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

第157章:強勢對強勢

目前晉國的“元戎”是趙鞅,等同于趙氏在發生任何事情的時候,他們理應需要比晉國的其余家族付出更多。

智氏和魏氏真的超額納賦了啊!

與之相對的是趙氏這一次只是集結三個“師”的兵力,后續趙鞅有沒有再進行家族征召不好說,反正暫時看不到除了“溫”以被的趙氏三個“師”之外,有哪一支趙氏的部隊出現。

智瑤和魏駒帶著部隊過來,他們跟向南撤退的聯軍進行了激戰,獲得了不俗的戰果,到這一步并沒有完成趙鞅的軍令,只是擊敗約五萬左右的聯軍,某種程度上來講,即便進行撤退的話,趙鞅其實無法進行指責。

一開始魏駒不是那么明白智瑤為什么想要率軍撤退,后來聽了智瑤的解釋依舊不太懂,還是間伯聽了魏駒復述智瑤的話,由間伯站在魏氏立場進行解讀才讓魏駒搞明白。

“智氏世子如此年紀便可縱觀全局,世子需多多學以致用。”間伯是打從心里佩服智瑤的。

魏駒一直以來都清楚自己跟智瑤有差距,沒想到不止是在軍事才能上存在差距,眼光的差距好像更大一些?

后面,魏駒主要前去尋找智瑤,說道:“此次退兵,乃是你我同愿。”

那就是有鍋一起背啰。

智瑤笑呵呵地說道:“你我并無公職。”

沒說錯,他們盡管一再為國征戰,可是真的沒有什么一官半職。

僅是在智瑤和魏駒沒有擔任國家職位這一點,別說是沒有將事情辦成,哪怕是造成了什么壞的影響,非但談不上能有什么處置,甚至趙鞅要贊賞智瑤和魏駒的品德。

很多時候就是這么操蛋,并且還有更操蛋的事情,無非是取決于有什么家庭背景罷了。

兩天后,“單”地的智氏一個“師”撤回,同時魏氏在“懷”地的兩個“師”開始向“寧”移動,在“溫”的智氏和魏氏的大軍才押著戰利品以及俘虜開始向“寧”轉移。

他們花了三天的時間抵達“寧”并進行駐扎,之后第三天趙鞅的信使到來。

來的人智瑤之前從未見過,走完了確認身份的流程,三方開始談正事。

過來的人自稱叫齊安,從前綴判斷是個齊國人,身份則是趙氏的家臣。

“我家世子已率一‘師’南下,如今當是駐于‘牧’。”齊安首先提到。

智瑤知道“牧”在哪。

如果趙毋恤是在“牧”那邊,趙氏就是從晉國東部進行了調兵。

這個“牧”距離“寧”約是一百四十里,考慮到“牧”跟“原”起碼相距六百里,齊安從“原”來到“寧”又知道趙毋恤在哪,壓根就是趙毋恤早就在“牧”駐扎了。

智瑤沒有客氣,問道:“既是毋恤在‘牧’,為何不與瑤、駒合兵南下?”

這特么!

趙氏早有軍隊南下,極可能還是智瑤和魏駒率軍在向“溫”急趕的時候抵達,沒有過去跟智瑤和魏駒會合,相反還駐扎在“牧”那么遠的地方。

齊安覺得這個劇本不對。難道不是應該談智氏、魏氏和趙氏三家世子統率的軍隊會合,再趕緊去“溫”那邊嗎?

目前“溫”的敵我陣營軍隊數量不少,有從北方南撤的約四萬聯軍,還有不久前渡河北上的四萬楚軍、兩萬鄭軍和范氏一萬大軍,自然還有趙鞅率領的約七萬晉軍。

渡河北上的聯軍是來救援早起進入晉國內部的友軍,他們在智瑤和魏駒率軍撤離的兩天后渡河,停在“溫”地沒有繼續北上,抵達大河北岸一天后等來了撤回的友軍。

因為趙鞅率軍緊隨其后的關系,會合的聯軍并沒有馬上撤往大河南岸,直接在“溫”跟趙鞅所率的晉軍進行對峙。

“主上與敵軍已在酣戰……”齊安沒有說完,話被截斷了。

魏駒打斷,并問道:“戰事如何?”

齊安答道:“互有勝敗,我主……”

這一次打斷齊安往下說的人是智瑤。

“敵軍可有撤退跡象?”智瑤問道。

對齊安來說,談話體驗真的是太差了,還是要回答:“未有……,或有?”

那到底是有,還是沒有?

智瑤跟魏駒對視了一眼,一致的結論是:要么趙氏已經沒人了,才會派來這么一個家臣;不然就是趙鞅不好直接表示不滿,派來這么一個人隱晦表達不滿的態度。

不管是哪一個,反正智瑤內心里只有“呵呵”二字。

“連日大戰,又經長途行軍……”智瑤說著停了下來。

魏駒接著話往下說道:“以我二人之尊尚且如此,歷經酣戰眾人必更甚。”

那個“尊”不是特指身份,代指他們至少還能乘車,其余徒步的人肯定更累。

還是那一句話,智瑤跟魏駒都沒有公職,參戰是為國出力,趙鞅想以強制的方式進行命令……,何必呢?省省吧!

