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導演很靠譜

第三百零五章 大贏家都能首周末2.8億?

送走tal

nong,楊帆小聲詢問沈長林:“您對dc真的沒有興趣?”

“dc有什么意思,咱們如果做自己的神話宇宙,才叫牛逼!”

“神話宇宙?”

“我有兩個想法,一是《封神》,另一個則是《山海經》!”

“可是dc是全球范圍內可以跟漫威分庭抗禮的ip…”

沈長林笑了笑:“關我屁事?而且華納這家公司…太亂了!”

確實,頻繁換帥…

dc后來的騷操作太多了!

直接把超人、蝙蝠俠之類的頂流角色折騰到失去光彩,反倒讓‘小丑’‘小丑女’這樣的二線角色火起來…

楊帆突然想到了什么:“《封神》還是算了吧…”

“為什么?”

“聽說工夫影業正在操作《封神》電影,30億大投資呢!”

“…神經病啊?”

沈長林無語…

原時空,《封神》三部曲成了爛尾樓——成本太高了,資金鏈一旦出現問題,想找人接盤都找到不到!

雖然李胺說的每個電影都有每個電影的命,但像《封神》這種斥重金砸下去,沒上映前,宣傳通稿已經鋪滿的電影來講,還是挺少見的!

插一句,項目爛尾,無外乎三種情況:

一種是“處女座”導演問題。比如《繁花》薛定諤的殺青,大概率出在王佳衛的“慢活”拖延癥上。據說編劇秦雯在寫《流金歲月》的時候,就被叫去寫《繁花》了。然而,《流金歲月》都已經播出一年多了,《繁花》還沒有殺青;

另一種就是制片公司身上,比如《封神》,就是典型受bj文化爆雷拖累的項目——原時空bj文化操盤《封神》三部曲…

bj文化財務危機、內斗不斷,諸多項目因資金問題上映無期,包括不限于徐昊峰的《詩眼倦天涯》、路川的《749局》等。

《封神》被bj文化6億轉讓25投資份額給xz慧普華后,便沒了后續。傳聞《封神》一直在找能夠接盤的資方。

但現在高價格的《封神》完全是燙手山芋,想要找接盤俠太難了。

最后一類情況是影片本身出了問題。有的是因內容質量的問題,片方為及時止損,不愿再投注更多資金進行后續后期工作。科幻片是被放棄的重災區,比如影版《三體》《拓星者》《明日戰記》等。

當然,還有一種是藝人本身,比如陳可欣的《獨自·上場》——畢竟娜破輪嘛!

扯回來,沈長林猶豫一下,還是道:“他們拍《封神》,跟我們拍《封神》不沖突!”

“怎么會不沖突呢?都是封神榜!”

“…無所謂,而且30億,他們做不起來的!”

“做不起來?”

“現在的電影市場看起來一團火熱,但危機早就降臨了…等著吧,最遲兩年,拐點就該降臨了!”

楊帆沉默了一會,然后忍不住反問:“你這有點危言聳聽了吧?”

沈長林也不生氣:“呵呵…你等著看吧,你老板我什么時候說錯過!”

楊帆愣了一下,然后轉移話題:“明天回國?”

“…嗯,回去剪片子去,浪了半個月了…”

上海一家電影院,《大贏家》正在跑路演,施施和張亦接受現場觀眾的提問。

“最后的打蟑螂…當然是真打!”

問的是施施演的于海嬌最后結尾的打蟑螂片段——跟嚴謹出去吃飯,看到蟑螂,操起包包拍死,然后嚴謹結完賬過來,立馬換了一張臉‘有蟑螂,好害怕’…

“我想問一下張亦,你終于發現自己適合演喜劇了嘛?”

“謝謝…”張亦笑了笑:“我是看了劇本,覺得很有意思,就加盟了,而且我也沒把它當成喜劇演…”

“施施能說一下《大贏家》這個項目怎么來的嗎?”

施施點頭:“原版好像叫《率性而活》…是李瀟、于淼推薦我的,本來想讓我推薦給長林,沒想到長林見了他倆后,直接讓于淼出任導演…”

“其實是這樣!”于淼插話:“沈導演第一次見我,問了一堆改編的想法,第二次見面,看了劇本后問我想不想當導演,我說想,但有壓力…他說沒事,誰都有第一次,克服就行了,然后特意幫我點了郭總做制片人,聯系了張亦、田雨、喬衫還有施施、謝南…”

“那現如今,《大贏家》首周末2.8億票房,你們覺得怎么樣?”

“蠻感謝觀眾的…我看網上好多拿《大贏家》跟《率性而活》比較的…但我說實話,我們《大贏家》定位是黑色喜劇,屬于群像戲…《率性而活》可能更韓國電影一點…”

底下旁聽的幾個媒體、記者,立刻來勁了——《大贏家》導演不尊重原作!

“票房呢?”

“…票房我們本來想著回本就好,但看到市場上好多電影票房雖然高,但電影本身也就那樣,還是有點不舒服的…所以,宣傳團隊定的目標是六億!”

還是不敢吹逼,也不敢直接罵…

還好施施深得炒作jing髓,也不算深得jing髓,就是福至心靈般開口:“我知道《煎餅俠》票房有點虛高,但你也不至于這么說吧…”

于淼趕緊否認:“我沒說《煎餅俠》…”

“你確定?”盯著于淼看了一會…

媽蛋,這貨一點也知道不配合,要是換了沈長林,肯定會說‘我說的就是《煎餅俠》,怎么了?拍的爛還不讓人說?’

熱搜不就來了嘛…

好吧,長林就一個!

宣傳電影要敢說話,看看范小胖,為了宣傳《馬震:楊貴妃》,馬震、乳搖都出來了!

最離譜的是,網友們熱情討論,甚至從學術角度討論起這個姿勢的可行性,她自己居然還回應了一下‘藝術創作,想歪的人自己面壁去!’

嘖嘖,無所不用其極——《馬震:楊貴妃》整個電影也就這一個鏡頭好看了,還踏馬被刪了…

活該撲街!

扯回來,施施笑了笑:“放過你了!”

“那施施你認為《煎餅俠》的品質怎么樣?”

施施想了想,道:“我不好說,但我投資《煎餅俠》主要是因為《屌絲男士》…”

也不算踩著《煎餅俠》,《煎餅俠》上映18天,票房已經過十億…

《大贏家》上映后,宣傳重心肯定集中在《大贏家》身上。

不過網上,網友們更關心施施通過三部電影賺了多少錢…

《捉妖記》、《煎餅俠》、《大贏家》,施施工作室都是投資方。

沈長林則比較驚訝——今年的市場真尼瑪瘋狂,連《大贏家》都能首周末2.8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