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夏瓷本來就很親王不負,突破了心理障礙后,就不矯情了。反正哥哥也好,守護靈也好,王不負都是王不負,永遠是她召喚出來的守護靈。
王不負卻在想,這稱呼的改變,是不是意味著,夏瓷開始放棄那個為了保護自己、而塑造的古怪世界觀了?
“你再叫一聲!”王不負又要求。
夏瓷卻以為王不負“不叫哥哥就不舒服”的病還沒好,趕緊又叫一聲:“哥……”
王不負頓時滿意了。他知道夏瓷在過去的兩年中,已經在內心建筑了一棟無比堅實的圍墻,保護她那連看到老鼠都會嚇得半死的脆弱心靈。卻也讓她和真正的世界隔絕開來。
這堵圍墻夏瓷用了兩年建筑起來,要推.倒它,要耗費的時間恐怕只多不少。但王不負有耐心,而且他覺得剛才已經在上面砸出一條小縫了。
他雖然不是什么心理學家,但是對于怎么改變夏瓷,卻已經有了打算。他要讓夏瓷感覺到被無數美好的事物圍繞,再不用蜷縮在“圍墻”之中。同時,也一點點將“圍墻”敲碎。
總有一天,他讓瓷瓷能像所有普通的女孩兒一樣,簡單,幸福,開心。而不用整天擔心什么“不可明說之惡”。
無論是長春還是南江,老兵之家的建設都比想象得要順利得多。對于當地政府而言,有人出資做好事,本來就求之不得,而且還是青瓷科技這樣前途無量的企業,更是一路綠燈。
開設的工作很容易,房子可以在稍微偏遠幽靜的地方租,面積又大,又便宜。前期成本就是買一臺接送的面包車,再買電視、床鋪這些生活用品。維持費用只有護工工資、三餐水電這些。
相比于青瓷的盈利,這壓根算不上花錢。
但網民卻非常的感動。在網上甚至有帖子向青瓷科技情愿,讓《我的抗日》定價提高到100元。就當為老兵之家捐款了。
除了這樣極端的態度。大多數被感動到了的網民則呼吁抵制《我的抗日》的盜版,不要讓這樣有良心的公司吃虧。
而在美國,維爾福也宣布了將在九月三十日這一天,發售《遠東戰場》這一游戲。
如果直接翻譯《我的抗日》,會有很嚴重的種族歧視問題。維爾福不想沒事就被日裔社團起訴一下,所以毫不猶豫地就英文名字改成了《遠東戰場》。
因為維爾福還未拿到游戲,所以宣傳稿中只有李明對游戲的主觀感受。然后再著重宣揚一下,《遠東戰場》的制作人,就是制作了《狂潮》的王不負。
遠東戰場?拿到維爾福新聞稿的游戲媒體們,都有些想笑。二戰的時候,那個地方居然也打仗了?
在《游戲熱點》雜志社內。編輯們正在討論下一期的雜志排版。
“我覺得,有《狂潮》的火爆銷售在前,《遠東戰場》應該是有質量保證的。我覺得這篇新聞稿,應該放在第四頁。”副編輯提議道。前三頁是日本游戲《最終幻想9》的介紹。也就是說把新聞稿放到第二篇。
維爾福發售的《狂潮》如今還在熱賣,各地經銷商都沒有因為游戲發售了兩月而開始減價清貨。造這個勢頭下去,年銷量絕對破五百萬。把他們代理的下一款游戲放在雜志的第二篇,是很正常的提議。
主編一口否決:“《遠東戰場》……聽聽這個名字,你會想要玩這款游戲么?我知道我是不想的。既然玩家不會想玩,自然也不會想看到這篇報道。所以放到后面去吧。”
“可《狂潮》賣的那么好啊!”副編輯猶豫,雖然也覺得《遠東戰場》這個題材不抓人,但有《狂潮》珠玉在前,質量上應該是不差的。
“《狂潮》是喪尸題材,是很酷的游戲。但不代表那個中國游戲制作人就真的把握了歐美消費者的心理。我看,《狂潮》應該是他再也達不到的高峰了。”主編搖頭,有些遺憾。
副編輯是《狂潮》的粉絲,想再勸勸:“這個題材確實非常令人困惑。但維爾福肯定也知道這個道理,他們愿意代理《遠東戰場》,說明游戲的質量還是有保障的。”
“質量有什么用?質量可以讓你玩下去,但無法帶來樂趣。沒有樂趣,玩家根本不會購買游戲。這款《遠東戰場》,就是玩家不會愿意去購買的游戲。”主編斷言說道。
副主編嘆了口氣,有些為那位中國游戲制作者難過。他知道太多這樣未經歐美業界熏陶過的游戲制作者了。這些人也許有閃亮的創意,也許有火熱的激情,也許有旺盛的精力,但卻不知道怎么把握市場,怎么適應玩家。
