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太上皇

第一百四十一章:征發南蠻

歲月如斯夫,不舍晝夜。

時間很快到了貞觀八年初春,萬物萌發的季節,這一刻南唐集結十二萬大軍,號稱二十萬,南討不臣之國——真臘以及林邑。

這兩個小國頓時戰戰兢兢,連忙派遣使臣帶著大量珍惜異寶前往金陵,結交百官,勸阻皇上,但是一切都是徒勞,就在使臣抵達的那一夜,暗自收取賄賂的臣子第二天就被慕白衣帶隊的錦衣衛查抄,分配嶺南。

意識到這次中原宗主國真的是要收拾他們兩個小國,真臘和林邑也暗自咬牙集結軍隊在北疆駐守,還暗自聯合更南面的小邦部落,勢要抵擋唐軍的進攻。

三月十一日,太上皇在滇城親自接見安南道的三十二洞洞主,與他們協商,每一洞至少出千人,總計三萬余蠻兵備戰。

面對領土比他們廣袤上百部的唐國,他們不可能不心存敬畏,再說這次是皇帝御駕親征,唐國猛將如云,不是他們三十六洞能夠抵擋的,就算抵擋住了,到時候唐國收拾再來,兵困馬乏怎么能夠抵擋唐國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畢竟唐國的體量在哪里,只要不像隋煬帝蠢得三次討伐高麗都征發百萬民夫,弄得民怨沸騰就行。

唐國只需要每年派遣兩三萬人來回騷擾他們,他們就不攻自破。

更何況李淵很大方,言明此次攻打下來的土地,南蠻可以占據一半,這可將會讓他們的生活環境大大改善。

其實雖然唐國將林邑和真臘并列,但實際兩者略微有所不同。

林邑國,位于中南半島東部之古國名,又作臨邑國。約在今越南南部順化等處。此地原系占族之根據地,西漢設為日南郡象林縣,稱為象林邑,略去象,故稱林邑。

東漢末年,一個叫區連者的人,殺害縣令,自稱林邑國王。東晉末屢屢侵擾中國,劉宋永初元年,宋武帝遣交州刺史杜慧度南征林邑國,林邑請降向劉宋稱臣納貢。隋大業年間,隋將劉方征服之,設置林邑郡。

但到了隋末大亂之時,林邑郡又自立為國,成為了林邑國。

在《舊唐書》中記載:林邑國,漢日南象林之地,在交州南千余里。其國延袤數千里,北與皛州接。地氣冬溫,不識冰雪,常多霧雨。

其王所居城,立木為柵。王著日氈古貝,斜絡膊,繞腰,上加真珠金鎖,以為瓔珞,卷發而戴花。夫人服朝霞古貝以為短裙,首戴金花,身飾以金鎖真珠瓔珞。王之侍衛,有兵五千人,能用弩及,以藤為甲,以竹為弓,乘象而戰。

王出則列象千頭,馬四百匹,分為前后。其人拳發色黑,俗皆徒跣,得麝香以涂身,一日之中,再涂再洗。拜謁皆合掌頓顙。嫁娶之法,得取同姓。俗有文字,尤信佛法,人多出家。父母死,子則剔發而哭,以棺盛尸,積柴燔柩,收其灰,藏于金瓶,送之水中。

俗以十二月為歲首,稻歲再熟。自此以南,草木冬榮,四時皆食生菜,以檳榔汁為酒。有結遼鳥,能解人語。

在武德六年的時候,林邑王范梵志出使唐朝,但之后的交往就很少了。

對于唐朝來說,林邑的價值遠不如富得流油的西域諸國。

而真臘國比林邑國更南些,約在現在的柬埔寨。實際上真臘國的存在比秦漢還要久遠一些,只不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真臘國都是扶南國的屬國。

此刻的真臘國雖然雄起,但扶南國也并不弱,兩國正在交戰,扶南太子流落爪哇,建立山帝王朝與真臘國進行對峙。

所以此次北方唐國的行動,讓真臘國上下都震動不已,唐朝的體量真的太大了,對付他們完全是摧枯拉朽,只能倚靠地利勉強對抗。

東南亞的所有國家,都存在對中原王朝的恐懼。

但很幸運的是,中原王朝很少垂涎他們的土地,可是現在,一個貪戀的太上皇伸出了手指向了輿圖。

“這里,還有這里,都是產糧的好地方,哇登族長,唐國的軍隊有多么厲害你應該清楚,北方的東突厥已經被我們的大軍滅亡,吐蕃人派遣使者過來懇求和親,

你要相信,朕絕不止你這一個盟友!”李淵道。

“親愛的唐國皇上,請叫我的漢名,李麗登。”哇登族人瞪著眼睛,強調道,或許是心里的情緒太過激動,他狠狠拍著桌子。

李麗登是李淵給他起的漢名。

當然李氏自然是李淵賜給的國姓。

李唐皇帝都習慣給異族賜給他們的國姓。

“好的,哇登族長。”李淵微笑的握著李麗登的手。

哇登族長是南蠻暫且拍出來的代表,他的部落是三十六洞中最大的一個。

只要取得了他的信任,那么組建南蠻軍隊輕而易舉。

和中原王朝和北方戎狄的戰爭不同,東南亞的諸國更多是用象兵打仗,方法奇怪多樣。

令人很詫異的是,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就愣是沒打過越南,還讓波斯人逃到印度次大陸建立了莫臥兒王朝。

這些都與蒙古騎兵不熟悉東南亞的戰爭方式有關,在強健的戰馬,與瘦弱的大象也沒有一點可比性。

“哇登族長,不知你們南蠻總共能出多少兵力?這.....瓜分的國土可與你們出力多少息息相關。

你要明白我唐國幅員萬里,這點國土朕根本不放在眼里,可是最近修建福船的時候出了岔子,你們讓朕很不滿意,除了內斗還有什么?

所以朕才決定滅掉他們兩個國家,領土瓜分給你們,讓你們給朕安寧一點。”李淵臉色不變,臉不紅心不跳,似乎說的都是實話。

呵呵!

他不可能說實話。

鏟除這兩個國家,對于李淵來說雖然有點棘手,但并不難,唐朝的實力足以碾壓他們。

但是為什么不驅狼吞虎呢?

讓他們自相殘殺,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明朝的改土分流雖然也可以解決南蠻土司問題,但是手段太過柔和,需要近百年的努力。

而李淵更愿意選擇直接摧毀他們,強行融入唐朝。手機用戶看請瀏覽.shuhuangge./wapbook/39151.html,更優質的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