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明月

第226章 郡兵

趙國兵制,縣有縣卒,郡中自然也有郡兵,與內地較為安定的縣不同,七雄的郡一般都在邊境設置,如趙國的太原郡和代北三郡。為了備邊防敵,郡中要維持一定數量的兵卒,故而在征召兵之外,趙國各郡每年都招募有勇力的成年男子,作為郡上的常備兵員,太原乃是大郡,對趙國而言,是太行以西的”柱國“,加上所以郡兵數量多達四五千!

比起訓練較為松懈的縣卒,這些郡兵可正規多了,而且兵種構成也十分合理,有十余輛駟馬戰車為前驅,乘其四騏,四騏翼翼。后邊跟著近百騎兵,皆是胡服騎射,龍馬精神。壓陣的上千步卒也井然有序,伐鼓淵淵,振旅闐闐……

這威風的架勢,看得出來迎接的丁壯看得眼珠子都快凸出來了,在道路兩側相迎的縣卒也嘖嘖稱羨。

“郡兵就是郡兵,與吾等窮鄉小縣果然不同。”

不過也有些老人暗暗耳語道:“和二十年前秦國武安君的堂堂之師比起來,還是差得遠。”

郡兵的到來,讓對趙**制還算熟悉的祁仲平有些詫異,因為郡兵雖置于郡府,仍受邯鄲指揮調遣,發兵權屬于中央。郡兵的調發,以虎符為憑,秦國那邊,是“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趙國更寬松些,但調撥郡兵百人以上,依然須趙王所持虎符與太原國尉虎符相合,才能發兵。

眼前的郡兵卻多達千余,這么大規模的調派,非得邯鄲朝廷下達命令才有可能啊……

這個問題纏繞在祁仲平腦海里,讓他有些發懵,恰在這時,長安君也帶著縣中官吏們迎了出來,不少豪長也跟在后面,自己的長兄祁孟明也赫然在列。

看到祁仲平,祁孟明連忙朝他搖頭眨眼睛,瞧大哥滿頭大汗,衣衫還有些褶皺的樣子,應是突然被長安君喊出來的。

見到長安君后,祁仲平立刻想明白了前因后果。

他們一家子算過來算過去,卻算錯了一件事,那便是長安君的身份,依靠這個身份能做的事情,遠遠超出了祁氏想象。

他是王族,是公子,在邯鄲有的是關系人脈,作為太后的愛子,這時候不抱大腿,什么時候抱?只需要一封書信送去邯鄲,就能讓愛子心切的太后出面,讓趙王、大將軍出虎符,從太原郡調兵來幫長安君剿賊啊!

也是那兩支盜匪倒霉,攤上了他這樣一個手眼通天的主……

也是祁氏眼界太小,本想在祁縣之內按照過去的規則來行事,竟忘了長安君完全可以越過一切限制,跳出他們的謀劃,為自己找個一支強援……

祁仲平看著那絡繹不絕抵達的郡兵,只感覺眼前一黑,幾乎昏厥,他的所有計算,都遭到了現實的沉重一擊,一切小心思,在這支軍隊面前就像個笑話。

他呆立半響,只能從牙縫里小聲道:

“長安君此舉,真是……太不講理了!”

沒錯,簡單,粗暴,說開掛就開掛,一點不顧及祁縣眾人的感受,長安君初來乍到時尚且和藹,后面卻越來越強硬,如今更是給眾人來了一個遲來的下馬威。

可以想見,以后祁縣豪長的日子,恐怕會越來越難過。

長安君卻沒有注意到這個躲在人群里的小人物,他徑自縱馬上前,與對面統領郡兵的校尉打了個照面,十分親切地呼喚道:“括兄,許久不見!”

給祁縣豪長介紹了趙括后,明月也不多說,便讓人安排郡兵在城北駐扎,他則邀趙括進入縣寺。

“寒酸,真是寒酸。”

趙括走進來后,在縣寺中四下看了一圈,就咂起嘴來。

“此處比我在晉陽的住處還差幾分,堂堂長安君,就住在這種地方?”

