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何老院長那里出來,沈健去武修系的校場練武。
已經達到筑基期第六層境界的他,在天海大學武修系想找人跟自己對練,如今只能找一些修為境界較低的老師來幫忙做對手。
本科生里,他早已經是修為境界最高的人。
天海武修系雖然有奮發圖強的意愿,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短時間內還難以獲得最頂尖的生源。
武道天賦有差距的情況下,沈健想找對手,只能在境界必他更高的人里面找。
如今的天海大學武修系在校生里,莫說本科生了,研究生修為境界比沈健高的人都寥寥無幾。
他們也不想跟沈健交手。
贏了不光彩,一旦輸了更是丟人至極。
沈健如今修為境界提升速度一日千里,讓大家總是念叨他當年中學時測試文膽天賦的結果多半有誤差。
但這些年來沈健不斷更新的逆天戰績,更讓所有人都不會忘記,他是以實戰名動天下。
不僅天海大學,同處一城,對門的深空大學,教學同樣不以武道聞名。
所以在整個天海城的同齡人里,沈健都很難找到一個能跟他進行武道對練的人。
天海是炎黃聯邦最頂尖的大城之一,人才薈萃。
一定要找境界相近的武道高手,到并非完全沒可能。
但那樣的話,沈健還不如直接請同校武修系的老師指教。
在校外找人的話,他大可以通過戰網仙境。
“你還真是不客氣啊。”
跟沈健對練的那位老師,迫于無奈,放開有心壓抑的修為境界,力量猛漲,方才擋下沈健的進攻。
“全要多謝您。”沈健的拳頭抵在對方橫著的手臂上。
那位天海武修系的金丹期老師半開玩笑的說道:“也給我留些面子啊,那些讀研究生的小子都要面子,我就更需要了。”
沈健身形當即向后飄飛,那位老師原地站立不動,也沒有追擊,轉而朝校場外面圍觀的其他學生說道:“都看清楚了嗎?”
場邊的同學們都苦笑:“老師,您和學長的動作太快了,我們就只能囫圇吞棗,模模糊糊看個大概。”
那位老師說道:“無妨,這也是一重經驗,仔細觀察,牢牢記下,待你們的修為實力以后慢慢提升的同時,再回味琢磨,必然會有收獲。”
眾人齊聲應是。
那位老師看了看沈健,又看看其他人。
他剛才的話,其實還留了后半句沒說。
別的學生旁觀沈健跟他的交手,待以后修為境界提升后,確實會有收益。
不過,不是指跟沈健一樣到筑基期第六層的時候,而是要比那更高才行。
到了那個時候,沈健出手的很多細節,其他人才能體味個中奧妙。
這件事,他作為老師,就沒必要跟其他學生說明了。
旁觀高手出招,本就是學習的捷徑之一,至于能領略多少,則要看觀者自身水平。
現代修道聞名社會,除了修道學習機會普及化以外,相較于古時候,很多東西公開透明許多,對有心鉆研學習的人來說,有了更多便利。
沈健自己修練學習的過程中,也很熱衷于搜索觀看前輩高手較量的影像資料。
如今在天海大學武修系上學,他不介意讓同學和學弟學妹們旁觀他跟人較量。
場邊,一群天海大學武修系學生都既佩服又羨慕的看著站在老師身旁的沈健。
當他們還在啃教材,跟同級生對練的時候,沈健的對手只剩下老師了。
院系里說是還有幾個研究生修為境界與沈健相近,但那幾個人無一例外,都是入學多年,最老牌的研究生,年級比沈健大了能有十歲之多,已經不能算是同齡人了。
何況,很多人看來,他們不同沈健交手,其實就是由于畏戰。
這幾個人,也就剩那么最后一點遮羞布。
別的院系不好說,但在武修系里,沈健于武道上的權威性和發言權,如今基本與很多老師相當。
相較而言,部分學生修行練武途中遇到疑問礙難,都喜歡向沈健討教。
沈健對此不推辭,只要有時間,都樂于指點。
下課后,如往常一樣,很多人圍著沈健請教。
沈健一一作答。
待人群漸漸散去后,一個人慢慢湊上來。
沈健見了他,問道:“有事嗎?”
眼前是一個長相有些老成的青年,其實才十九歲年紀,但看上去仿佛有二十幾歲,雙眼里目光閃爍。
卻是胡威。
平日里,胡威對沈健,禮貌而又疏遠,雖然面上保持尊重,但總是盡量避開沈健,去經營他自己為中心的人際圈子,不往沈健跟前湊,以免被沈健搶了風頭。
至于課后像其他人那樣跟沈健請教問題,那更是胡威絕不可能去做的事情。
所以沈健一見他,便開門見山。
胡威目光閃爍一下,客氣的說道:“今年夏天,暑假舉行的多校聯合教學活動,我心中有些沒譜,所以想跟學長請教個章程。”
作為武修系新生里目前最出色的苗子,繼沈健之后李主任落力培養的人才,胡威也獲得了參加這次多校聯合教學的機會。
天海大學武修院系不強勢,這次盡量選派精兵強將參加。
只是畢竟起步晚,底子薄,所以仍然就大貓小貓三兩只。
不過,有沈健撐門面,倒也不至于弱了聲勢。
對胡威來說,參加這樣的活動,感情上其實很尷尬。
他雖然不像沈健一樣看過全體學生名單,但用膝蓋想也知道,這次多校聯合教學活動,注定群星璀璨,天才薈萃。
胡威雖然才華也極為出眾,但扔到那樣的環境中,多半難以冒頭。
有沈健壓著已經讓他很頭疼,就別說更多人了。
但理智上,胡威告訴自己,參加這樣的活動,不僅僅是資歷,更對修行有益處。
他當初選擇天海大學武修系,不正是為了能獲得校方更多優待,得到更多這樣的機會嗎?
所以胡威努力收拾心情,心中盤算著要好好把握這次機會,為此更專門來向沈健打聽消息,以求做到最好。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