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太上皇

第一百二十二章:狡辯

__歷史小說_書客居

小說:、、、、、、、、、、、、

有些人,你雖然討厭他,恨不得他死,可是有時卻發自內心的敬佩他,因為他......做的事情都是正確的。忠言必將逆耳,忠臣向來為君主所厭。

而魏征就是這樣的人!

李世民必須承認一點,他現在非常想讓魏征去死,死遠點,最好一下子撞死在棱角,撞得頭破血流,然后棄骨揚灰,大解心中郁氣。

但他不能,或者說此時此刻不能。大唐百廢俱興,頡利可汗虎視中原久矣,渭水之盟的恥辱還未被滾滾流逝的江水洗刷。民事凋敝,隋末戰亂十室九空,此時的大唐太虛弱了,哪怕它繼承的是隋朝龐大的疆域,但就如同一個病著的巨人,群狼環伺!

國有諍臣,不亡其國!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這些淺顯易懂的道理,歷代君王都在懵懂幼時背誦過,可背誦與實施起來卻是天差地別。

“玄成,朕明白你意,何必以死而諫之?”李世民僵硬的臉上硬生生的擠出笑容,隱藏在衣袖的手攥的更緊了些,可是又忽的松開,抬腳向前跨了一步。

“朕非昏庸之君,臣乃正直之臣。”

他對著在場的官員先夸贊了一番,讓他們平身,可是只有幾名官員起身,二十幾名御史臺的言官卻依舊跪在地上。

跪,這個字在唐朝是不同的。他們非是屈服于胡虜的刀劍、權勢的淫威,而是委婉......不,是強硬的抗爭!

魏征卻絲毫不領情,悲呼道:“陛下心存大志,意在開創盛世,威加四夷,微臣實明知,然襤褸發于微絲,破履始于初試......陛下今日因噎廢食,焉知明日不荒于政?

荀子亦曾言,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今日陛下寬于心而放妖道,明日......君主怠政,奸妄得權,朝堂亦將烏煙瘴氣,百姓亦會深陷于水火之中。

如此,陛下所圖,所想,所思,所慮之王朝霸業將付之流水,安能兵出漠北,一解渭水盟約之憤懣?“

四周喧囂的聲音頓時停歇,那些嬉笑、看熱鬧的百姓也不再出聲,反而敬佩的看著那個顴骨高昂,眼睛深陷,頷下有著三寸美須的朝廷官員。

他是魏征,是敢于以死諫言的言官。

他身上所穿的朱紫色圓領官服洗的有些發白,白的令人感到不可思量,在下裳里的褐色內衣,也隱隱約約能看到補丁,他很瘦,瘦的有些能被風一下子吹到。

可他很頑強,左手拿著官帽,右手提著下裳,那顆倔強似老牛的頭顱永遠不肯低下,若是低下,那便是命隕之時。

“呵,真是頭蠢驢,陛下已經答應的事情,哪能輕易反悔?”長孫無忌不屑的瞅了一眼魏征,在口中含著的唾沫真想一口呸到魏征臉上。

“可笑,真是可笑,還真的有言官敢死諫?若是那道士真的有一天能成為霍亂朝綱的妖道,只需派遣兩名刀斧手,趁其不備,直接殺了了事,哪里需要這么麻煩。還需要違抗陛下的圣旨.......“

說罷,長孫無忌將衣裳上的褶皺仔細的捋平捋順,頭上的碧玉發簪也固定的一絲不茍,他用手抬了抬沉厚的下裳,從列臣中站了出去,端莊的走了幾步,充滿了貴族的教養與風范。

可是......他跪倒了,跪倒在言官的前面,表情充滿了淡然,頭上用碧玉發簪固定的官帽也摘下放在地上,頓時發髻紊亂,他一拜道:“微臣長孫無忌......附議魏征所言,處斬國之妖孽!”

最后的一句話,他說的斬釘截鐵,沒有絲毫可以商量的余地。

朝堂上的眾臣見狀,也三三兩兩的走出了席位,他們有老的,有少的,老的不能走路,需要仆役的攙扶,少的則捏著袖角,心里緊張非凡,但依舊抬頭,昂然斗志走向前方。

“臣等附議魏征所言,襤褸發于微絲,破履始于初試!”

撲通一聲,數百名臣子提裳下跪,語氣決然。此刻是逼宮?還是勸諫?

太上皇想不明白,可也想明白了。有股氣象,叫做貞觀,有股氣魄,叫做魏征。

正是這股氣象、氣魄,狡詐如狐的長孫無忌選擇了跪下,而不是似獵人一般潛伏在暗處,獵物縱然可口,可......背棄原則將懷著幼兒的母鹿捕捉,那便是人神共憤的事情。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在長安城的春季,每隔兩三天便會下一場春雨。春雨不大,淅淅瀝瀝的如同浸潤的甘霖,浸濕了衣服,卻不會讓人感到厭煩。

可是今日的李世民卻有些煩了,煩的頭疼,列臣站過去支持魏征,他是欣慰的,可也是恐懼的。

皇帝的權威似乎被一種名為道理的東西所束縛,所約束,若是沖破這層約束,那便是昏君,若是甘于被禁錮,那便是.......明君。

而站在一旁的李淵,心里也蠻不是滋味,是遵從魏征的忠直言論,將清羽這隊友給出賣,還是保護隊友,做一個反派?

這件事情似乎越攪越大,他都難以收場,本來簡簡單單的讓清羽忽悠一下李世民和朝臣,接下來抓住清羽把柄,然后兩人合伙賣香水,偷偷的發大財,甚至還可以假借“仙氣”這個招牌吸引熱點。

但萬萬沒想到,毫無漏洞的計劃被輕易的撕開了。

“某不贊同汝等所言。”李淵最終還是咬了咬牙,站了出來,畢竟也不能見死不救清羽,開口道:“若由魏征所言,襤褸發于微絲,破履始于初試,那么我等干脆不要穿衣服了,反正最后都要破,也不用穿鞋子,反正最后都要被腳磨爛。

某曾經在《韓非子》上看過一個小故事,從前有個鄭國人,想要買一個新鞋子,于是事先量好了自己腳的尺碼,可是到了鞋匠家里卻發現尺碼忘在家里,便急匆匆的跑回家中,但最后市集散了,鞋子也沒有買到。

此乃韓子所言鄭人買履!

現在朝政是廢是興,何不如汝等拭目以待,為什么偏偏非要用已經丈量好的尺碼來看?“

“狡辯!狡辯!“魏征心里恨得牙咬咬。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shukeju

小說相關、、、、、、、、、

_歷史小說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書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