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二百四十 他真的成為了帝國唯一的宰相

玄德二百四十他真的成為了帝國唯一的宰相(求推薦求收藏)→

中平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太尉、錄尚書事楊賜病逝于雒陽城家中。

沒人能預料到他居然會狂笑致死,還是在劉備確定出任涼州牧之后就死了。

本來雒陽城內的輿論一致不怎么看好劉備和古文學派這一輪的政治成果,覺得古文學派可能要迎來被皇權和今文學派混合雙打的局面。

但是大家萬萬沒想到,被視作最大勝利者的今文學派的掌門人居然死了。

雒陽城內的局勢突變,勝利的天平再次搖擺起來,沒人說的準接下來的局勢會變成什么樣。

古文學派最犀利的一把寶劍將要離開雒陽前往涼州,但是今文學派的執劍人也死了。

楊彪作為楊賜的兒子,雖然有不低的名望和老爹楊賜的遺澤,可能被認為是今文學派下一任領袖,但是按照禮法,楊彪要為楊賜守孝三年。

當然,不同身份的人在面對守孝期限的時候也有不同的選擇,大家未必服滿三年守孝期,在任官員最常見的守孝期是二十六個月。

不過在東漢這個哄堂大孝的年代,大家在孝這個領域瘋狂內卷,開辟了守孝時間越長就越孝順這條惡性競爭的賽道,最長紀錄是青州人趙宣創下的二十年記錄。

當然,這家伙守住了孝,沒守住下半身,守孝期間生兒育女,被名士陳蕃斥責豬狗不如,聲望蕩然無存,二十年守孝付諸東流,可悲、可笑、可嘆。

上流社會的士人們當然不會去學趙宣那種腦癱選手的惡性競爭,但是近些年也漸漸有了在守孝時長上內卷的跡象,比如袁紹,為母親守孝三年之后,又要為生父補孝期三年,贏得雒陽滿城贊嘆。

楊彪已經四十多歲了,要守孝多長時間,是他自己的選擇,但是不管怎么說,二十六倜月之內,他絕對不能出任職位,絕對不能公開參加政治活動,必須要低調度日,為父守孝。

然后,才能回歸雒陽,重新出任職位。

這就等于這三年間,今文學派的領袖家族不得不退居二線了。

古文學派沒了劍,今文學派直接沒了執劍人,雙方的日子顯然都不好過,而相比起來,古文學派的領導層更加完整,還有繼續戰斗的能力。

而今文學派的領導層卻出了很大的問題。

沒人知道今文學派在楊彪重回雒陽之前會由誰來接替領袖的身份,但是很明顯的,此時此刻,大家對于劉備要不要出任涼州牧的關注度已經下降了。

楊賜的死明顯關注度更高,所有人都在關注楊賜去世、楊彪守孝以后今文學派的道路該怎么走。

不過也有一些小道消息,說楊賜還沒有過世的時候,就在十數日之前,剛剛抵達雒陽的著名黨人黃琬曾經前往拜見楊賜,隨后被楊賜上表推薦,出任將作大匠。

這些小道消息暫時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古文學派的領導層不說是載歌載舞,也是如過年一般的狂喜,他們非常高興,認為他們即將獲得今古文之爭的最后勝利。

