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太上皇

第三十八章:外放諸王(一)

第三十八章:外放諸王一

第三十八章:外放諸王一

等番邦使臣走完,只剩下大唐的文武百官之時,李世民才開口問太上皇:“父皇,剛才那薛禮到底是何人?這般射術,古今罕有啊。”

他毫不吝惜的贊賞道。

李靖、李績、秦瓊等武將也不由得點了點頭,射術不僅是君子六藝之一,也是軍中考核最重要的項目。

大唐軍中,不可不重視射術。

評判一個武將是否合格,射術也是息息相關,剛才薛禮射殺狻猊時的那股精神氣,就讓他們這些沙場宿將心中頓生喜愛和結交之感。

“薛禮曾是隋朝大將薛軌之后,乃是河東薛氏名門之后,后因薛軌早死,家道中落,某曾在醫學院招生時聽聞此人聲名,因此讓恪兒前往絳州龍門縣將薛禮帶回長安,讓其早日建功立業。”李淵按照早想好的說辭,對著眾人解釋道。

“原來如此。”李承乾心里有點吃味,皇爺爺太過偏心,但是忽然想到自己是太子,怎么能親自前往絳州,心里也漸漸釋然,不過心底還是有點見怪太上皇。

提及吳王李恪,太子李承乾還沒怎樣,可是對于東宮的屬官來說卻是大大的危機,尤其是得知吳王李恪又得到這么一員猛將。

太子太傅李綱輕輕咳嗽一聲,說道:“陛下,如今諸皇子日漸年長,皇三子李恪和皇四子李泰雖已經搬出皇宮,在宮外營建王府,然按照國中慣例,諸王必須外出長安,前往封國,以安天下。”

心情正好的李世民聽到這話,臉色一僵,他向來寵愛皇子,尤其是長孫皇后所出的青雀。

骨肉分離,何等人間慘劇。

然而若是不外出就藩的話,那么對于太子之位的穩固就是種沖擊。李世民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法理在他心里永遠大不過親情。

自從皇三子李恪和皇四子李泰年滿十二歲之后,這種提議屢見不鮮。十二歲看似還小,實際上在漢代封國盛行的時候,漢文帝劉恒是八歲封代王都于晉陽,其他的皇子大多也是十歲上下就要離開皇宮,前往各地封國。

十二歲,真的不算小了。

“朕知矣,此事容后再議。”李世民不明面拒絕,避重就輕道。

“世民,東突厥剛滅,然突厥部族仍在,其禮儀風俗文化與中原格格不入,若是不移風改俗,那么......久必生亂。”李淵強調道。

“父皇何意?”李世民皺了皺眉,雖然不喜太上皇插手朝政,但是太上皇說話他就得聽著。

李淵眼睛微微瞇起,在眾人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掃了長孫無忌一眼,解釋道:“牧野之戰后,周滅大邑商,領殷之舊地,然周公恐武庚之亂再起,于是在宋國之東分封齊國、魯國,在宋國之北營洛邑,在宋國之南分封虞之后裔曰陳國,再以關中之地臨于故商......故此宋國七百年再未生亂,而東夷之地,也歸為諸夏。

姜尚五月易齊國之俗,伯禽三年不能革俗。雖時間有差異,但至今東夷之地歸于華夏。

此之后漢擁遼東,設漢四郡,滅匈奴、樓蘭,得西域都護府,然今日卻不見唐有遼東之地,亦不曾聞高句麗談曰漢語,至于西域仍舊列國林立......

此為何故,一者遼東、西域太過偏遠,二者則是漢不能移風改俗,雖今日尊于長安,但明日便可反叛......”

其實太上皇說的很現實,在先周的時候,周公實行分封制,看西周的地圖很有意思,先是分封各個諸侯國,諸侯國如同一個個小點插在地圖上,可到了東周的時候,這些小點紛紛化成了面,最終華夏文明籠罩了整個中原地區。

這就是分封制的偉大之處,潛移默化的將地區文明變為華夏文明。

太上皇后世的英國很有意思,雖然從大英帝國沒落到了英倫三島,但是英國女王仍然很有地位,世界上加入英聯邦的國家有多少?

以點為面,輻射文明,向來都是不變的先進思想。

“父皇何意?”李世民眼睛微微瞇起,再次問道。

太上皇的手似乎伸的有些長了......

李淵臉不變心不跳,很是淡然,但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他說道:“外放諸王是必須的,但是何必將中原肥美之地裂土封國?

世民,某之意,當效仿周公,以唐固有之領土為基,分封蠻夷之地作為封國!”

在一旁的李恪小臉一抽,他的封號是吳王,封地是在江南繁華之地,本來回到封國是個好去處,但是聽太上皇這話,非得把他趕到蠻夷之地。

江南風光無限好,風吹草地現牛羊!

但他努了努嘴,卻沒有說啥,想想皇爺爺向來對他也是蠻好,應該不會在此事上坑他。

而太子太傅李綱看向太上皇的眼光頓時不同了,太上皇和他是統一戰線啊,都贊同將皇子趕到封國。

但與他不同的是,一個是趕到內地,另一個趕到邊塞。不過只要將皇子從長安趕走,到時候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必定穩如泰山,所以這點小差別也就無所謂了。

他攏了攏衣袖,對著李世民一拜道:“微臣附議太上皇之意,將皇子分封在蠻夷之地,為朝廷鎮守邊疆。”

剩余的文官見狀,有一部分押寶在太子這里的,頓時也開口道:“臣等附議太上皇之意。”

“如此?”李世民頷首點頭,親生沉吟,將李泰和李恪兩人叫到了跟前,開口詢問道:“你二人可否改封地為邊塞,從此鎮守邊疆?”

李泰臉色一變,腦子一機靈,咬著唇說道:“父皇居于長安,而青雀封地在河東,雖遙遠但也不過快馬兩天可到,然而若是處于邊塞,恐三年都有可能不見,青雀實在舍不得父皇啊!”

李世民含笑點了點頭,摸著李泰的腦袋,將目光轉向了李恪,他對這個兒子的期待也還算不錯。

困難說都怕,說出來不丟人。

“恪......”李恪緊鎖眉頭,死死咬緊牙關,他和李泰不同,乃是庶子,但......留在長安真有機會嗎?

他不確定,真的不確定。

他的思緒不由得飄到了太上皇給他布局的那一天,眉宇漸漸舒展開來,笑著說道:“恪原為大哥羽翼,永久屏衛邊疆!

不過......恪還年幼,還想再父皇膝下略盡孝義,外出就藩實在太過.......”

如果侵犯了您的權利,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進行處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導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負任何責任。

悠悠書盟

AllRightsRe色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