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太上皇

第一百五十五章:兔死狐不悲(一)

如果現在天下最慘的是誰?

侯君集認為是自己,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云巔跌落,成為刺配邊疆的囚犯。

若是有錯,他服!

可是并沒有錯,屠城都是大家默許的事情,然后攻下了高昌國非但沒有封賞,反倒被皇上作為人情賣了。

何其悲慘?

而此刻朝堂上的百官也隱隱有了一絲兔死狐悲的感覺,狡兔死,走狗烹。

侯君集打仗絕不是第一位的,但對皇上的忠心無人能及,同時也仗著皇上對他的寵信,目中無人,驕橫跋扈,因此朝堂也無一人站出來為他求情。

做人失敗到這個程度也是凄慘無比。

正當此時,侯君集擦了擦臉上淚水和雨水的混合物,突然看到一隊鐵騎沖到兩儀殿的臺階下面,背著長長竹制信筒的信使冒著大雨向朝堂奔走而去。

邊走邊喊道:“唐軍大勝,林邑王攻破南蠻,統一中南半島。”

“林邑王?”侯君集微微一愣,他想起來了河間郡王李孝恭自從追隨太上皇之后,先是因為擁立之功封為楚王,后來因為戰爭失利被貶為林邑國,不到李孝恭倒是因禍得福,得到了半個林邑國的封地,成為真正的封王,這點讓貞觀朝的官員羨慕無比,現在的皇上封爵很是吝嗇,封地也是一削再削。

而中南半島更是太上皇送給了李世民一件世界堪輿圖,其中將華夏的地方認為中州,而其他地方按照習世,比如西域、遼東、倭國、波斯,那些小國的地方也懶得標注,直接以地方代稱。

在這里面,李淵并沒有標注美洲,現在的美洲還是印第安人的樂土,但唐朝缺乏足以度過太平洋的遠洋艦隊,太平洋相較大西洋,那可是兇險無比。

“中南半島近乎四分之一的南方。”侯君集作為寵臣,自然也見過世界堪輿圖。

這讓他很是驚訝,也對李孝恭感到羨慕。

同樣都是開疆辟土,太上皇將李孝恭捧為戰神,而且還給了實打實的封地,可是自己卻落得惶惶若喪家之犬的地步。

“真是諷刺啊。”他搖了搖頭。

想到了此地,他也不急著走了,哀默之心大于心死,他慢慢走到朝堂,他要看到那群臣工臉上的悔意,以及看他們如何處置?

看那高昌國國王是怎么的小丑姿態。

信使跪在地上,將竹子做的信筒打開,取出羊皮紙,念道:“貞觀八年十月十三日,林邑國率軍三萬滅瓦拉部、流蘇部,十月十五日,滅六部聯軍......

十一月三日,在占城建造京觀,威懾蠻夷。

而同時譙國公柴紹建造福船十艘,在琉球建立高橋城,屯兵十萬,遷軍民總計十二萬,與外邦互通有無......”

李世民微微頷首,心里震驚非凡,他知道只要中原王朝用心,中南半島還是能拿下來的,但怎么拿,需要多長時間,這就不一定了。

中南半島的瘴氣可是比嶺南還是兇惡許多。

他咽了咽口水,只要太上皇駕崩之后,全部給自己做了嫁衣,至于到時候......

他心里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偽造史書,殺兄殺弟的事情決不能寫出真相,他可是完美的帝王。

而太上皇的功業......

也塵封在史書之中,塵封在大安宮那一刻。

那么他李世民所立下的功績,當真是再無帝王可以睥睨,現在四夷只剩下在東北的高句麗和吐蕃沒有征服,吐蕃和高句麗環境太過惡劣,高句麗是一定要滅的,遼東的地勢相較幽州威脅很大。

只不過......李世民還沒有細想,在殿堂中站著的列國使臣臉色很郁悶的盯著他看。

目含幽怨。

不錯就是幽怨,這種幽怨就是明明剛滅了高昌國不是,現在就將中南半島全部占了。

這個宗主國的胃口未免也太大了些吧?

就連一直支持唐朝的鐵桿粉絲倭國使臣也猶豫了,他們一直垂涎琉球,但還沒有下手,就被唐朝接受了,這怎么可以接受。

而且琉球已經得手了,那么他們倭國還安全嗎?

越想越煩,越想越覺得他們這些小國好悲哀。

但沒有絲毫應對的方法,就只剩下了幽怨,幽怨的看著李世民。

“這個......這個...非朕之意,你們知道的,我大唐只想給他們傳播圣人之學,讓他們脫離茹毛飲血的狀態,可沒想到他們實在是太卑鄙了,竟然率先挑起戰爭。”李世民沒臉沒皮道。

反正現在中南半島那些小邦小國已經滅了,誰能找他口里的漏洞。

就算找到了漏洞,還敢再次像高昌國國王一樣逼問他媽?

死無對證!

心安理得!

“.......”列國使臣。

好吧,你說什么就說什么,他們頓時感覺現在的關系不能隨意玩耍了,得拿出正確的態度應對咄咄逼人的唐軍。

西域諸國決定暫時臣服唐朝,而吐蕃則有自己的心思,就是求婚。

“不知貴國的長樂公主可否嫁予我吐蕃的贊普。”吐蕃大相尊敬的躬腰道。

他們吐蕃已經不下十次向唐朝表示過想要娶一個公主嫁給贊普,但都被李世民搪塞住了。

現在這個正式的場合,吐蕃大相認為正是天時地利人和皆備。

唐朝如果說個不字,那就是自絕于邦交。

唐軍雖然無敵,但也雙拳難敵四手,所有的國家為了抵擋唐朝的軍隊,難保不會一起聯手應對。

而嫁娶公主無疑是緩和關系最恰當的方式。

和其他小國不同,吐蕃并不認為他們是唐朝的藩屬國,而是和唐朝一樣,都是雄視天下的強國。

只不過唐國的文化繁榮,讓人向往,而吐蕃國內嚴重缺乏文化,都是從鄰國“借”文化。

嫁公主無疑是一種成功學習文化的一種方式,當然也有松贊干布戀慕唐朝女子,尤其是皇帝的女兒。

而且更加重要的一點,吐蕃的邦交明顯不如唐朝,娶了公主,有另外一種繼承政治遺產的感覺。

為此,松贊干布甚至放棄了高昌國,就是不想于唐軍作對,現在的唐軍過于無敵,已經雄視天下。

打敗一個國最好的方法,就是先了解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