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殺伐決斷
由于早朝往往是不到卯時便已經開始準備,皇帝晨省一般都是早朝之后,然而之前那一整夜,朱瞻基都呆在仁壽宮。張太后平日雖已經漸漸放開了國事,但對朱瞻基卻多有訓誡,昨晚上得知了北鎮撫司的那一幕,她自是氣得發昏,然而朱瞻基一回宮便詣仁壽宮認錯,又將事情原委一一告白,最后更是說出了一番讓她錯愕十分的話,她漸漸氣息稍平。
“母后,宋朝禮敬士大夫,提防武人,結果皇帝一代弱似一代,士大夫雖把持朝政,卻無高瞻遠矚,至而邊疆異族崛起,至而席卷天下,這便是最大的訓誡。昔日皇祖父親自教導朕騎馬射箭,便是不希望儲君一味長于深宮不知武事,由是事事決斷于外臣之手。朕自知不該一怒誅殺大臣,但戴綸著實可惡!遠至漢唐,士大夫多有佩劍,不以習武為恥,可朕當年不過是喜好射獵,便被群臣諫以荒疏,甚至連皇長子教養事也被人拿出來指摘。定國以武,治國以文,但要天下長治久安,不可一味尊文抑武。”
此時此刻,見朱瞻基已經換上了一身朝服,張太后不禁感到眼前有些迷離。她的丈夫朱高熾因為自小身體有殘疾,從來就上不得馬拉不得弓,和勛貴也自然沒有多少親近,言談之時對于漢王朱高煦在武官中的人緣咬牙切齒。既然武臣那邊無可設法,便只能著意籠絡文臣,再加上如今那幾位確實是一等一的賢臣,她自然也有那樣的偏向。
“你已經決定了?”
“是,事已至此,也只有如此。但是,既要讓他們知道感恩,也要讓他們知道震懾。”
“那也罷,你便去上朝吧。”
朱瞻基對張太后深深一躬,隨即臉色晦暗地說:“內書堂之事,便由母后料理。”
母子倆深深對視了一眼,隨即朱瞻基就轉身出了仁壽宮正殿。直到皇帝已經走了好一會兒,張太后方才站起身來,雙手自然而然地攏在深絳色的鳳紋褙子前頭。站了好一會兒,她才頭也不回地嘆了一口氣。
“雖然是宮闈內務,但也不必牽連太廣。內書堂皇帝既然不想撤,那就留著。早年黃儼江充等人涉及謀逆,也就是那幾個人顯戮于市,其他人都是貶為織染局雜役苦工而已,這一次也照此辦理,讓陸豐去就行了。孫貴妃那兒,還是你去告誡幾句。”
朱寧生怕張太后讓自己去內書堂走一遭,聞聽此言便知道此次張太后也不愿意過分拂逆了皇帝的意思,于是連忙答應。臨出大殿前,她便聽到背后又傳來張太后吩咐陸豐的聲音,大意是說這內書堂不能再如從前那樣興師動眾,由大學士講習斷不可取,由宮中通文字的宮奴做講習即可,學滿三年則止,發到各處宮院,凡內書堂出身,不可為二十四衙門首腦等等。
聽到這些,她下臺階的步伐不禁更是輕快了。倘若是朝會上按照朱瞻基之前那席話安排,則以后的皇帝有了親近的人,內書堂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就低了。張太后更在上頭加上了一層層的枷鎖,應該可以保證一段時間內不可能作祟。雖說戴綸死得有些冤枉,但畢竟是所諫之事說的過頭了過分,如今罪不株連親族,總算是也好過釀成一場大風波。
只是,她到孫貴妃那兒說話需得斟酌,那畢竟是唯一的皇長子之母,不能傷了人臉面。
奉天門常朝。
一如平日鐘鳴開門,文武百官各從左右掖門陸續而入,到金水橋南各按品級東西肅立,候靜鞭響起,這才一一過金水橋,至丹墀前入班,之后又隨班行禮。然而,一整個過程中,眾人全都瞧見了皇帝左手邊的王瑾捧著一個木匣子,無論是知道昨晚事情的,還是不知道昨晚事情的,心中都有些猜疑。
張越如今是兵部侍郎,所站的秩位比從前還是兵部司官的時候提前了許多。以他的眼力,甚至能看清楚那木匣子上的龍紋。此時此刻,只是心念一轉,他就想到了皇帝可能做的事情,立刻不露痕跡地舒了一口氣。朱瞻基畢竟不是朱棣,在昨日的暴怒過后,這決斷終于來了。
按照一般常朝的規矩,先是鴻臚寺官宣念謝恩陛辭的官員,眾官員依次在午門外行禮,隨即各衙門依次奏應奏之事。這一日本就沒有官員陛辭,應奏之事也少,須臾就到了散朝時分。然而,鴻臚寺官言稱奏事已畢,應該鳴鞭退朝的時候,寶座上的朱瞻基卻突然說話了。
“昨天的事情,想必諸卿不少都已經知道了。昨日白天,有人首告都察院左都御史顧卿收受隸金私縱人歸耕,經查乃是官衙舊例,其余不法事乃是誣告,朕已命東緝事廠連夜率錦衣衛拿得奸吏皂隸一十二名,以及從遼東衛所私自逃回的原御史嚴皚。此等奸吏小人構陷大臣,罪不容赦,著明日顯戮于市,以儆效尤!”
