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瑤提出偃旗息鼓的條件。
白公勝一再猶豫和糾結,無奈之下同意了。
這個當然是一種投降,只不過并不是無條件投降。
事實上,智瑤提出“偃旗息鼓”有相關的歷史典故,也就是“殽之戰”。
那一次“殽之戰”后,偷襲了秦軍的晉軍要求士兵全部留下,卻是放走了秦國的貴族。
葉公向白公勝轉述智瑤的勸告,哪能遺落“偃旗息鼓”這個詞呢?
所以,白公勝立刻知道智瑤是什么意思了。
智瑤愿意放走這一支楚軍的貴族,不是他還多么尊禮,又或是覺得自己用偷襲打贏不地道。
有那么一個事實,白公勝極度仇視鄭國,楚國有他這么一個人,跟鄭國結盟的成功率起碼要對半砍。
智瑤還知道一件事情,楚國的令尹子西可是拿白公勝當接班人對待,不出意外楚國的下一任令尹就是白公勝無疑了。
既然非常仇視鄭國的白公勝有可能成為楚國的令尹,那么對于晉國來說就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當然了,智瑤知道放走白公勝對魏氏的益處最大,只是有些事情還是要顧著全局,不能因為智氏跟魏氏是競爭對手,無視掉國家的利益。
“看來應該是我多想了?”智瑤相信葉公遭到詢問有沒有晉人前去約定什么盟約,給第一時間露出來的茫然。
如果真的有聯合謀算智氏的聯盟,秦國參加進去的話,不可能把楚國給遺落了。
還是那一句話,當今天下任何的聯盟無法缺少晉國、楚國和吳國,缺了這三個實力最強的國家,其余國家全部聯合起來還是一盤菜。
智瑤肯定不會因為一次試探而就全面釋懷,該有的警惕心一點都不會削弱。
也許有些人會認為像智瑤這種人活得挺累,然而“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呢?
與人斗其樂無窮,某位偉人說的!
智瑤沒有去戰線前端,邀請白公勝與其余楚人貴族來到營寨。
決定投降的白公勝跟干脆,只是沒有干脆到攜帶眾多本國貴族赴宴,僅是帶上了葉公。
這種場合之下,貴族的佩劍依舊不會被拿走,不過光明正大地穿甲顯然不合適,衣服之下有沒有穿甲看制作甲胃的技術了。
這一次飲宴的氣氛有點怪,不過怪就對了,誰讓楚人是戰敗的一方又前來赴宴。
宴會上,白公勝表現出了不服氣的一面,認為晉軍是依靠小人手段才取得戰役的勝利。
作為勝利者的智瑤笑一笑也就過去。
與會的其余晉人則就肚量沒有那么大了。他們身份地位跟白公勝有區別,直接嗆自然不行,話里話外不免會提到楚人未必多么地道,等等之類楚國恃強凌弱事跡。
而楚國還真是極度擅長恃強凌弱,不然怎么會成為春秋戰國時期并國最多國家呢?
楚國對兼并的操作怎么樣,著實是篇幅太長,不再一一詳細介紹了。
總之,一場宴會確認了該地的楚軍投降,智瑤答應放走楚國的貴族,還比較貼心地認為每一名楚國貴族可以攜帶至少五十人離開。白公勝的待遇最好,能夠帶上一千人離開。
如果智瑤只是放走楚國貴族,不愿意他們攜帶護衛,其實就是一種殺人手段。
畢竟,他們所在的地理環境很原始,周邊不會缺了勐獸,數百里路途也要吃吃喝喝,能夠一副凄凄慘慘的模樣回去還算幸運,沒人隨行保護與伺候,不知道多少人會喪命勐獸利爪與口下。
“押解俘虜由‘鄭縣’經‘武城’,抵‘渭汭’返國。”智瑤給安排了路線。
那個“渭汭”有一個渡口,長期部署了大量的舟與木筏,算是“魏”跟大河南岸主要的戰略要地之一。
船?很抱歉的說,晉國也就智氏擁有造船的技術,并且智氏也是在近期掌握,需要進行更深的研究。
他們俘獲楚軍士兵多達兩萬八千余人,白公勝等楚國貴族帶走的約是三千余,也就有六七千楚軍死在這一戰。
晉軍的損失,智氏這邊步騎戰死六百余人,鐘氏戰損八百余人,輕重傷合計約有兩千人,大部分是輕傷。
以最終戰果來論,無疑是晉軍取得了大勝。
再以戰略角度來看,智瑤率軍擊敗這一路楚軍,使得聯軍之一部瓦解,不止是打贏了楚軍,還將對進行聯合的諸方造成極大的心理沖擊。
“韓氏與秦軍仍在‘高陵’撕扯不休,并無大戰爆發。”智瑤也就是試探楚人之后稍微減少疑慮,要不然就該因為韓氏跟秦軍那樣更加狐疑存不存陰謀了。
籍秦猶豫了一下下,還是說道:“韓氏初次獨戰諸侯。”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韓氏從來沒有獨當一面,不管是國戰還是家族私戰,一直以來都需要其他家族在側,韓氏還是打輔助的那一方。
鐘武哪里知道智瑤近期歷經了什么心理旅程,就實說道:“韓氏可牽制秦軍,便是妥當。”
大家對韓氏都沒有太高的期待感,只要韓庚能率軍撐住不潰敗,其實也就算是完成任務了。
那么,韓氏真的有那么弱嗎?或許不是真的那么弱,大家都覺得韓氏無法扛正面,搞得韓氏自己都是那么認為。
心態上面不對勁,自己都缺乏信心,怎么可能干得出什么大事呢?
