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300章:恭喜您,升級了

漢部的軍旅,歷來就是該多少人就是多少人,開始之初就沒有講過什么號稱。那是劉彥沒有這種概念,再來就是講求實際數據,有多少人就干什么事情,甚至是各項職責都嚴格劃分。

虛大號稱可以提振士氣沒有錯,但是往往會連自己也給騙了進去,一不小心給過度膨脹。類似的例子不少,比較著名的有已經發生的赤壁之戰中的曹操,沒有發生的是淝水之戰的苻堅。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不號稱虛妄數字,可是將民伕之類的輔助人員也算進去。要知道前線的一名將士至少需要后方五名左右的人為其服務,那么前方數萬大軍直接參戰,后方就有數十萬人為其服務,華夏文明中動輒幾十萬大軍就是這么算的。

更有一種畸形的算法,例如明末真正敢戰能戰的也就那么數千家丁部隊,其余基本就是一戰即潰湊數的;流賊敢戰能戰的也就是數千所謂的老營,其余不過是被裹挾的流民。但雙方還不是一樣數萬、數十萬大軍的喊著。

“兩萬六千?”鄧恒皺眉:“是如我們這般,還是……?”

崔宣帶著明顯的迷惑或者說迷糊,說道:“估計是實打實的參戰部隊。”

這也下鄧恒就不得不重視了。

真正能夠參戰的部隊有兩萬六千,對于任何統軍將領來說都知道意味著什么。他們清楚地明白一點,某一支由至少有一萬以上敢戰能戰的敵軍是多么難對付,比之敢戰之士和烏合之眾混合編制更加難對付!

石碣趙軍大概需要四五天的時間用來消化戰果,漢部的軍隊卻是距離不足一百五十里,鄧恒作為一名老將很清楚這就是危險期,他與崔宣商議了一下,不吃下戰果等于前面的戰局白打,那就只有先行統率一批部隊開拔前往要道口進行駐扎。

“此戰,鑒于漢軍皆為正卒,本將不率無用之兵前往。”鄧恒精打細算了很久:“先率一萬趕往要道,借助地形成為守勢。”

“小人會催促豫州和司州的援軍。”崔宣其實是難以理解鄧恒的行為,沒忍住又勸:“一萬或許太少,不帶多一些?”

崔宣的官職其實沒有必要自稱“小人”,可要理解降將和二鬼子的心態,謙卑早就已經在長久的卑躬屈膝中深入骨髓。

“你……不會理解。”鄧恒沒打算多解釋,嚴肅道:“今次交戰不會簡單,其余州郡的援軍要多多催促。”

崔宣或許覺得鄧恒太過小題大做,但這就是會統兵和不會統兵之間的區別。

最終鄧恒還是僅帶一萬人就出發了,除了必要的騎兵,他帶走了絕大多數認為可戰的步軍士卒,僅僅帶了少數服務于后勤的雜兵。

泰山郡之所以有個“山”字,那是因為泰山郡這邊就真的是一個多山地形。在這種地勢之下,尋找一處必經之路的要道守住,敵軍是否繞路其實已經不是關鍵,要是多山地形可以繞路,那還存在什么要道?繞路必定是非常難走的地形。

出于謹慎,鄧恒沒有分什么前、中、后軍,僅僅是派出必要的斥候在前方偵查和作為警戒,事實卻證明謹慎絕對有用。

“漢軍的行軍速度真快!”鄧恒看著姚靖,問道:“他們的山地戰怎么樣?”

姚靖在鄧恒軍中就是類似于客卿的存在,沒有實權,僅僅可以給予一些意見,再有就是充當有問必答的角色。他答道:“未有與劉彥發生過山地戰。”

所以說會統兵和不會就是這樣的區別,鄧恒太清楚不是什么部隊都能適應所有地形,斥候傳回前方軍情,說是發現一支數量為三千左右的漢軍正在抵近,一瞬間腦子里就開始在選擇怎么交戰。

“全軍停下!”鄧恒高聲吼了一句,而后又發布命令:“騎兵與輜重隊后退,步軍于兩側山林埋伏!”

這是一個兩邊都被山地包夾的谷地,個別地方的山體是凹陷地勢。類似的地形在泰山郡非常多,這一條谷道還是天長地久被人給開辟出來才成為主要道路,其它區域就只是山間小道,或干脆是需要爬山而行。

兩軍開戰從來都是以斥候之間的廝殺作為開端,等于是一方發現了一方,雙方都會知道周邊有敵方的部隊存在。

埋伏是一種相對而言的事情,打得就是一個出其不備,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偷襲。這就是為什么稱作埋伏,而不叫偷襲。

“他們會過來嗎?”姚靖不是全然沒有經驗,說道:“已經發生斥候拼殺。這邊全是山地,他們……”

“噓!”鄧恒也不知道漢軍會不會過來,可什么都是需要嘗試才會有結果,嘗試還有機會,什么都不做又能成什么事?他也沒有壓低聲音:“安靜等著。”