顧佐被人構陷的事情,雖則是早朝前已經有所傳開,但畢竟還有大部分人不知道。所以,那些覺得都察院最近連連出事,等著看顧佐笑話的人,聞聽這番話全都大吃一驚。然而,還不等他們那失望的情緒散去,上頭便再次傳來了皇帝鏗鏘有力的聲音。
“諸卿有誰知道這個小匣子里裝的是什么?”
朱瞻基掃了一眼廷下群臣,見楊士奇等知情者無不是面色一凝,其他大多數人則是滿臉茫然,他就知道消息還未傳開去,不禁哂然一笑:“這是錦衣衛指揮使王節昨日送呈朕的一張單子,上頭羅列了在朝四品以上官員,家族人口在這二十年間新增的田地。之前還有人在爭吵說俸祿折色不宜過苛,朕著實沒想到,一下子就有人呈上了這樣一份東西。”
此時此刻,原本就一片寂靜的丹墀前仿佛是死去了一般,就連微乎其微的呼吸聲也停止了。別說是四品以上的京官,就連四品以下的司官等等也全都感到腦袋一片空白。這錦衣衛從來就是偵緝官員勾連不法事,但這不法絕不包括查探官員的家產。四品以上的官員都熬資格熬了那么多年,自己就算干凈,天知道有沒有族人借著自己的名義搞什么名堂?
看到一張張瞬間凝滯的臉,朱瞻基突然冷笑了一聲:“若是揭開這個蓋子送往大理寺都察院,按照太祖當年舊制,恐怕諸卿傷的就不止是臉面了。朕知道我朝官員素來清苦,再者家人所作所為,也不能完全歸結于你們身上,所以,朕不會以這份密奏治罪……來人,將這匣子文書當眾燒了!”
此話一出,原本覺得揚眉吐氣的王節頓時面如死灰。盡管錦衣衛中還有存檔,但皇帝既然說了這樣的話,他自然知道,自個這回不但沒能得到領命緝查這些事情的權限,而且被推到了最最難堪的境地。眼看王瑾身后的一個太監拿了火盆上來,又把木匣子丟入了其中,那高竄的火苗一下子就把東西吞噬了,他只覺得身子有些搖搖欲墜。
“朕知道你們一定會想,朕興許早就看過了這些。昨日盛怒之下,這些東西朕只是隨便瞟了一眼,如今朕給你們一個機會。記錄天下賦役人口的魚鱗冊和黃冊自洪武二十六年編造好之后,每年雖也有重新入冊,但其中差錯有多少,可想而知。從即日起,天下重新厘定田畝丁口,各州縣的田土都重新造冊登記。只要不是太離譜的,朕可以寬宥;若是自覺太離譜的,你們自己早早處置!洪武舊制丁的免役免賦早就有定額,但如今興許不合適了,這幾天六部和內閣便擬定出新法來,日后定為永制!”
正想著是否已經躲過一劫的好些大臣頓時臉色大變。優免丁糧是洪武年間定下的制度,但官紳免糧免丁,都是按照品級而來,并不是名下所有田土所有丁口全都優免。于是,更多憤恨的目光全都看向了錦衣衛指揮使王節。
“另外,錦衣衛指揮使王節不得上命擅自刺探此事,即行革職,往大寧軍前效力!”