齊安站了起來,說道:“二位世子,安往‘牧’。”

智瑤和魏駒都沒有做出什么回應。

齊安走到帳簾邊上停下,轉身行禮說道:“此間多有誤會,安身份卑微無言以對,日后自會真相大白。”

所以,齊安不蠢,知道各個家族對少水南岸為什么戰敗心有余慮,處在對趙氏非常缺乏信任感的階段。

趙氏現在做相當多的事情才能讓各個家族放下心中顧慮,比如趙毋恤帶著部隊過來跟智瑤和魏駒會合,接下來必需由趙氏承擔更重的任務,等等之類。

魏駒等齊安走了才露出了略略不安的表情,說道:“若是‘元戎’責難……”

有擔心是應該的,尤其魏駒的年紀還不大,之前趙鞅卻積威深重。

智瑤心中毫無波瀾,甚至因為魏駒一臉愁容有點想笑。

有鑒于魏駒很配合的關系,智瑤不介意教點聰明,說道:“少水一敗,‘元戎’威嚴盡喪。如今乃是趙氏有求于我等,非我等有求于趙氏。為國效力責無旁貸。然,我等如此,他人如何?”

智氏這邊的家主智申根本強硬不起來,要是智瑤再軟趴趴的話,智氏絕對要被趙鞅當成打手。

魏氏跟趙氏目前是競爭關系,本身就存在競爭,并且魏氏根本不虧欠趙氏什么,相反是趙氏還沒有將趙武時代欠魏氏的人情還清,心里再不爽趙鞅還能拿魏氏怎么樣?

當然了,智瑤需要的是魏氏跟智氏共進退。而想要共進退沒有共同的敵人可不行,沒有共同敵人就該是智氏和魏氏分道揚鑣再互懟了。

他們駐扎在“寧”沒有動彈,還分出一些部隊押送俘虜和戰利品回去。

智瑤當然不是干等著趙毋恤率軍過來,該派的斥候非但沒少,相反派出去的斥候有點多。

他們也在開始修建浮橋,等著趙毋恤率軍過來就會立刻前往大河南岸。

“楚國和鄭國的大軍全部來到大河北岸,內部無疑會非常空虛,我根本不用率軍前去‘溫’參戰,只要渡河前往南岸,不管是去攔截聯軍后路,還是趁鄭國空虛占便宜,其實就是對晉國最大的幫助。”智瑤眼睛盯著山川輿圖,腦子里思維清晰地構思著。

對于智瑤來說,他最難的是怎么更加打擊鄭國又能讓楚國保存實力,再來就是不要對范氏失去固守“溫”的信心。

“楚國現在真的不能完蛋,他們一完蛋就是在加強吳國,吳國太強給讓晉國非常難受。”智瑤對這點有充分清醒的認知。

要怎么說呢?智瑤或許在一些戰術上還顯得稚嫩,關于戰略絕對比現在的大多數人眼光更長遠。

這一點沒什么好說的。他要是在戰略眼光上還比不過別人,早早自掛東南枝算了,免得以后受盡屈辱又遭罪的死去。

“我更想要的是趙氏損失慘重,可是不能將趙鞅當傻瓜啊!”智瑤聽到了外面魏駒的聲音了。

魏駒得到允許撩開帳簾走進來,緊隨其后的是趙毋恤這個趙氏世子。

事先,智瑤已經知道趙毋恤過來,請魏駒前往進行迎接罷了。

“瑤,我軍初到,為何……”趙毋恤話到一半被打斷。

打斷別人的話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偏偏智瑤不止對趙鞅的信使齊安那樣,對趙毋恤也是相同。

魏駒覺得自己又學到了一手,比如打斷別人的說話,有時候可以用來展現強勢和不滿。

他們在“寧”等了七天,也就是說趙毋恤磨磨蹭蹭才過來。

現在是趙鞅亟需援軍,又不是其他人,趙氏的世子都能不在乎,其他人為什么要在乎?

并且在那期間,趙鞅可是一波又一波地派人過來,不是催促進軍,就是詢問什么時候能進軍。

智瑤和魏駒分別給出相同的答復:趙毋恤什么時候率軍趕到,他們再視實際情況做出決定。

在“溫”那邊的只有智申,魏氏家主魏侈在晉國西晉防備秦國。

誰都知道智申是個什么樣的人。

如果趙鞅不蠢的話,肯定能明白這是智瑤和魏駒分別代表自己的家族,對趙鞅表示出智氏和魏氏的不滿。

一次兩次,趙鞅還是一再派人過來,一點都不改其強硬。

有些人身份地位不夠的時候,用強勢來試圖壓服他人,一旦別人退讓就是各種得寸進尺;等這種人身份地位夠了,哪怕是因為一些事情而權威盡失,還是會使用一貫的手段。

智瑤看向趙毋恤,面無表情地說道:“我與駒即刻便會渡河。毋恤來與不來,自行而決。”

純粹是智瑤不知道歷史上趙毋恤一再拖“智瑤”的后腿,又或者干脆說是在拖晉國的后腿,要不然智瑤心里絕對會更爽。

當然,智瑤率軍前往大河南岸并不是要拖后腿,絕對是在國家肝腦涂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