馬蹄聲從谷道的遠處傳來,遠遠看去有數騎快馬在前方狂奔,他們的后面是追逐著的十來騎。

奔逃和追逐的雙方,于馳騁時來回射出箭矢,但因為戰馬馳騁的速度太快造成太大的顛簸,射箭的準頭上很是堪憂。

現場數千雙眼睛的注視之下,辨別戰袍能夠發現是漢軍在追逐本方斥候,也許是巧合,可能是地形限制了速度,幾乎是瞬逝之間竟然有六人同一時間被箭矢命中翻倒落馬,幾個未第一時間死去的人由韁繩絆著被戰馬拖拽發出凄厲的慘嚎,于谷道之內響亮的回蕩。

“停!!!”

漢軍斥候停住了戰馬,一個個來回掃視這個谷道,他們的這個舉動,令埋伏起來的石碣趙軍下意識就盡量將身軀矮下去躲避在草叢之中。

遠遠聽去,漢軍的斥候正在討論著什么,就在所有人以為要繼續深入觀察時,沒想卻全部調轉馬頭馳騁離去。

鄧恒當然將剛才那一幕看在眼里,他臉上出現了忌憚的身形,想道:觀其微而知眾,斥候便如此精銳,想來漢軍戰兵亦是不會太差。

漢軍斥候沒有深入倒是比較正常的事情,可能是出于軍令,再來就是谷道歷來就是軍事險地,如非必要誰都不會傻乎乎進去送掉小命。

“將剛才撤回的偵騎全部斬了。”鄧恒殺那些人不是因為別的,哪有偵騎會在潰逃的時候往自己的本部大軍跑?不是明晃晃地讓敵軍知道本方主力位置嗎?他想了想又下令:“尋找筑營之地。”

是筑營不是駐營,其間的差別就是營地工事上的區別。筑營不但會有木柵、圍欄、拒馬等防御工事,一般還有土墻、甬道、壕渠。兩個不同的安營方式,是主將對敵軍重視程度和戰事級別上的區分。

姚婧帶過兵,可是他一圈看下來,恍惚間發現自己以前的帶兵仿佛是過家家?

那是從修建營地的步驟和方式上全面的認知,姚婧在平地的地形建造營寨,光是圍欄和木柵的地基,一樣的人手與之鄧恒的花費的時間竟是相距兩個時辰。而這個還沒有算上其它營房設施上的差距,要是全部給算上,還是差距多大?

山地筑營與之平地筑營由不是一回事,導致姚婧找到鄧恒,不解地問道:“漢軍的斥候已經出現,我們有足夠的時間這般筑營?”

鄧恒立刻笑了,說道:“偵騎回報,漢軍前導不過為三千,后續部隊大多為騎兵。”

姚靖“哦”了一聲,那就是谷地埋伏戰別想打了,再有就是漢軍不會深入山地地形。

看來鄧恒并不急切,特別是發現漢軍不好應付之后,采取的是謹慎的態度。

豫州方向會開來三萬部隊,司州也有兩萬,加起來就是五萬。這些援軍可不是什么烏合之眾,與之姚靖臨時湊出來的烏合之眾存在根本區別。

兩個州開來五萬援軍,再有鄧恒本身的接近兩萬,那就是實打實的七萬大軍,要是再算上地方上征調的家族士兵和奴隸兵,總數絕對會逼近二十萬,要是號稱都能喊六十萬了。

時間繼續拖下去對防御方有利?那是當然,不過得看是什么狀況。

鄧恒真的一點都不著急,石碣趙國本來就是打算三路并進剿滅漢部,哪怕是無法剿滅也要逼迫下海,別讓漢部在石碣趙國征討東晉小朝廷的時候礙手礙腳。

“所以應該著急的是劉彥。”鄧恒爽朗道:“既然知道叛軍不易對付,那便做好萬般準備。”

劉彥在從海外調兵?鄧恒并不是那么清楚漢部在海外有多少實力,可漢部才崛起不到四年,就算海外有領地,又能調多少?

“為今可慮,慕容鮮卑會不會直接插手,或是從遼東方向,或是從海路運兵。”鄧恒站立的高度與姚靖這種‘小家伙’并不相同:“燕公(石斌)率軍停駐幽州,南邊自有各個藩鎮對晉國施壓,若是沒有海路,漢部……等死而已。”

之前,鄧恒與許多人一樣認為漢部不過是疥癬之疾,但是上任之后一番了解卻是不那么想了,分明就是個心腹大患!

對于已經實際形成割據的勢力,石碣趙國其實從來都沒有當一回事,但劉彥這里在下密之戰后已經不同了,一個漢人建立一個部族叫漢部,亦是明確表露出不俗的實力,任何胡人的第一反應就絕對是:剿滅!

隆重推薦一本書,大神馬甲寫的:《鐵幕德意志》,廣告詞在末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