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闊的空地上,層層圍觀人群之中,搭起了一個高臺。
數十個僧人身著法衣,分坐高壇兩邊。
內中有一老僧,合什端坐。
有一人伏跪身前,老僧口中喃喃誦念,時不時用楊枝從身旁缽盂中蘸起清水,灑在那人頭頂。
壇下,還排起了一條長隊。
隊列中都是些尋常百姓,個個都是合什垂首,滿臉虔誠,跟隨壇上僧人誦念著經文。
“那是在做什么?這些僧人,不大像是尊勝寺的啊。”
江舟有些好奇道。
他本以為是尊勝寺的和尚又在做什么勾當。
在江都之地,除了尊勝寺外,恐怕沒有哪家寺廟敢如此明目張膽的大作“法事”。
或許還有“強龍”大梵寺敢行此事。
不過這些僧人看起來,都不像是這兩家的僧人,自然令他覺得奇怪。
虞拱不以為異道:“這是瓦棺寺的僧人,瓦棺寺也是佛門赤教一脈,與尊勝寺同出一源。”
“這應該是瓦棺寺的戒壇,算算日子,也到了佛門廣收弟子的時候了。”
“瓦棺寺雖不是什么仙門名教,但在江都一帶,頗有德名,時常周濟百姓”
所謂戒壇,便是佛門中的高僧大德為一些想要拜入佛門之人所設的受戒壇。
這些人會在這里受戒剃度,拜入空門,成為真正的僧人。
“怎的還有女的?”
江舟看到戒壇之上,竟還坐著十數個女尼,不由奇怪。
雖然僧尼一家,但畢竟男女有別。
沒聽說過和尚和尼姑攪到一起的。
放在彼世,這兩者只是站到一起,就足以令人想入非非了。
“這便是瓦棺寺的不同了。”
虞拱說道:“聽說,在千余年前,一個苦行頭陀不知從何處來,一路苦行求乞,到了江都,見此處人杰地靈,便起了于此建廟定居之意,”
“便四處乞磚討木,欲立寺廟。”
虞拱笑道:“不過建一座寺廟談何容易?靠他一人一磚一瓦地乞討,什么時候才能建起來?”
“當時有不少達官貴人自愿為其出資建廟,不過都被那頭陀拒絕了。”
“就這樣過了幾十年,這頭陀竟然靠著乞來的一磚一瓦,建起了偌大的一座寺廟,只剩下最后一座供奉佛祖的寶殿,尚缺瓦片封頂。”
“這頭陀已經老邁,油盡燈枯,時日無多,當其時,有一老婦,知曉此事,變賣了家產,換了幾車瓦片,送給那頭陀,只求頭陀為她剃度,并在她死后,讓她葬在寺中。”
“后面的不說,大人也該知道了,那頭陀答應了老婦,這瓦棺寺的名字,正由此而來。”
虞拱撇撇嘴道:“千多年前的事了,誰也不知道真假,不過傳聞中,也正是因這老婦,瓦棺寺一向是僧尼并存。”
江舟聽完,隱隱覺得這故事中有幾分古怪,卻又說不上來哪里古怪,便搖了搖頭,朝那戒壇上看去。
看了一會兒,便覺無趣。
和尚受戒,來來去去就是那么一套,沒什么意思。
正想離開,虞拱卻忽然一拍腦袋道:“我想起來了。”
江舟投來疑惑目光。
虞拱道高興道:“大人,一說這瓦棺寺,老虞我倒想起一樁奇事來。”
“這瓦棺寺中有一女尼,常常游走于市井之間,進出酒館客肆之中,不化緣,也不傳法,誰也不知道她這是為什么,”
“不過這女尼每日皆是如此,晨時出寺,游走市井,晚間便回,從無斷絕,如此時日一長,她竟對這坊間之事,都一清二楚,巨細無遺,市井之中,誰若有難處求到她那,必定都能有一個答案。”
“這道興坊若果真有老書吏那么一家,這女尼必定知曉!”
“哦?”
江舟聽聞,不由心中好奇。
還有這樣的尼姑?
不由道:“這女尼可在臺上?”
虞拱手搭涼棚,尋摸了幾眼,指著臺上道:“在!就是那個手捧蓮花的女尼。”
臺上有十數個僧尼,手中皆捧一佛門法器,其中一個,正是手捧蓮花。
“走,看看去。”
江舟說著,已經分開人群,朝戒壇走去。
所過之處,人群皆是自動分開,卻沒有人察覺半分,都是不知不覺間便讓開了路,如此擁擠下,也沒有生起半點騷亂。
才走近戒壇,壇上那為人受戒剃度的老僧忽然手中一停,朝江舟這邊看來。
許多人這才發現,這老僧竟是雙目空洞,內中竟無眼珠,黑洞洞一雙窟窿,十分駭人。
卻也奇怪,并無人被他這模樣嚇到。
那瞽目老僧竟站了起來,朝壇下江舟合什一拜道:“江居士法駕蒞臨,有失遠迎,望乞恕罪。”
這一舉動,倒令得壇上僧尼與圍觀眾人都將目光投來,好奇地看著江舟。
江舟倒不奇怪他能發現自己。
“你認得我?”
瞽目老僧緩聲道:“居士佛光透頂,福德之氣伴身,乃我佛門德賢,行走坐臥,皆有異象,于這紅塵俗世,如苦海明燈一般,老衲縱然雙目無珠,卻也能看得真切。”
上一就一通疑似彩虹屁的話,倒讓江舟有些猝不及防,稍感尷尬。
夸就夸,你也不用往死里夸,還苦海明燈……
當著這么多人,多不好意思?
人少的時候再說嘛……
江舟也沒有反駁他那句“佛門德賢”的話。
畢竟他的地藏帝神佛得不能再佛了。
受了人家的好處,立馬就和人劃清界限,不太好啊。
既然讓人叫破了行藏,江般也不拐彎抹角,直言道:“江某有一事相求。”
瞽目老僧波瀾不興,和聲道:“請說。”
江舟朝僧尼中一指:“江某有些事情,想向這位大師求詢,不知可否?”
瞽目老僧雖雙目無珠,卻jing準地將臉轉向那女尼道:“妙寂,江居士既有事垂詢,你便暫隨他去吧。”
那女尼也是面色淡然,合什道:“是。”
說完便款款走下了戒壇。
來到江舟身前:“請江居士帶路吧。”
這些僧尼的行事風格,干脆得落得讓江舟一愣一愣的。
撇了撇嘴,向旁一引:“大師請。”
三人也無人在意旁人目光,徑直離去,就在不遠處尋了一處茶肆坐了下來。
虞拱已經按捺不住,先問了出來:“妙寂大師,你可知道,這道興坊一帶,有什么人家是曾在貢院里做過書吏的?年紀大概在六七十上下。”
江舟以為,他們掌握的信息太過模糊,除了虞拱說的這話外,就沒了其他,八成是沒這么容易。
不過那妙寂女尼一聽,便隨口道了出來:“確有一戶人家,姓余,在貢院為書吏者,名余斗,其子名余漢。”
虞拱大喜:“那余斗身在何處?”
女尼淡聲道:“死了,十幾年前就死了。”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