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當國公

第九百六十六章 胸有成足

原本跟楊峰喝酒喝得好好的,卻被韓爌這個老噴子這么一勸誡,朱由校心里這叫一個氣啊,有些喝大的他適才差點有喊人把韓爌拖出去打廷杖的打算了,不過隨著楊峰拍案而且,擼起袖子就要打人,隨后被孫承宗攔下來,朱由校的火氣這才漸漸熄了下來。

看到孫承宗發問,朱由校指了指桌子,語氣淡淡的說道:“既然喊三位愛卿過來,自然就是要與諸位愛卿一起喝酒說話的,愛卿旦坐無妨。”

這時,三德子已經將坐凳擺放完畢。

“多謝陛下!”

孫承宗和朱國楨朝朱由校一拱手,坐了下來。

韓爌卻是猶豫了一下,自己剛剛噴了朱由校和楊峰,話音剛落卻坐下來跟皇帝共飲,這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看到韓爌猶豫的動作,朱由校嘴角露出譏諷之色,“韓爌,朕的御書房你也不是第一次來了,怎么今天卻不敢坐下來啊,莫非你從今往后都不想來這里了?”

韓爌的身子就是微微一抖,一般而言官到了四品以上,皇帝都不會直呼其名,要么稱呼他為愛卿要么稱呼他的官職,自己身為內閣閣老,皇帝居然直呼自己的名字,由此可見朱由校對剛才的事是何等的火大。

有心轉身告辭,但他也知道,一旦自己真的告辭的話,恐怕自己這個內閣閣老明天就得回家吃自己了,弄不好還要晚節不保。

韓爌雖然是個老噴子,但并不是個無腦噴,剛才的事也只是一時沖動,冷靜下來后他自然知道應該如何取舍。

朝陛下拱了拱手,“多謝陛下賜座,老臣敢不從命。”

“這還差不多。”

楊峰斜眼看了這老貨一眼,要是這家伙敢轉身走人,他立馬就讓這家伙好看。這家伙估計是這些年首輔當久了,懟皇帝也懟慣了,所以乍一看到皇帝居然和自己對飲,一時間沒反應過來,下意識的就開噴,這才鬧了這一出。

楊峰對一旁站立伺候的小太監努了努嘴,小太監趕緊過來提起酒壺替所有人的酒杯都斟滿了酒。隨后他才舉起酒杯道:“三位閣老,今兒個本侯剛回京,還未回府沐浴更衣便被陛下召入宮中,承蒙陛下憐憫,得以同陛下對飲,其實在本侯看來這也不是什么大事,陛下固然貴為大明天子,但陛下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

別的不說,幾位閣老也是讀書人出身。平日謂閑暇之時邀三五個知己飲酒作詩閑談作樂也是常事,這種事為何諸公能做陛下卻不能做?

本侯剛從南洋為國征戰而歸,與陛下許久未見,倆人坐在一起喝幾杯小酒閑聊放松幾句有何不可?為何到有些人嘴里卻成了不分尊卑、有失禮儀?本侯就不明白了,諸公為何對陛下,對本侯如此苛刻?”

“說得好!”

朱由校忍不住在心理暗自叫好,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偶爾放縱一下也無傷大雅嘛,你這老小子一上來就指著老子的鼻子罵,真以為我沒有脾氣嗎?要不是看在你是年紀太大的份上,老子早就把你拖出去打板子了。

面對楊峰的指責,孫承宗三人沉默了。

他們不是蠢人,正好相反,能當上內閣首輔的人無論是智商還是才請都是上上之選,他們自然知道楊峰說得非常對,朱由校雖然身為皇帝,但說到底他也只是一個才二十五歲的年輕人,即便是楊峰今年也不過二十九歲,兩個年輕人坐在一起喝點小酒難道不是很正常嗎?

長嘆了一聲,孫承宗站了起來舉起了酒杯真誠的說道:“江寧侯,適才虞臣說的確實有些過了,老臣替他向陛下和侯爺道歉,這杯酒老臣先干為敬。”

說罷,孫承宗一仰脖子,吱的一聲將酒一飲而盡。

“孫閣老!”

看到孫承宗居然替自己受過,韓爌如何能夠忍受,他也站了起來大聲道:“陛下,剛才之事跟愷陽公沒有關系。此事確實是老臣做的不對,陛下要責罰就責罰老臣吧!”

看到韓爌這個平日里總是給自己挑刺的倔驢居然罕見的低了頭,朱由校心中就是一陣暢快,不過臉上依然是風輕云淡的,輕哼一聲:“朕若想治你們的罪早就做了,何須等到你們來請罪,罷了,都坐下吧。”

“謝陛下!”

重新落座后,氣氛這才變得正常起來。

說實話,即便孫承宗身為帝師兼內閣首輔,但這樣跟皇帝同桌喝酒的事情也是頭一遭,一時間心神有些激蕩起來,幾杯酒下肚后才慢慢恢復正常。

他放下了筷子,對楊峰道:“江寧侯,你剛從南洋回來,不知南洋那邊的情況如何?”

提到南洋的事情,楊峰點了點頭:“還好!數月前,本侯率數萬大軍以及一百多艘戰艦在呂宋登陸,連下數城,半個月前更是拿下了宿霧島,將盤踞在那里的西班牙擊敗,奪取了他們的城池,如此一來西班牙人在呂宋國的勢力已經被大明驅逐一空。本侯估摸著,再過一年的時間,咱們便可以征服呂宋,將他么納入大明的版圖。”

“納入大明版圖?”

在坐的三位閣老都是宦海沉浮了大半輩子的人,自然不會膚淺到高喊什么擅自對友邦開戰其罪大焉的屁話。

沉吟了半晌后孫承宗問道:“呂宋畢竟距離太遠,又相隔著大海,若是擅自將呂宋納入大明,會不會引起南洋諸國的非議?而且若是將呂宋納入大明,那么大明勢必要在呂宋駐軍,每年光是駐軍的餉銀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這點不知江寧侯考慮過沒有。”

孫承宗的顧慮也正是朱國楨和韓爌擔心的,韓爌板著臉道:“非是老夫雞蛋里挑刺,如今朝廷收入比起數年前雖然有所好轉,但陜西、山西兩地流寇頻發,盧象升正率領三萬新軍在此兩地平叛,每個月光是餉銀就需要三十萬兩。

呂宋距離大明足有上千里,若是駐軍的話至少也得兩三萬,每年光是餉銀至少就要兩三百萬兩,江寧侯可否想過這筆餉銀從何而來?”

“這個問題本侯早已想過,其實也不難解決。”對于這個問題,楊峰早已考慮過了無數回,此刻的回答也很是胸有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