連蔓兒正和吳玉貴、吳家興說著話,連守信就過來了。
看見吳玉貴和吳家興,連守信還有些奇怪。
“爹,是我讓小壇子把吳三叔給找來的。”連蔓兒就道。
連蔓兒就讓眾人都坐下,這才將她的目的緩緩道來。
“爹,今天趙家村來的人里面,是不是有個趙連旺?”連蔓兒就問連守信。
“對。是有他,他也想跟咱買玉米種子,還想定地瓜秧子。”連守信道。
“前兩天在集上,吳三叔指給咱們看的,就是這個趙連旺吧。吳三叔說,趙連旺家有二十畝地打算要賣,就在咱家那片地上,是不是?”連蔓兒又問。
連守信和吳玉貴都說是。
“趙家村就一個趙連旺。不會錯。”吳玉貴道。
“我剛才還看了,那些人里,還有兩個。他們都有地和咱家那塊地在一片上。”連蔓兒就又道。
“蔓兒,你是有啥打算?”吳玉貴就問。
“我是有個打算。”連蔓兒干脆地道“趙家村那片地,咱家買下了四十五畝,剩下的,我估計大概能有個七八十畝的樣。”咱們能不能想法子,把剩下那些地都買下來?”
這樣,她家就有了一大片連在一起的地,春種秋收,甚至看青。都方便了許多。而且,那片地的土質不錯,價格也不貴。
“這個想法是好,可是,除了趙連旺,其他那些人。好像沒打算賣地。”連守信遲疑地道。
“所以,我才請吳三叔和家興哥來幫忙。”連蔓兒就笑道。
當初她們買下的趙家村的兩塊地,一塊二十畝,一塊二十五畝,雖然在一片上,但是中間還隔著別人的地。后來,是他們和人商議,換了地,才得到了連在一起的四十五畝地。
莊戶人家,同等的土地,相互交換,這是時有發生的事情。即便是土地等級不同,補了差價,或者在田畝數上補足,也一樣可以交換。
“不是要買咱的玉米種子和地瓜秧子嗎,咱就就個便。”也就是將這個當做一個條件,讓那些人將土地賣給她們。
當然,這需要有人在中間說和,這后面還牽涉到那些人的土地相互置換等問題,這正好吳玉貴和吳家興父子最擅長的事情。
“這事也不是不可能,那就讓我和家興試試。”吳玉貴道。
“吳三叔,家興哥,這事還挺麻煩的。”連蔓兒就笑。
“你也知道麻煩”連守信就埋怨連蔓兒道“也就是你吳三叔和家興哥,要換做別人,也不能答應幫這個忙。”
“這是一方面”連蔓兒又笑道“還有一件,這個事,咱這十里八村的,也就我吳三叔出面,才辦得成。”
“家興啊,聽見沒,你叔和蔓兒丫頭都把話說到這了,咱爺倆可得加把勁啊。”吳玉貴就笑道。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
“這條件咋個講?”吳家興就問。
“買地照原價。”連蔓兒早就打好了腹稿“家興哥你到時候斟酌著,實在不行,加點價格也成,就是別讓咱太吃虧。玉米種子和地瓜秧子,都是明年開春種地的時候給,先定下契約。玉米種子,不要現錢,一斤玉米種子,秋收給一百斤玉米。地瓜秧子,就五文錢一棵。”
兩斤玉米種子,大概可以種一畝地,秋收的時候,可以收獲七百到九百斤的玉米,給連蔓兒家二百斤,那還能剩下五百斤到七百斤,相當于種別的莊稼兩畝地的產量。
一棵地瓜秧子,可以結十斤到二十斤的地瓜。每棵地瓜秧五文錢,這也是相當劃算的價格。
“咱這玉米種子和地瓜秧的數量也有限,不是想買多少就有多少。”連蔓兒又說了一個大致的數額,讓吳玉貴和吳家興在這個數額內斟酌著辦。
“行,那我們就照這個去說。”
吳玉貴不愧是青陽鎮最響當當的牙儈,兩天的工夫,他就和吳家興將這件事情說成了。
“說完這事,我這嘴皮子都薄了一層。”能說成這樣一件事,吳玉貴很得意。
這天上午。將所有相關的人都請到了連家的正廳,又請了里正等人做旁證,開始簽契約。
正廳的大炕上,擺了一張炕桌。連蔓兒、五郎和小七就坐在桌子旁邊,五郎前面是筆墨紙硯,小七面前是一架算盤。吳家興從趙家村眾人手里收了地契,一張張地送過來,連蔓兒負責驗看地契,小七負責算該付多少銀錢,然后。再將地契給五郎看過,將田畝、價銀等一一記錄。
總共有十張地契,每一張田畝多寡不等,一共是九十四畝地,每一畝作價依舊是四兩銀子,總共需要支付三百七十六兩銀子。
地已經重新丈量過,與地契相符。接下來就是田地買賣的契約,各方簽字畫押。因為已經不是第一次買地了。幾個人對每一個程序都很熟悉,很快,就將契約都簽好了。
簽好了契約。連蔓兒就去后院,開了箱柜,取銀子。今年賣玉米的收入、沈六拿地瓜時給留下的錢,加上鋪子里這幾個月的收入,還有賣了一部分花生、黍米和糜子的錢,除了新宅子和買那幾十畝山地這兩樁大筆的開支外,剩下的錢,足夠支付這次買地的費用,而且還有盈余。
吳家興和五郎抬著銀子,連蔓兒跟在后頭。又到正廳來。
將銀子一筆一筆地兌了出去,這買地的白契就算完成了,只需要吳玉貴將契約拿到縣衙去換了紅契回來,那就一切妥當了。
然后,又和眾人簽訂買賣玉米種子和地瓜秧子的文書。
玉米種子定出去三百六十斤,地瓜秧子定出去一千二百三十棵。
三百六十斤玉米。明年秋下可以收回玉米三千六百斤。地瓜秧子,明年開春的時候可以收價銀六千一百五十文錢。
當然,最大的收獲,是那連成一片的田地,今天買入的九十四畝,加上連蔓兒家原有的四十五畝,總共是一百三十九畝地。
吳玉貴第二天就拿了白契去縣衙,當天回來,就將換好的紅契交到了連蔓兒的手上。
吃過晚飯,一家人在炕上圍坐。
“蔓兒啊,咱家現在有多少畝地了?”張氏就笑呵呵地問。
連蔓兒在吃核桃,就沒說話,只朝小七努了努嘴。
“娘,咱家現在有好地一百三十九畝,山地六十八畝,總共是……二百零七畝地。”小七飛快地說道。
“咱家也有二百多畝地了。”張氏的聲音中透著欣喜。其實她自己心里也清楚家里有多少畝地了,故意要問一問,就是因為高興。“咱們家這樣,算不算得上是地主了那?”
一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自有不同的意見。
“算,咋不算,一家有一百畝地,那就算是地主了。”李氏先笑道。
“我覺得咱家也應該算是地主了。就算不能跟那些大地主比,咱有這二百畝地,咋地也算得上是個小地主。”張氏就道。
“蔓兒,你咋說?”連枝兒就問連蔓兒。
連蔓兒歪著頭,她在認真的思考,她家現在算是地主了嗎?()
第一溫馨提示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