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七零九章最后的封建

看著全旭露出若有所思之策,他開始長篇大論的勸諫。

核心觀點就一句話,天下苦明久矣,急須全旭力挽狂瀾,匡復社稷,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而是億兆生民的天下。

全旭不能因為崇禎擢升其于微末,便置江山社稷不顧。

原本,這只是想給崇禎安一個心,結果這場臨時會議開著開著,樓就歪了。

說到封建這個核心問題,分封制度,千萬不要任性,雖然同樣是封建,周天下分封天下,使蠻荒之地成諸夏腹心;漢高祖封建,是使窮困之壤成無為治土。明太祖之封建,徒遺禍亂之源,難收治化之效。

封建地要義是為了使無力顧及地邊疆蠻夷之地成為中國地腹心領地,本質上并不是為了酬勞功臣寵愛子侄。

對于一個國家而言,中央集權的效率無疑遠遠高于封建諸侯,然則這個效率在到達了一個限度之后只會發生衰變,這個限度就是信息地傳遞距離。

歷代王朝的興衰,其實就是一部中央與地方的斗爭史。中國歷史上的盛世和亂世之所以會交替出現并樂此不疲地循環往復,根源就在于此。

中央集權的要義是下級服從上級。地方服從中央。一旦有下級不肯服從上級,有地方不肯服從中央。就會被視為叛逆受到征討。這也就導致了稍具規模的地方勢力集團在形成之初就立刻將中央政權列為生死大敵,而不是將中央政權視為潛在靠山。

全旭把商王之位傳給朱微媞所生的兒子全景亮,這個孩子現在不知道是不是聰慧,也不知道能不能平安長大,關鍵是全旭現的大兒子全景陽,已經出現了早慧的苗頭,他在學校里以母親湯作為假名,沒有受到其他任何的關照。

事實上,年僅七歲的全景陽已經成了學校里的孩子王,有領袖的苗頭,如果全旭執意把全景亮作為接班人,那么對于全景陽是不公平的,而且他已經表現出了過人的能力和聰明,只怕會引起商國的靖難之役。

要知道,朱老四小的時候就是大本堂的混世魔王,也是孩子王,朱允文各方面都很優秀,卻比朱棣差了很多。

不知不覺中,全旭活著失去了自我。

一個富豪,可以任性把自己的公司和家產傳給自己喜歡的兒子,然而這個家族式的企業,會在短短時間沒落下去。隨著全旭大量放權,采取資產階級民主制度,讓以沈明澤為首的新興資產階級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他們不希望全旭回到封建的老路上。

至于沈明澤的其他私心,全旭純當沒有看到,也就是說,沈明澤和工業黨已經像后世的人工智能機器人一樣,智能開始了進化。

因為全旭的開掛,商國不需要封建,就可以做到中央集權,比如說,遠在張北發生的事情,通過電波,最多延遲半個小時,甚至更短的時間,消息就可以傳到全旭手中。

中樞就可以應對,就算呂宋爆發了叛亂,不等叛軍沖州撞府,商國政務院就可以得到消息,通過電波的命令,可以命令南海艦隊、東海艦隊以及北海艦隊快速平叛,如果叛亂的規模更大,在短短一個月內,商國本地六州可以動員一百五十萬人。

全旭這次北伐中,這一百五十萬只是充當運輸隊和基建工程人員,可是一旦把武器分發給他們,他們這一百五十萬人,最多三個月就可以成為合格的士兵。加上商國的常備兵力,足以應付任何發生在各地的異常問題。

現在的商國有信心,有能力延續全旭創立的模式,他們不需要走封建路線。

隨著潘多拉魔盒的打開,有些東西已經失控了。

全旭望著眾人道:“大明的分封,本身無錯,太祖分封燕王于北京,若朝廷不削藩,會不會引起土木堡之變?”

“誠然!”

沈明澤道:“若文皇能有大智慧,封建魏王泰于百越東海,封建高宗于燕薊之巔,則貞觀無丁亥之變,盛唐無安史之亂。如此封建,才顯封建之真意。奈何,以魏王之寵。涉東南無異發遣。太宗何忍?太祖亦是如此,若舉賢,成祖為帝,何來靖難之役?成祖得位若明正言順,他豈會削藩?”

王承恩并沒有獲準參加全旭在暖閣的會議,他此時非常受傷,因為也就意味著,全旭和商國已經失控。

他想返回崇禎皇帝身邊,稟告這個事情。

只是,他卻發現身邊的隨從和宦官已經被控制了起來,就連他本人也失去了自由。

“咱家想出去走走!”

“公公有何吩咐,卑職可以代勞!”

“我只是想……”

王承恩嘆了口氣,不再說話。

遼東是全旭的遼東,既然不想讓他走,他連一步也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