明月卻不以為意,笑道:“想要享樂,也得等祁縣安定以后,再說了,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他讓下人看上漿水、熱湯后,朝趙括拱手道:“此番郡兵能來助我,實在是雪中送炭,不過我也沒想到,會是括兄領兵前來……”

“也是僥幸,若邯鄲發來的虎符再晚幾天,我就要被調到其他地方去駐扎了。”

趙括趕了一天的路口干,喝了口水才說起了此事的前因后果。

原來,在年初護送明月、燕后從燕國歸來后,趙括終于從“代校尉“升級為正式的校尉,校尉為部隊長之意,乃是趙國的中層軍官,可統帥千人到兩千人不等。

也不知道趙奢是怎么想的,雖然他身體已不太好,卻不想趙括呆在邯鄲,而是將趙括調到邊郡任職。

馬服君乃是趙國最高武職“大將軍”,趙括也只能乖乖拿著調命,在二月初時就到太原郡上任。

“太原郡國尉許歷,乃是我父舊部,在閼與之戰里立下功勛,與我家交情莫逆,對我很是照顧。”

趙國邊軍軍事長官稱“國尉”,下轄校尉若干,統領郡兵,作為老上司之子,未來的馬服君,許歷怎么可能不對趙括特殊照顧?他不但將趙括安排在身邊,讓他熟悉太原郡軍務,一副將他當未來國尉培養的架勢。

可趙括更想要的,卻仍是實戰,伐燕之戰時,父親指揮千軍萬馬的雄姿讓他念念不忘,所以沒多久,就申請去邊關駐守。

身在邯鄲的趙奢也很支持趙括去邊地歷練,許歷無奈,只好派給他一支訓練有素的千人部隊,在晉陽城外訓練駐扎,準備六七月份開赴皋狼,防御藺、離石的秦軍。

西面的藺、離石,南面的茲氏、鄔邑,好似秦國懷抱太原郡的左右兩臂,不過閼與之戰時秦軍在茲氏、鄔邑這條路線上吃過大虧,許歷判斷短期內,秦軍不會在這一代有動作。

恰在此時,卻從邯鄲發來了調兵的虎符!

“以太原郡兵一千,往祁縣,助長安君剿賊……”

這顯然是長安君寫信向邯鄲求援后,趙太后讓趙王下達的命令,

放在以前,郡兵的任務是防備秦國,不會管縣上小小賊寇,可如今,卻不得不去為長安君掃清庭院。

許歷對這次調兵頗有不滿,趙括一聽有仗打,頓時來了勁,主動請求帶人來祁縣。

就這樣,一對老朋友便在祁縣碰面了。

“本想著隨便派一個校尉即可,誰料卻是括兄。”

聽完趙括這段時間的經歷后,明月笑道:“區區盜賊,殺雞焉用牛刀啊,不過有括兄領兵,我更有把握將群盜一舉剿滅,還祁縣,也還太原南境安寧了。”

“公子且將祁縣賊情與我詳細分說。”趙括歇足了氣,喝夠了水,也立刻進入了辦事的姿態,看來他這幾個月不僅人曬黑了,蓄了胡子,在做事上也干練了幾分。

二人正要商量賊情,這時候蔡澤卻進來了,朝二人各行一禮,說道:“主君,外面有祁氏家主祁翁抱恙求見。”

“哦?”明月似乎早在預料中,問道:“天黑了還連夜前來,所為何事啊?”

蔡澤笑道:“祁翁說,郡兵抵達,恐怕縣倉糧食不足,他家愿為公子分憂,再獻糧食千石!”

明月嘖嘖稱奇:“這祁氏的反應……好快。”

蔡澤也點頭:“是啊,臣也沒料到祁氏這么快就能做出決斷,不愧是能在祁縣屹立三百年不倒的豪長,夠機敏。”

趙括卻被二人對話弄得莫名其妙,問道:“長安君,祁翁是何人?他們做了什么?為何無故獻糧?”

“也沒什么。”明月哈哈大笑起來,指了指自己。

“他們啊,不過是終于向權貴低頭而已!”

ps:第二章在12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