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太上皇

第四十四章:送別(三)

“恪兒,不必多禮。”李淵樂呵呵一笑,下了馬車臺階,說道:“恪兒你是某看著長大的,某又是個閑人,所以就自作主張前來送你了。”

“麗質也過來看看三哥你了。”李麗質從馬車上一躍而下,宛如一只花蝴蝶。

“皇爺爺怎會自作主張。”李恪扶著太上皇的臂膀,侍奉到了石桌旁的凳子,看到太上皇坐下后,才撒開手,“恪年幼的時候患過一次傷寒,當時皇爺爺不顧流疫,守在恪兒身邊,在太清圣人的眷顧下,皇爺爺最終治好了恪兒,這份恩情,李恪時刻不敢忘。”

說到此,李恪也目含淚光,他不過是一個庶子,在諸多皇子里面實在不顯眼,地位也不如長孫皇后的嫡子高。

但是太上皇能在當時退位后,心氣還尚未恢復的情況下,過去救治他。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太上皇這個尊位是不必作弄什么恩情的,唯有親情才能說明此問題。

“咳咳!”李淵尷尬一笑。

救治?!

好像當時是有這回事的......

只不過他當時知道吳王李恪不會死,才弄了些發霉饅頭供李恪吃下,然后李恪腹瀉了幾天。

怎么總感覺怪怪的。

“恪兒你身為某的皇孫,當時情況危急,你隨時都可能性命不保,某既然作為你的皇爺爺,又知曉如何救治你的方法,怎能不前去救治你呢?

不要說了,這是某該做的,換成哪個皇子,某都會一視同仁。”李淵正色道。

李恪含淚點頭,頓時看向太上皇的目光欽佩不已,能不被世俗左右,不偏執嫡庶之見,這樣的皇爺爺百世難得一見啊。

想及此,他對著太上皇深深一躬,再次開口道:“恪今日一別,恐.....再見之日已是數年之久,皇爺爺平日教導之恩,恪兒沒齒難忘。

還請皇爺爺暫為照顧恪的弟弟李愔,他年少不更事,平素向來胡鬧,還請皇爺爺能多照料些許。

另外......當日的安邦三策,恪兒時刻謹記在心,到了豐州便會著手安排......”

“李愔?”李淵微微皺眉,這個皇孫他見的次數并不多,一是他并不像吳王李恪在后世那么出名,另一個則是李愔真的沒學到他兄長半點本事,只能算是一個紈绔而已。

不過李愔現在還小,太上皇還能教導,所以他便索性點了點頭,說道:“李愔,你母妃的另一個兒子?皇爺爺會照顧他的,不過恪兒你也要在邊疆小心,邊疆畢竟不同于長安,隨時都有可能打仗。”

“此事恪兒心里清楚。”說完之后,李恪轉頭看向李麗質,作為第三個送別的人,他的內心還是很高興的。

他用手掐了掐李麗質的臉,笑著說道:“在豐州那里,有很多很多的野物,若是三哥有機會,給你獵一只白狐,做皮裘。”

“白狐......”李麗質一懵,想要白狐可憐楚楚的樣子,心腸頓時軟了,“三哥,白狐多么可憐啊,麗質不想要皮裘,你不要殺它們好不好......”

看著李麗質淚眼蒙蒙的可愛模樣,李恪笑著搖了搖頭。隨口就答應了下來。

他們幾人敘別了很久很久,最后李淵看時候不早,起身折了一段柳枝,寄給了李恪。

李恪這次也沒有像之前收藏在懷里,而是從靴子里取出一把匕首,在小亭前數步,靠近河流的沙灘旁,刨了一個小坑,將柳枝種了下來。

柳樹的繁殖很是簡單,往往折下一段柳枝種在土里,提供足夠的水源就可以蓬勃生長。

柳通“留”,而折柳又是“折留”,很有意思的寓意。

看到此,李麗質也從柳樹上折下了一段柳枝分別遞給薛仁貴。

她看到薛仁貴有些楞楞的,撲哧一笑道:“這小亭就你們兩人離開長安,三哥既然都有皇爺爺送柳枝了,而你卻孤孤單單的,本殿下看你可憐,送你了。”

薛仁貴有些摸不著頭腦,索性也不在細想,跟著李恪一起,將這段柳枝種在了灞河旁。

“不知道我薛禮下次回到長安,這段柳枝能不能成長為樹,不知道是死掉了,還是......”他心道。

當折柳送別完后,太上皇指著在亭外淋著雨的醫學院學生道:“這是三十三名此次抽出來愿意前往豐州的學生,希望某下次見他們之時,他們還是這么多人。”

“學生們,你們怕不怕豐州的艱苦?”他走出亭外,看著他們。

細密的雨水順著蓑帽從編制的蘆葦流到地面,雖然里面的衣裳并未淋濕,但是他們的鞋子大多已經濕透了,踩在泥濘里。

醫學院的三十三名學生咽了咽口水,抬頭注視著眼前的太上皇,紛紛喊道:“院長,我們不怕吃苦,怕的是......沒有苦吃!”

說罷,他們有的人已經嗚嗚的小聲哭泣了起來。

他們大多出身貧困家庭,家里幾乎不可能支撐起他們讀書的費用。‘負篋曳屣深山巨谷,足膚皸裂而不知’這些就是他們的常態。

而醫學院,讓他們能吃飽飯,每隔七日還能吃上一頓肉食,讓他們不再為學習而憂愁。以往世家富戶所珍藏的典籍,他們連碰都沒有資格的,只能期盼別人的憐憫。但是醫學院的圖書館,里面的書更全,更多,唯一要求的就是規定要洗三遍手,洗的干干凈凈......

但讀完書接下來干什么?

大唐科舉每次取仕也不過是幾十人,幾萬人擠那座獨木橋,談何容易。

而現在,出人頭地的機會擺在了他們的面前,那就是到豐州為吏,或者當折沖府的基層軍官。

簡直就是飛上枝頭變鳳凰.......

試問如此的醫學院,他們又怎能不感激他們的院長呢?

吳王府的車隊從灞橋南面到北面,浩浩蕩蕩的足有幾千米的距離。

而停在原地的李麗質似乎想起了什么,飛快的一躍上了馬車,從馬車上拿了一個明黃色的包裹,抱著包裹然后直接騎上了綁在柱子上的駿馬,向著灞橋北面奔馳而去。

“快攔住她,小心點。”李淵頓時被嚇得不輕,對著左右宮人喊道。

李麗質才多大?十歲!

恐怕連馬鐙都碰不到吧.....手機用戶看請瀏覽.shuhuangge./wapbook/39151.html,更優質的用戶體驗。

熱門新書推薦

②如果您發現,而書荒閣又沒有更新,請聯系我們更新,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