看看鐘武那個神采飛揚的模樣,他之前也覺得鐘氏不行,有了一次正面擊敗楚軍的戰績,哪怕是給智氏打輔助,起碼證明了鐘氏不是毫無戰斗力啊!
有了自信的鐘武,話變得多了的同時,還能揮斥方遒,提起了魏氏能不能頂得住趙母恤的率軍攻擊。
現在的全局戰況到底是什么樣?
智瑤和鐘武率軍來攻打楚軍,他們算是晉國的一路軍,并且已經完成了任務。
魏氏被分散把守晉軍的退兵路線,依靠智瑤的部署,基本占據有利地形,無法出擊去跟趙母恤所部一決生死,依靠地形堅持不成問題。
韓氏則是跟秦軍在對峙階段,除了第一天打了一次規模比較大的交戰,后面雙方每天只是小打小鬧。
狐氏則是在狐尤的率領下起初一直游弋,后面得到來自智瑤的新命令,前往涇水中上游尋找可以過河的淺灘,來到涇水西岸去襲擊秦軍的糧道。
這樣就能看出來一點,聯軍中的楚軍已經不算做作戰序列的一支,晉軍與多方聯軍互相在針對彼此的糧道,因為智瑤已經解決掉楚軍的關系,晉軍這邊的智氏和鐘氏可以有下一個選項了。
只是有那么一件事情,比如他們要押解將近三萬的楚軍戰俘歸國,負責押解戰俘的晉軍怎么都不能少于五千,肯定是需要至少一個月用來充作緩沖,才能有下一步的動作。
所以,智瑤率軍離開渭水沿岸之后,一來沒有前去支援韓氏,再來也沒有增援魏氏,調出一支三千的騎兵前去跟狐氏會合,其余的部隊來到一個叫“豪”的地方駐扎。
“瑤可是欲往取‘雍’?”鐘武一臉的期待。
那個“雍”是秦國的都城。
智瑤比較意外地看著鐘武,問道:“何出此言?”
鐘武用理所當然的語氣說道:“‘臨淄’、‘濮陽’、‘鮮虞’、仇由”皆為瑤所克,如何不增‘雍’也?”
這……
也就是智氏強勢,要不然連續逼死兩個諸侯的智瑤極可能會有個“國君殺手”的諢號,再因為攻克四座都城遭到全體諸侯的忌憚。
面對鐘武的提問,智瑤只是笑而不語。
現在的確是去偷襲秦國都城的好機會,有很大可能可以輕易拿下,只是有沒有必要是個問題。
說到底,秦國可以削弱,仇恨卻不能集中在智氏身上。
所以,哪怕智瑤奔襲“雍”又能拿下,的的確確是能爲這一次大戰起到關鍵作用,秦人仇恨卻是都要落在智氏這邊,得利最大的將是韓氏、魏氏和狐氏。
為了爽一波,去搞出秦國將要上下震動并極度憤怒的事情,智瑤真的是行動力缺乏。
智瑤更加愿意的是釣魚,還是愿者上鉤的那種。
沒有釣到一條魚,韓氏在跟秦軍交戰時折損一波,還不是被智氏算計之下出現的折損,顯然對智氏,乃至于對晉國都是好事。
怎么說呢?晉國處在智氏鎮壓全國的狀態,魏氏和韓氏聯合則有可能扭轉那種現狀,智瑤找不到機會削弱魏氏,韓氏主動提議西征,可不就是給了智瑤的操作空間了?
只要魏氏和韓氏的聯合無法在軟硬實力上超過智氏,不止是給智氏更多的發展時間,晉國的局面也能繼續維持下去。這個就是為什么說對晉國也是好事的原因。
等吧。
哪怕渭水北岸的退路被切斷,西征的晉軍還能來到渭水南岸進行撤退。
趙母恤要是敢率軍來到渭水南岸,有智瑤在這邊等著,來了就不用回去了。
有正當的理由可以按兵不動的智瑤,他在這期間還能關注天下局勢變動。
就是有那么一件事,智瑤已經派人將全殲楚軍的消息傳遞給韓庚了。
韓庚在知曉去了一路敵軍之后,會有什么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