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shenshuxs
公孫瓚到底和劉備有一些關系,雖然劉備為了避嫌而沒有回到雒陽出席審判,但是朝堂上下對這一次的審判還是比較重視的。
這次審判由三司會審,廷尉、司隸校尉和御史中丞一同出席這次審判,為公孫瓚定罪。
此前,因為河東危機和一系列事件,三法司的主掌者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
比如御史中丞就由劉備推薦,以古文學派重要人物馬日磾出任,所以馬日磾在政治上已經完全和劉備站在了一起。
司隸校尉因為其特殊性,一直都被劉備支持以郭鴻擔任,而為了彌補郭鴻在政治上的需求,則由劉備在雒陽政變之后給郭鴻封了亭侯,使他榮耀。
廷尉最開始還是今文學派掌控的,但是河東危機之后,今文學派全面失勢,廷尉這個職位當然也沒能保住。
現在掌控這一職位的,是張讓等十常侍相關的人,出身自鴻都門學的書法家毛弘。
而宦官集團現在基本上是依附于劉備的,張讓和十常侍的勢力都和劉備關系緊密。
等于現在朝廷的司法權力也被劉備為主導的派系所掌控,再加上《左氏春秋》成為官學,在春秋決獄的行事過程中,今文學派被全面碾壓,沒有任何話語權。
在這樣的背景下,三司要怎么行動,當然也是有之前的一番內部協商的。
而內部協商的結果就是參照盧植的態度,不予幫助,真正做到“秉公處理”,不留任何把柄。
于是,三司以公孫瓚不遵守命令擅自出兵導致大敗和幽州大崩潰為理由,判處公孫瓚死刑。
對此,小天子劉協沒有什么想法,反正他也不太懂。
太皇太后對此沒什么看法,只要幽州亂局被劉備收拾了就好,其他的,她懶的管。
董重也沒什么想法,這是劉備派系內部的事情,死的也不是他的人,無所謂。
其余大多數人當然也沒什么想法,所以冷眼看著公孫瓚被判處了死刑。
最后,倒是今文學派那邊有一點意見。
當然了,意見不是對公孫瓚的處置,劉備的人,死就死了,無所謂,但是難道僅僅只有一個公孫瓚該死嗎?
公孫瓚的判處結果出來之后,今文學派開始行動。
桓典公開上表給皇宮,講述了自己的看法。
公孫瓚原先是遼東屬國都尉,此前只擔任過縣令,官職卑微,資歷淺薄,還是幽州人,照理來說還沒有擔任幽州刺史的資格。
但是后來因為得到劉備的推薦和保舉,公孫瓚被任命為幽州刺史,所以劉備是公孫瓚擔任幽州刺史的擔保人。
現在公孫瓚亂搞事情,把幽州搞得損失嚴重,國家為此損失很大,難道只殺一個公孫瓚就可以嗎?
劉備作為大將軍,識人不明,任人唯親,有違天子對他的信任,有違天下人對他的信任,這難道就不需要問罪嗎?
所以桓典表示應該向大將軍劉備問責,要求劉備對此事作出解釋,并且做出懲戒,奪走他的一些權力之類的。
對于他的這個建議,朝官們反應很激烈,還是典型的分作兩派,一派支持,一派反對。
支持的理由很簡單,都是今文學派的,反正主打一個二極管。
反對的理由很多,不單單是古文學派全力反對,一些中間派成員也不贊同。
開玩笑,他們又不傻。
劉備打了敗仗還好說,你還能以此問責,剝奪他的權力也無所謂,但是現在劉備大勝歸來,天下聞名,聲威大震,你和他說懲戒?
他不打死你,他的部下都要找伱拼命啊。
那些驕兵悍將可只服劉備一個人,你要懲戒劉備,是不是要先問問那些驕兵悍將是個什么想法?
