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孽學霸

第360章 科學妄想者

“呂博士!”盧蕊自覺這是一個很能吸引觀眾的看點,像呂丘建這樣卓有成就的科學家對那些尚在門外的科學愛好者進行提攜不是應當的么?于是她出聲喊住了呂丘建。

“什么事情?”呂丘建停住了車,王七菊也趕緊踩了剎車,盧蕊不等車停好就開門下車。

她快走兩步趕上呂丘建,“呂博士,您看那邊似乎有人需要幫助!您不打算去和他聊聊么?”盧蕊害怕呂丘建沒有看到,還專門指了指對面舉著牌子的人。

“嗯,我看到了,他聲稱自己能夠對引力波進行利用,將極大地改善人類的生活!”呂丘建將他牌子上文章的內容要點重復了一遍,“我覺得這些沒什么好說的!”

“為什么?”在盧蕊看來走過去聊兩句也耽誤不了什么時間,要是能花費一點微不足道的事件從而挖掘出一位極具天份的科學家就太劃算了。

“從他的文章可以推測出他并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科學教育,所以這些東西不看也罷!”呂丘建微微皺眉,這讓他想起了自己在華國科學院數學所遇到的那些宣稱解決了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的人,他和那些人并無不同。

“華國這么大!總會有人才被遺漏吧?或許他是因為偏科才沒有考上大學的?”盧蕊依舊固執的不肯放過這一話題,她再次強調,“你過去和他聊幾句不就清楚他的水平了?”

哎,還真是費勁啊!我說的沒接受過正軌科學教育并不是指沒上過大學啊!拉馬努強也沒接受過高深的正規教育,但是他通過自學接受了科學教育,所以才會有后面的哪些成果,并且他將自己的成果寫成文章找同行進行檢測,才會被哈代發現;而不是像這樣寫一些看起來很炫、實際上卻不合邏輯的東西來吸引眼球。

看她固執的眼神,呂丘建知道自己不去說兩句是不行了,于是推著自行車到了那名男子的面前,看了看文章的落款呂丘建問道,“郭先生。據我所知目前尚未出現引力波被發現的確鑿證據,您是怎么做出利用引力波的計劃的?”

“要探討引力波?你有這方面的能力么?”哪位郭先生看了看呂丘建,估算了下他的年紀,有些不屑的說道。

“呂博士是京師大學的畢業生。目前正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他在物理學方面有極深的造詣!”害怕呂丘建生氣,盧蕊趕緊點名他的身份。

“博士又怎么了?你們現在學習的物理知識都是錯誤的,學的越多你在錯誤的道路上就走得越遠!”那人小聲嘟囔幾句,不過或許是考慮到自己在這里等了這么久。總算是有人出來說話了,雖然不是他想象中的教授乃至院士,但有個博士也湊合,“我發明了一套加速系引力波物質波的物理體系,可以解決..。”

聽到他嘴里吐出這么多高大上的名詞,盧蕊頓時肅然起敬,心中暗暗竊喜,或許自己眼前的這一位是真正的物理天才呢!

“請您稍停一下!”才聽了幾分鐘,呂丘建就受不了了,對方的理論充滿了各種臆想。僅僅是將一些聽起來高深莫測的學術名詞和“太極”、“八卦”等玄學名詞進行混搭,理論既缺乏嚴密的推導過程也不符合現有的物理規范,要不是盧蕊可憐巴巴的樣子,自己就要甩袖走人了!

按捺下自己的郁悶,呂丘建繼續發問,“那么能給我看看你所提出的理論的數學公式么?或者是你的推導過程?”有沒有料一看這個就知道了。

“我現在說的是物理!和數學有什么關系!你現在聽我的結論就可以了,要什么推導過程?”那人梗著脖子反駁,盧蕊露出心有戚戚的神情。

得,可以走人了!所有物理定律都離不開數學推導,他既然說物理和數學沒有關系。那也不用繼續聊下去了。

看了一眼旁邊的盧蕊,呂丘建決定最后一次幫助他,“既然你對你的發明有信心,那你不妨去投稿。如果真的有價值,肯定會被人發現的!如果始終沒有人接受你的稿子,那我還是勸你回家去找份工作好好過日子吧!”

“你這是對我們民間科學家的歧視!”或許是聽出了呂丘建話里的意思,他變得臉紅脖子粗,“那些期刊都被你們這些圈內人把持著,我投了多少次稿子了。沒有一次有回音的!”

“華國科學院的路院長都說了,中國諾貝爾獲獎者會在民間誕生,因為現在官方的研究得不到諾貝爾獎!”那人再次補充道。

得,總算這些期刊的節操還在,沒給你發是對了!不過此人顯然深諳斗爭策略,一下子就歸結到民間科學家和官方科學家的對立起來,還拉出了路院長作虎皮。

“路院長沒說過這樣的話!”呂丘建篤定的說道,“路院長當初只是說華國科學院要引進企業、公司等民間的科學家加入華國科學院!而且恕我直言,那些企業和公司的科學家也是經過正規系統的學習,按科學規律進行研究的人員,似乎和您不太一樣!”

對于他這樣的人,或許不應該稱之為民間科學家,因為這個詞相對中性,用到他身上有些浪費了,而且容易挑起民間和官方的對立從而讓一些不明真相又缺乏分辨能力的人產生出不必要的同情。

或許用偽科學妄想者來稱呼這些人更準確一些,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或者雖然也受過高等教育但缺乏相關領域的專業訓練,卻認為自己做出了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無法獲得科學界的認可。連該專業的學生都能找出其漏洞,但他們認為是受到學術權威的打壓,以當代哥白尼、伽利略自居,到處推銷自己。

這些人要么是心理上存在缺陷,陷入孤獨的幻想而無法自拔;要么是懷有更深層次的目的,企圖通過這種方式為自己謀取名利!

這些人受到同情和支持是國家科普工作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