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新傳

第604章 南征荊州之劉表身故,荊州歸曹!

張遼新傳第604章南征荊州之劉表身故,荊州歸曹!

書名:

春節期間由于電信機房內部存在安全漏洞,導致網站訪問不穩定,我們已經在盡力處理問題,感謝大家支持。

“父親!”

“夫君……”

“主人啊……”

建安十二年八月初八。這是一個十分吉利的日子。可是隨著襄陽城荊州牧府中突然迸發出的一陣陣悲痛的哭聲,統治兩人荊州十七年之久的鎮南將軍、荊州牧、成武侯劉表病逝。

消息傳出后,襄陽城內陷入一片悲悸之中。無論是世家還是普通百姓,紛紛對劉表的去世表示出悲痛。

劉表自初平元年奉天子詔令入主荊州以來,籠絡荊州世家,對土著豪強恩威并著,招誘有方,遂得肅清荊州地界,使群民悅服。安定荊州局勢后,劉表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在亂世之中,從容自保。接納流亡士人,修造兵甲,據地數千里,帶甲十余萬,稱雄荊江,先殺江東孫堅,后又與曹操、孫策、孫權相抗衡,實乃諸侯中實力強大,不容忽視之人。

正因為劉表在任期間。政治清明,使得荊州百姓能安穩度日,也使得大量流民得到妥善安置,劉表在荊州百姓的心中地位并不低。這也是曹操在南征期間,除了宛城這個被曹軍長期占據的地盤之外,其余荊州各地都需要曹軍消耗極大的額外精力才能安定地方。如此也就可以解釋襄陽百姓在劉表死后那種毫不掩飾,也毫無虛假的悲痛之情。

世家方面雖然因為利益上的爭執而在近期與劉表產生了隔閡,但是同為士林清流的身份讓他們在劉表去世后也重新回想起了劉表的好處。荊州各大世家的家主紛紛親自上門吊喪,黃家雖因為黃祖要面對孫吳大軍和長沙的危局而無暇返回,也派出了黃祖的親子趕赴襄陽。

漢水對岸,劉表的死訊傳到樊城后,曹操聞訊也跌坐在自己的席上久久不能起身。這是他曹操的對手,雖然并不是一個強悍的對手,但隨著這些年曹操的對手一個個被解決,曹操卻對這些與他同齡的對手們有些珍惜起來。

曹仁、夏侯淵、曹純、曹休等人見到曹操的樣子不免有些擔心,就在他們向沖上去安慰曹操之時,卻被眼疾手快的荀攸攔住。

“幾位將軍,讓丞相一個人安靜一會兒吧。”荀攸輕聲說道。

曹仁等人看著荀攸,有探頭看了看曹操,大廳內曹操依舊坐在席上一動不動,他的身邊則是時刻不離曹操左右的典韋正昂首挺胸的護衛在曹操身邊。

夏侯淵性子比較急,他見到荀攸阻攔,曹仁等人又停了下來,心中一急,不由得就像扒開前面的曹仁,自己闖進去再說。

“妙才將軍,此時主公正需要安靜的思考。還是不要進去打擾主公了。”聞訊趕來的郭嘉一把將闖過荀攸阻攔的夏侯淵攔下來。

其實也不是郭嘉動手的,而是緊跟在郭嘉身后的許褚出手了。這一下夏侯淵也沒話可說,打又打不過許褚,說更是說不過荀攸、郭嘉,眼看著程昱、董昭、賈詡等人也紛紛趕來,夏侯淵也不想被這些老資格的謀士教訓。何況郭嘉和他夏侯淵私交也不錯,大家常常在張遼家中飲酒,被郭嘉攔下來,他征西將軍夏侯淵也不算丟臉。

隨著聚集的人越來越多,曹軍高級將領和幕僚謀士紛紛集中到了曹操的屋外。然而在荀彧、程昱、郭嘉、曹仁等人的維持下,眾人都安安靜靜的在屋外等待著。屋門口則由許褚帶領虎衛軍士兵守衛,屋內則是典韋和曹操的親衛。

劉表的去世意味著荊州事件解決的最后一道障礙被消除,所有的人都知道,接下來就應該是曹操入襄陽,曹軍主荊州的局面。

“唉……”

