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閣老

第九十五章 務本書院一鍋端

番薯?”涼亭中,正在啃棒子的馬一龍,想一想道:“這個真沒聽說過。聽著名字,跟玉米一個來路?”

“不錯。”趙昊頷首笑道:“這兩樣作物,還有馬鈴薯、番茄、辣椒、南瓜、向日葵、煙草……等等,都是泰西人從美洲帶來的。”

“這么多?”聽趙公子一一介紹這些豐富多彩的異域作物,馬一龍不禁癡了,就像是歡場新丁聽到秦淮八艷的芳名,全身都酥軟了。

“單說這番薯吧,甜甜的糯糯的,好吃又管飽,蒸著就能當主糧吃。”趙昊提起這個,底氣就足了很多。“它同樣不挑地,上田畝產萬斤,中田畝產七八千斤,最差的田畝產也有四五千斤!”

“咳咳咳……”馬一龍差點的把苞米棒子捅到嗓子眼里去。兩眼瞪得溜圓道:“世上竟有這樣的神物?那老百姓不就再也不用挨餓了?”

“誰說不是呢。”趙昊點點,繼續吹噓道:“還有馬鈴薯,畝產少說兩千斤,也可以當主糧!”

后世那所謂的‘康乾盛世’,其實就是這三兄弟撐起的,因此又稱為‘吃糠拉稀的地瓜盛世’,徹底打消了歐洲人對中華文明的千年崇拜。

“好!”馬一龍終于被趙昊徹底說服,激動的一拍桌子道:“把那地瓜和土豆拿來吧,我跟你去昆山!”

“這個么……”趙公子卻略略尷尬道:“這兩樣我吃過見過,但還沒種過……”

“為何?”馬一龍一愣。

“因為紅毛鬼太奸詐,把好吃又高產的地瓜土豆當寶貝似的藏起來不許外傳,只給大明皇帝進貢了賣相最好、但產量還不夠看的玉米。”趙昊嘆口氣道。

“那你是在哪里見過的?”馬一龍問道:“濠鏡澳嗎?”

趙昊就喜歡這種腦補達人,馬上點頭道:“不錯,就是濠鏡澳。”

他便當場信口開河,根據腦海中的史料,杜撰了一次奇幻的澳門之旅。把馬一龍和他的學生們,聽得目瞪口呆。

趙昊告訴馬一龍,自己說的這些作物,佛郎機人手里都有,但他們十分敝帚自珍,不肯將種子外泄。

不過自己已經想到辦法了,相信用不了幾年,就能把所有的種子都給孟河先生拿回來種。

他還告訴馬一龍,桌上這些反季節蔬菜,也是自己掌握了西洋玻璃的制法后,在西山島上建造了玻璃大棚,才種出來的。

趙昊又重點強調了,泰西人是如何保密玻璃的生產工藝的。

潛移默化間,給馬一龍心中造成一種,玻璃這樣高度機密的復雜工藝,趙公子都能搞掂。搞到種子這種簡單的,無法真正保密的東西,自然更不在話下。

但老馬不知道的是,澳門根本沒有這些作物的種子。它們是西班牙人帶到呂宋,才又在萬歷年間陸續傳入中國的……

不過西班牙人對這些東西看的緊,倒是一點不假。尤其是地瓜,誰敢攜帶出境是要砍頭的。是一位叫陳振龍的華僑,將地瓜藤絞入吸水繩中,才偷帶回大明,獻給時任福建巡撫的金學曾。

當然,這是二十多年后的事情了,現在的小金還在崇明島上當知縣呢。西班牙人更是剛到呂宋,還沒站穩腳跟呢……

可這都不影響趙昊給馬一龍畫餅,終于說動老先生愿意給他幾年時間了。

不過,馬一龍的想法其實是,自己還住在溧陽開書院,只每年過去昆山待上幾個月指導一下。

趙昊故作沒聽懂,讓馬秘書拿出地圖,向馬一龍介紹起昆開司的六十萬畝農場,是如何規劃如何生產的。

“這還是第一期!”趙公子指點江山,意氣風發道:“浦東還有一百萬畝,崇明也有一百萬畝,這些土地都要用同樣的方法開發!”

說完,他長嘆一聲道:“但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場長和農技員水平低,數量少,非但兩季稻的技術掌握不了,各種農業技術掌握的也很不夠!”

“那怎么行!”馬一龍一聽就急了。聽到這么多土地要被糟蹋了,他的心都碎了。紅著脖子對趙昊道:“你知道嗎?這地伺候好了,事半功倍,伺候不好,事倍功半。產量能差出幾倍去!”

“這么夸張?”趙昊咋舌問道:“那由孟河先生來掌管,一畝地能產多少?”

“那得看百姓的配合程度……”馬一龍嘆了口氣。他在溧陽的威望已經夠高了,可老百姓分散的家庭生產模式,有限的接受能力,都注定了他沒法直接指揮他們統一行動,只能以指導為主。能聽進多少去,全看農民個人悟性了。

就這樣,他還能把溧陽每畝地的年產量提高一石!在旁人看來,這已經是個奇跡了。可馬一龍卻十分不滿意。

因為他務本書院的這幾百畝田,平均年產量在八石,足足比縣里高出兩石去。這還是許多學生不會伺候地,或者總是偷懶的結果。

馬一龍親自侍奉的土地,年產穩穩超過十石。史繼志等得意弟子,也都能達到九石。

他有一個強烈的愿望,就是想看看如果統一采取嚴格管理,到底能不能復制務本書院的高產。

如果不能,自己追求的就毫無意義。

反之,則死而無憾。

所以當馬一龍聽完趙昊農莊的管理結構、獎懲制度后,整個人都坐不住了。

去昆山!那里就是自己最好的試驗場!

“多了不敢說,早稻三石,晚稻四石敢打包票。”馬一龍斬釘截鐵道。

“那一年就是七石……”趙公子驚得筷子都掉在了桌上。

六十萬畝地全種兩季稻,一年就能收四百二十萬石!

當然,有一半的土地是要種桑樹和棉花……因為這兩種經濟作物的獲利,是種糧的兩倍。

當初趙昊根本沒打算靠種糧獲利,他指望的是桑棉之利。

可馬一龍這一番保證,讓他單單種糧都可以發大財了……呸,才沒有,本公子又不是為了發財。

“只是。”不過這位神農的顧慮,也真不是一般的多。他又看看自己的書院,還有那些扛著鋤頭準備下地的學生,有些犯難道:“我這些學生怎么辦?”

“當然是一起去了!”趙公子可是存了打包帶走的念頭,大笑道:“把務本書院搬到昆山去,咱們把規模擴大,一批一批的培養農技員!還可以不斷派回溧陽指導農民脫貧。”

“而孟河先生指導農業之余,還可以借助研究中心的力量,進行農業研究。農業研究有了成果,先在江南公司試驗,成功了就可以在江南乃至整個大明推廣!這,難道不是孟河先生的理想嗎?”

“是。”馬一龍終于無話可說,點頭道:“就這么辦。”

ps.第四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