他們也許能夠一夕崛起,就好像《狂潮》那樣,但隕落的速度也會非常的快。
《遠東戰場》……副主編想,那位中國制作者應該是一腔熱血,想要把他祖國的戰爭向世界展示吧?但是,他卻不知道,一款游戲想要在歐美大賣,必須要使用迎合玩家的題材。
可惜,如果有《狂潮》相當的質量,再用“D-day”或者“市場花園行動”這樣歐美玩家熟悉的戰事作為背景,那就絕對可以大賣了。
長春的“老兵之家”一路綠燈地開起來了,護工、醫生、護士、廚師、司機都請到位。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很快有二十多位孤寡的抗日老兵入住進去。
于是,軻編劇連忙趕去采風。
這位老編劇編寫劇本的時候,死活都要扣住“一波三折”這個教條,非常固執地要讓游戲的主角在序章里“一波三折”地從獵人轉變為戰士。但他卻始終覺得自己編寫的故事里缺了點什么。
而長春的老兵之家里,入住的全是原型人物,都是從學生、農民、工人等轉變為抗日戰士的。有句話說,“生活有時候比想象更離奇”,這么多傳奇經歷,聽得軻編劇目不暇接。
他記了一堆的素材,然后回到南江重新整理。將這些挑出來的元素重新捏揉進《我的抗日》的劇情中。
這一次做好之后,軻編劇滿意了,覺得和他天天看的美國大片VCD幾無差距。所以才很有底氣地將劇本拿給王不負看。
王不負翻了翻,發現這劇本在所有細節上,都比之前軍旅制片廠送來的《楊靖宇》劇本要豐富許多。
開始時,不再少年的主角和他爺爺一樣,與世無爭,雖然偶爾會聽到炮火聲音,但依舊過著樸實的生活。
然后第一個轉折出現了。主角在打獵時,遇到了東北抗聯的戰士,請他們吃了自己帶的干糧。這個時候,戰士們請求主角加入他們的隊伍,主角沒有答應。
第二個轉折出現。當主角帶著獵物回到他的小獵屋時,發現有關東軍占據了那里。原來,關東軍是來入山抓捕東北抗聯戰士的。他們懷疑主角,展開抓捕,于是發生了交火。主角全滅了這些人。
第三個轉折,大量關東軍聞著槍聲趕來,圍捕主角。當主角命懸一線的時候,東北抗聯的主力部隊趕到,救下主角。此時,唯一的容身之所也就是那座小獵屋被關東軍焚毀了,主角無路可去,加入了東北抗聯,但這個時候,主角并沒有太多的認同這只隊伍。
“咦?”王不負拿著劇本嚇了一跳,還以為軻編劇會因為定勢思維,弄出個主角遇到組織,就苦大仇深地要加入其中,保家衛國呢。萬沒想到,軻編劇居然會讓主角加入東北抗聯時,持不置可否的態度。
“你以為我是軍旅制片廠的老編劇,就是死腦筋么?”軻編劇笑呵呵地說:“你看看美國大片,劇情線和感情線都是交叉前進的。一個用來講故事,一個用來塑人物。結果做出來的電影劇情精彩,人物豐滿。我能不學么?”
王不負趕緊將劇本往后翻,邊看邊問:“你把故事和人物分成了兩條線索?這么細致?”
軻編劇是六十多歲的老年人,而這劇本的工作量卻是極大的。但這次他能放開手腳,所以做的酣暢淋漓。他得意地笑道:“那可不。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了個精神內核,必須要用故事和人物立體地展示出來!光發生了事件還不夠,還要有人物感情的沖突。”
果然不錯。主角會通過一系列事件,認同了周圍的戰友,也開始對部隊產生了感情,漸漸地變成了堅定的戰士。
在之后的進攻中,因為義無反顧主角發揮出了巨大作用。部隊獲得了一場大勝。在戰友的歡慶聲中,主角感覺到了自己的價值,作戰的勇氣地增加到了極點。
但緊接著,關東軍就開始反撲,報復無辜百姓。主角又慢慢地動搖了信念,不知為何而戰……
王不負翻著劇本,心里都無語了,到處都是“一波三折”。大結構上是一波三折,小事件是一波三折。用不用這么死扣不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