隨著屋內曹操的一聲長嘆,神情有些蕭瑟的曹操走了出來。屋外的眾官員并沒有一窩蜂的圍上去,僅僅是荀攸、曹仁等親信文武走到曹操身邊。

看著圍攏到身邊的部下,還有外圍那一群神情各異的官員、將領,曹操深吸一口氣,對荀攸、曹仁說道:“公達、子孝,下令全軍。將士除去冠纓翎羽,白布蒙盔,旗幟著素,為劉景升舉哀。眾文武亦須腰間系素帶,以示哀悼。”

曹操的命令并沒有出乎荀攸等人的意料,劉表雖是敵對,但以劉表的身份、地位,他的去世當得起曹操的這般處置。不為他漢魯恭王之后和荊州牧的身份,單為他當年清流“八俊”之一的名號和十余年治理荊州的成就,他也當得起曹操的哀悼。

隨著曹操的一聲令下,漢水北岸的八萬曹軍一時間旗號服侍盡白,從襄陽城頭望去,對岸曹營變成了一片白色的海洋。

曹操的舉動讓襄陽城的士民感到了欣慰,雖處于敵對狀態,可是曹操對劉表的尊重卻并非偽裝,就在曹軍全軍舉哀之時,曹操也派出董昭、李立等人攜帶祭文,過江祭奠劉表。

然而董昭并不單單肩負著祭奠劉表的任務,他還有一項秘密聯絡襄陽世家的責任。劉表的去世掃清了這些世家最后的一絲障礙,也同樣掃清了曹操的最后一點顧忌。原本曹軍在漢江北岸停下不單單是為了給襄陽城內制造壓力,也不僅僅是為張遼、夏侯惇控制地方而拖延時間,也同樣有劉表病重而曹軍不宜攻打的顧慮。可是如今曹操雖然哀悼劉表,卻也不愿放任襄陽繼續逍遙下去,曹操已經決定要徹底解決荊州問題,他不愿再讓張遼在南陽和荊南孤軍奮戰,曹軍的主力必須南下,為張遼提供繼續的支援。

“諸位。景升公去世,董公仁也帶來了曹公的書信,荊州之事已不能在繼續拖延下去。看曹公信中之意。是要我們立刻給出答復。否則八萬精銳曹軍就將攻擊襄陽了。”蒯越身為劉表生前的首席謀士,此時自然也是以他為主。

“攻擊襄陽?曹軍不都為劉荊州舉哀了嗎?難道還要全軍縞素向襄陽進攻?”習幀身邊的習溫語調破有些輕佻。

這自然會招致眾人的不滿,幸虧習幀及時訓斥了習溫,眾人看在習幀的面上,不予計較。但是,誰也不敢對蒯越說的話有所懷疑,全軍縞素又算得了什么,曹軍不過是對去世的劉表表示尊重,卻并不代表他們會尊重襄陽諸公和襄陽守軍。何況歷史上全軍縞素而降敵軍進攻的例子又不是沒有。

“諸位,也是到了決斷之時了。否則,這數萬大軍聚集襄陽,每日消耗錢糧不計其數,襄陽城的府庫就要支撐不下去了。”韓嵩對蒯越表示出支持。劉表本人并不貪財,他去世之后,家無積余。為了劉表的后人著想,韓嵩也不能再讓荊州的局勢僵持下去,否則難免會引得曹操不快,而有可能遷怒到劉表的兩個兒子身上。

韓嵩的話一出口,眾人的視線的事就在蔡瑁、劉磐這兩人的身上來回移動,而劉磐身邊的文聘和李嚴卻被他們忽視了。實際上他們也沒有錯,江夏和荊南的消息已經在曹操的刻意縱容下傳入襄陽,以至于荊州如今還能夠掌握的軍隊除了在蔡陽、襄鄉等地被蔡瑁掌握的軍隊,就是襄陽、宜城被劉磐、李嚴控制的軍隊。而文聘則由于兵敗。兵權雖然還在,但兵力卻已經被打散,除了在軍中還有威望,對荊州軍的影響也就僅止于此。問題涉及到軍隊,自然是要找劉磐、蔡瑁解決。

“異度、德高之言瑁深有同感,荊州不能在繼續陷于戰亂。否則不但百姓吃苦,荊南四郡也將不保。”蔡瑁說著,拿出一份軍報說道:“此乃長沙太守韓玄遣人拼死送出城外的求援信,長沙城被數萬孫吳軍圍攻,如今能戰之兵不過六千,箭矢幾近用盡。將士們拼盡全力,幾乎個個帶傷,臨湘城就快支撐不住了。若是我等繼續拖延下去,長沙也將步零陵、桂陽之覆轍,我等又如何對得起去世的景升公?”