這一次劉備先滅了鮮卑人,再滅了袁紹,現在又要去找烏桓人對線,一旦打贏,那就是幽州大捷,功勞遠遠超過過錯,你還要問他的罪?
別說張讓覺得這很搞笑,蹇碩都因為冀州的事情而對劉備有所求。
作為宦官,冀州發生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刺激很大,他們意識到劉宏死去之后,宦官急切的需要一個全新的保護者來保護他們。
同時,他們進一步意識到劉備對他們的重要性。
雖然和十常侍關系不好,但是蹇碩也是宦官,雖然此前和劉備沒有太深入的關系,可冀州事件之后,蹇碩也開始傾向于劉備了。
于是張讓和蹇碩都公開表示反對,堅決不認可桓典的奏表,上表要求天子做出反對的意見。
劉協雖然有一定的自己的認知,但是以他八歲的年齡,讓他處理好這件事情還是難為了他,這件事情的處置權自然掌控在太皇太后手里。
董重作為侄兒、娘家人,對太皇太后董氏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不過在這件事情上,董重和董太皇太后有一些小小的分歧。
董太皇太后當然是非常反對桓典的奏表的,但是董重卻提出了另外一種看法。
“先帝留下四輔臣,本意就是為了讓我們四人互相監督,互相制約,誰也不能專橫獨斷,以免出現梁冀、竇武那樣的人和事,這一點,您認同嗎?”
董太皇太后點頭。
“那是自然的,這是先帝的夙愿,我也知道。”
“既然如此,就更不能讓劉玄德一個人占據太大的權勢了。”
董重苦笑道:“他的能力太強,權勢也會水漲船高,本身他掌握的權勢就很大了,現在連著兩次戰勝,還都是很大的功勞,他的職位已經無法升遷了,只能增加食邑,他難道不會感到不滿嗎?
就算他完全不會不滿,以他的功勞、權勢,他也會擁有越來越多的擁躉,越來越多的人會向他靠攏,張讓蹇碩是宦官,聲名狼藉,不可能有翻身的可能,而唯一能和他對峙的,唯有侄兒我。
現在我們相安無事,可要是某一天他覺得侄兒我是個障礙,萬一他想要大權獨攬了,侄兒我哪里有什么反抗之力呢?時間越長,他的權勢就越重,我的反抗就越是無力,到最后,只能坐以待斃,您說呢?”
董太皇太后皺著眉頭聽完了董重的話。
“重,你為什么對玄德有這樣的想法呢?”
“沒有才比較奇怪吧?”
董重苦笑道:“姑母,眼下天子年幼,權勢都在吾等四人手里,而吾等四人中,劉玄德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甚至外面有人認為,哪怕他什么都不做,就那么過幾年,權勢會自然而然到他手里。
您別忘了,他除了是大將軍之外,還是閥閱之主,他能招攬門生,能收下弟子,他那涼州州學近兩千名學子,據說這一次他直接就從那邊召來了好幾百人給他助力啊!
就這,他還能繼續培養門生弟子,一年幾百一年幾百,再過幾年,滿朝上下都的是他的門生故吏了,到時候,咱們姑侄二人,還有什么容身之所?姑母,這真不是侄兒想得太多啊。”
董太皇太后想了想,還是搖頭。
“先帝一生做了不少錯事,但是臨了,他做了一件對的事情,就是選擇了玄德來輔政,玄德出將入相,又是漢室宗親,他擔任大將軍以來,我的日子過得是多舒服,你也不是沒看到,他一個人解決了多少問題,你不也看在眼里嗎?”
“這倒是,但是姑母,咱們總不能只看眼前,不看未來吧?”
董太皇太后看著董重,面色變得前所未有的不快。
“我不是不想看未來,只是重,我問你,如果你取代了劉玄德,你有把握應對整個天下的紛亂嗎?你能帶兵打仗嗎?你能保證我這把老骨頭繼續在宮里面享福嗎?”
(本章完)
請瀏覽wap.shenshuxs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