隨著此話落地,王節不禁癱軟在地。雙手摳著那嚴絲合縫的漢白玉,一顆心已是墜到了谷底。突然,他想起了什么,不由得引頸高呼道:“皇上,臣不是擅自刺探,是有人……”
然而,這聲音只是戛然而止,王節的背后不知道什么時候竄出兩個人來,一左一右將其牢牢挾制,也不知用了什么辦法讓人沒法發聲,隨即便拎著人默不作聲地從旁邊退了下去。一時間,主管朝會糾儀的鴻臚寺官也好,都察院御史也好,誰都沒有做聲,所有人都沉浸在驚愕之中,就連楊士奇等亦然。
倘若是朱瞻基經此一事而興大獄,事后再將王節革職,那么自然和洪武朝主辦藍玉案和胡惟庸案的錦衣衛指揮使相當,正應了狡兔死走狗烹;然而,皇帝至少是在明面上給群臣留了臉面,事后更指斥王節是擅自行事革退辦理,至少給了他們一個臺階下。盡管查天下田畝丁口是一件更讓人瞠目結舌的大事,但洪武二十六年至今已經有三十年,再查田畝也是正理。
“另外,朕如今即將而立之年,又有皇長子,已思擇日建儲東宮。朕自幼即為太祖皇帝教導,擇賢能大儒教習文課,建府軍前衛幼軍習練武事,文武二事均不曾有所偏廢。一旦冊立東宮,俟皇儲年長,朕將擇選文武官適齡子弟伴讀左右,贊文襄武。”
一日之內,這樣連續幾個
消息狠狠砸了上來,滿朝文武都覺得有一種透不過氣的感覺。縱使有心反對勸諫的,這會兒竟也覺得心頭空空組織不出什么言辭來,于是只得眼睜睜瞧著那靜鞭鳴響,隨即皇帝自御座起身揚長而去。直到從金水橋一一退下,至而出了午門,文官勛貴方才三三兩兩地聚成一堆,卻不敢在這禁宮之內高聲。
相比那些文官的震驚,勛貴們卻是一個個喜上眉梢,若不是今日并非朔望大朝,英國公張輔根本沒來,他們怕是要圍著人好生詢問一番昨日情景。然而,正主兒眼下不在,張越卻還是在的,寧陽侯陳懋一籌建張越從文官那邊出來,他立刻就想開口叫人。誰料午門里邊有好些太監匆忙出來,幾個匆忙往外邊去,另一個四下里一望就沖他這邊跑了過來。
“寧陽侯,太后召見。”
一聽是太后,寧陽侯陳懋立刻收起了剛剛那喜笑顏開的模樣,掃了一眼另幾個離開的小太監方才問道:“太后是單單見我,還是……”
“不止是寧陽侯您,還有成國公、陽武侯、成山侯、保定侯、黔國公世子。”
一聽這一連串人名,寧陽侯陳懋頓時有些狐疑,又有些忐忑不安。張太后召見的這些人中,其中兩人甚至是和他一樣掌管都督府的勛貴,而黔國公世子沐斌更是這些天常常往他家里走動,他的長子卻和沐斌往來密切。于是,盡管瞧見張越已經和幾個同僚說過話之后往這邊走來,他卻沒辦法上前搭話,只得隨那傳話的太監從午門入宮。
張越見寧陽侯陳懋又進了宮,心中便明白事情應該已成定局,這一波狂瀾算是有個暫時的了結了。如是出宮回到了兵部衙門,剛剛還悶葫蘆似的官員們一下子炸開了鍋,三三兩兩議論紛紛,尚書張本卻陰沉著臉,一句話不說徑直回了三門內的正堂。他這一走,馮侍郎更是走得飛快,落在最后的張越也能清清楚楚地聽到那些議論聲。
雖然言語各有不同,但主旨無不是千篇一律——天子這一回是下真決心了!
傍晚,東上北門外的東廠值事司。
平日只有少量人員留值的東廠值事司這一天卻是戒備森嚴,里頭不說,外頭也是站著一溜衣著鮮亮的錦衣衛。這會兒除了隨侍朱瞻基的王瑾之外,范弘金英鐘懷黃潤全都到了場,還有不少有頭有臉的頭頭腦腦。
提督東廠的陸豐一身簇新的官服站在臺階下頭,志得意滿地看著下頭被摁得死死的十幾個大小宦官,又盯著王振那張臉陰惻惻一笑,良久才迸出了幾個字。
“奉太后旨,即刻行杖,至死為止!”
暗地里騙了他的侄兒到京城,又挑唆他闖禍,這是自個找死!要不是這一回王節利欲熏心,他又聽了張越的提醒盯得緊,否則就真的是養虎為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