長沙城早已經被韓當圍得水泄不通,這封求援信能夠出現在蔡瑁的手中,還多虧了寇封和劉沁這一對甥舅建立起來的通道。也正是這條通道,讓韓玄得知曹軍“已經向長沙開進”,不日便可抵達臨湘城下,這不但堅決了韓玄的抵抗意識,更是堅定了韓玄不顧襄陽的決斷,斷然向曹軍投誠的決心。

更關鍵的是不但韓玄如此想,就連長沙的士紳百姓也因為被圍一月有余,而僅有曹軍給予了回應,這種情況下,無論襄陽方面有什么樣的原因,都無法阻礙長沙民心偏向曹軍。在這種情況之下,長沙將士也受到百姓士紳的影響,就連黃忠也不反對軍中談論曹軍趕到臨湘后如何與其里應外合擊敗孫吳軍的話題。

蔡瑁正是因為對長沙郡的這種情況有所了解,這才決定要主動推動荊州事件的盡快解決。否則再拖延下去,長沙民心就要徹底倒向曹軍,這不但削弱了荊州本土勢力,還使得荊北之地依然被曹軍牢牢的封鎖著。于是蔡瑁不但拋出了長沙的求援信,還隱晦的向眾人表示出自己的顧慮。

“我看德珪兄之言有理。那孫仲謀無恥之尤,劉荊州尚在他便不顧盟約攻我荊南四郡,若是不能將其擊退,世人將如何看待我荊州之士?”宋忠乃是荊州大儒,雖名聲不如司馬徽、龐德公,但學術水平卻并不遜于二人,人際關系上也同樣有自己的圈子。因為其大儒的身份,對孫權的行徑自然是深惡痛絕,否則也不會輕易被王粲說動,親自為張遼寫信聯絡潘濬。

話說到這里,就要看軍方的態度了。眾人將視線齊齊的轉向劉磐、文聘,這兩人的資歷和地位已是僅存的荊州軍中僅次于蔡瑁的將領,至于李嚴,再一次被眾人華麗的忽視了。

文聘資歷要比劉磐老。但一來之前兵敗,文聘手中已經沒有多少了直屬兵馬,二來劉磐是劉表的族侄,又統領著襄陽城五萬守軍,手中有兵,自然就有話語權。同時文聘也不是個喜歡爭權奪利的人,此時的局面也讓文聘心中煩悶,只盼著早些結束目前的僵局,好讓他重新找到能夠自由馳騁疆場的機會。

劉磐看著眾人的眼神,心中黯然。他的傷勢已經基本上痊愈了,可是房陵的失敗讓原本意氣風發的劉磐在這段時間里幾乎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小老頭。失敗的劉磐這才明白了自己和荊州軍與張遼和曹軍之間的差距,這完全就是一段讓劉磐幾乎絕望的距離。張遼從戰斗之初到攻克房陵,總兵力竟然就只有一萬三,卻將房陵城前后補充的五萬兩千兵馬打得落花流水,還將他劉磐騙的如傻子一般沾沾自喜的以為擋住了曹軍。雖然此時劉磐手中還有五萬兵馬,可是對這五萬人的情況劉磐心知肚明,這要打起來,這五萬兵馬當中,他真正能夠指揮得動的不過一萬五千左右,這還多虧了劉表的謹慎和李嚴收攏了房陵和隨縣敗退回來的潰兵。如今劉磐已經不指望著能夠保住荊州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了,他只希望曹操能夠善待劉表的家人,其中也包括讓他能夠后解甲歸田,安然度日。