楊賜去世以后的第二天,劉宏就和禮儀方面的官員商量好了關于楊賜后事的事情。

因為楊賜到底是三公老臣,為國家做出過一些貢獻,沒有功勞也有苦來,于是劉宏為表尊敬,身穿喪服,三天不上朝,接著又贈送棺槨、衣物,賜錢三百萬、布五百匹,并下詔哀悼。

關于楊賜的喪事,劉宏命左中郎將郭儀為使持節,代表皇帝參加楊賜的葬禮,又追贈楊賜驃騎將軍和司空印綬。

等到楊賜辦完喪禮準備出殯的時候,劉宏又命令侍御史持節,代表他參與到送葬的隊伍里,又贈輕車介士,送葬隊伍的前后都奏響鼓吹,滿朝公卿以下的官員都參加了葬禮。

最后,滿朝文武共同商定,為楊賜上謚號一一文烈。

人死為大,一了百了,就算是視楊賜為死敵的袁隗也不愿意在楊賜的喪事方面和他作對,不想惹來諸多非議,給他一個美謚,也算是了結了大家那么多年來的針鋒相對。

他已經死了,這就是最讓袁隗開心的事情。

當前這個局勢下,袁隗已經成為了尚書臺的唯一主管人,司徒崔烈是個花架子,沒有錄尚書事的權力,眼下,尚書臺沒有人和他競爭了。

他真的成為了帝國唯一的宰相。

古文學派的官員們也為此感到非常高興,暗地里歡慶屬于他們的勝利。

而在這樣一個“普天同慶”的時刻,劉備卻在默默的做著自己前往涼州出任涼州牧的一系列準備。

首先作為涼州牧,劉備顯然已經成為了涼州的主宰,他可以自主任命直屬于他的涼州牧府中職官,這是他擴充屬于自己的勢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而對于涼州各郡各縣的長官,雖然名義上需要朝廷的任命,但是劉備事實上是他們的頂頭上司,所謂縣官不如現管,劉備對他們有著強大的威懾力。

不僅如此,朝廷也會在選官方面多多考慮州牧的意見,這一點疊加上劉備與劉宏、張讓等人的關系,就更美妙了。

涼州十郡,二屬國,劉備目前只和漢陽郡太守蓋勛有一些來往,蓋勛此人是涼州少見的中央派官員,他對于劉備初期能否立足于涼州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所以蓋勛的職位,劉備不打算動。

但是作為此番涼州大亂所涉及的幾個郡,金城郡、隴西郡和武都郡,這三個郡的太守目前都還活著,但是因為沒能成功守住郡縣,劉備準備上表彈劾他們,將他們罷黜,向朝廷請求換上自己信任的人。

另外,安定郡和北地郡目前還有少量叛軍作亂,兩郡太守不能平定,庸碌無為,劉備也打算上表彈劾他們,將他們罷黜,更換為自己信任的人。

劉備算了算目前自己足夠信任且可以安排的人當中,普遍缺少真正的牧民行政經驗,若是一上來就治理一個大郡,顯然要出問題。

不過涼州好就好在平均一個郡還不到五萬戶籍人口,關東之地的一個縣都能趕上這里好幾個郡的人口,說是郡守,其實還不如一個縣令,真正的地廣人稀,治理難度并不大,不是熟練手也可以以此歷練為熟練手。

所以劉備準備先辟召他們作為自己的軍事從屬進入涼州,再讓他們前往各地建立一番軍功,冫再運作一番,就可以順理成章使關羽、張飛、董璜、夏侯淵和夏侯悖五人分別出任五郡太守。

理由也非常簡單,此時此刻的涼州各郡太守需要的不是行政能力,而是軍事上的威懾力。

至于行政方面的問題,也很好處理,庶務部可以頂上,然后劉備再以自己州牧的權力將他們全部任命為官員,輕輕松松,完全沒有任何壓力。

此時此刻的劉備就發現了自己提前拉起來了庶務部是多么英明的決定。

這直接保證了他擁有足夠的具備基礎能力的行政人才,這些人才稍微歷練一下,就能很好的承擔起州郡的基層工作。

所以這一次,劉備打算把整個庶務部都給搬到涼州去,按照各自的能力,給他們五人安排行政、財政、司法等方面的幫手,協助他們治理地方。

其實最初的郡太守就是被稱作郡將,本身就是軍事職位,以領兵威懾地方為主要職責。

這一點在承平日久的內地州郡不怎么明顯,但是在人口稀少的邊遠郡縣,太守的軍事能力要求往往大于行政能力要求,以職業武將出任邊遠地區郡太守的事情也屢見不鮮。

在涼州這種地方,武將轉職擔任太守或者兼職擔任太守那就更合理了。→2016帝書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