“我沒有意見,只要曹公能夠善待二位公子和夫人,劉磐愿意交出兵權,就此解甲歸田,從此不再涉足軍旅!”劉磐語氣沉重的說道。

“附議!”文聘沒有說廢話,僅僅兩個字便表示了他的態度。

李嚴跟在文聘身后猛的點點頭,可惜他極力想表現自己存在的動作卻依舊讓人忽視。眾人眼中對李嚴視而不見的眼神讓李嚴心中郁悶,此時的李嚴突然有了換一個環境的想法。只不過究竟是主動到曹軍那邊尋找機會還是去其他諸侯那里,李嚴尚未考慮清楚。

“好!”劉磐和文聘的先后表態讓蒯越不禁一聲輕喝道:“曹公對二位公子的態度很是寬松,欲表二公子為青州刺史,大公子則入京在五官署下擔任議郎。至于夫人,則任其自決,究竟是留在襄陽還是隨二位公子皆有夫人自愿。”

蒯越此時拋出的消息并非人人皆知,除了蒯越和蔡瑁,其他人還是第一次聽聞曹操有此決定。但是這個消息卻讓眾人感到興奮,對于劉表的兩個兒子尚且如此寬厚,那他們的待遇也不會太差。而且議郎和青州刺史雖然權力上相差巨大,不過品級上卻同為六百石俸祿。況且劉琦、劉琮的能力也是天差地別,眾人甚至對曹操能夠如此知人善任,巧妙安排感到佩服。

“曹公一向寬待降人,袁紹部下多有在曹公麾下身居高位者。而不愿為官之人,曹公亦從不為難,田豐、沮授如今不是在幽州過的有滋有味,甚至沮授之子沮鵠如今也是曹公麾下官員了。何況我荊州與袁紹不同,我等并非戰敗,而是主動投誠,曹公更不會吝于饋贈。”

蔡瑁這番話雖有些掩耳盜鈴,卻也說出了事實。曹操對于降人確實寬厚,張頜、高覽皆是軍中大將,荀諶不愿與荀攸相會,如今也被任命為幽州刺史。而蔣奇、焦觸、張南、呂曠、呂翔之類的二、三流人物如今也各有各的活法。至于不愿為官,又不愿降曹的田豐、沮授,那就不過是個例外了,眾人皆知若無張遼插手,這兩人也是死路一條。但曹操能夠容忍張遼插手此事,也確實說明曹操并沒有殺人的堅定意愿。所以在場的希望能在荊州易幟后獲得利益的人紛紛開始打起各自的小算盤。

“丞相,襄陽城蒯異度書信送到。”荀攸興沖沖的走進曹操在樊城的行署,語氣中帶著掩飾不住的興奮。

確實如此,曹軍自五月初一自洛陽正式出兵,到如今八月初,已經足足三個月過去了,可是卻僅僅拿下了一大半南陽郡和南郡的地盤,江夏郡是主動給投誠的,荊南四郡中雖有武陵、長沙皆有投誠歸附之意,可是這兩郡僅剩一半地盤,長沙還在戰斗之中,至于零陵、桂陽還需要曹軍自己去奪。在別人眼中三個月取得如此戰果已是神速,但習慣了快速解決戰斗的荀攸卻感到曹軍此戰猶如龜爬。如今襄陽城終于服軟,荊北將全境被納入曹軍體系,荀攸也可以松一口氣了。

“公達如此高興,看來我軍可以渡河了。”曹操沒有結果荀攸手中的書信便笑著說道。

“丞相英明!”荀攸此時也有了開玩笑的心思。

“還是早些入主襄陽的好。文遠那里雖然不懼孫權,但豫章郡卻與長沙郡相鄰,孫權調動兵馬要方便得多。如今孫權又與劉備再度立盟,甚至可以放開道路讓劉備派兵支援。我軍需得早些派兵南下才是。”程昱最關心荊南戰局。

“仲德先生所言極是!荊南四郡位置極為關鍵,南通交州,西聯巴蜀,斷不能讓孫權染指。”董昭開口附和道。

“諸公看來意見一致,那就無須多議了!”曹操這時候的情緒也早就恢復了正常,見到部下們情緒興奮,也不免插上一腳。“既如此……”曹操轉過身對身邊的侍從說道:“傳令于曹仁、夏侯淵、曹純、李典等諸位將軍,命其整頓兵馬,收拾船只,準備渡河入城!”

“諾!”

(最后一天了,大郎求票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