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救世主

第1章 兩年

第1章兩年

兩年多的時間倏忽而過。

確切地說,距離顧誠讓李瑩去斡旋攪黃華夏移動的EDGE網絡這事兒,已經過去了27個月。

歷史的車輪,儼然碾到了2008年3月底。

相對于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產業決策而言,顧誠的力量依然還有點不足,所以他最終也沒能徹底搞死EDGE這個勞民傷財又毫無商業回本可能性的項目。

李瑩花了數個月的時間,從2005年年底開始布局。到06年年中的時候,不得不連“把蘇總工的情婦和主要行賄供應商用各種網絡渠道事件花式爆料出來、把蘇總工送進燕城吃牢飯”這招都涌出來了,最終也只是做到了“把EDGE限制在北上深三座一線城市試點”,并且把EDGE項目的浪費投資從歷史上的400億人民幣壓縮到50億人民幣。

然后,等華夏移動自己被市場教做人,不得不接受“連北上深這些最有錢的城市、移動用戶人口最密集的城市,EDGE都沒人買賬收不回本”這個事實,最后反攻倒算,清洗了一批蘇總工一系的信息產業部和移動技術技術官僚,為這50億的賠本背鍋。并且在2007年開始全心全意投入到趕TD進度的布局中去。

顧誠當然沒有能力讓TDSCDMA的技術突飛猛進,所以在06年就搞出TD顯然是不科學的。他只能是側面敲打,幫移動優化資源配置,而最后的結果,也是TD在2007年下半年正式成熟(至少被驚弓之鳥的蘇總工接任者認定為已經成熟)。

2007年8月31日,這是一個有歷史意義的日子。國家發改委、信息產業部和科工委三單位聯合發文,正式給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下發3G牌照。

電信獲得了從聯通那兒繼承過來的CDMA業務,并且沿著這條技術路線繼續發展EVDO。聯通則被允許從扶桑等國進口技術,搞WCDMA。

這兩家動作非常快,尤其是從2.5G到3G可以平滑過渡的電信,因為此前根本沒資格染指移動通訊領域,搞起“天翼”來那叫一個迅猛,砸錢猛燒瘋狂打折,在短短幾個月里就把“天翼”搞得有聲有色。

聯通比電信略慢,WCDMA畢竟需要重新鋪網、另起爐灶規劃建設基站、鐵塔,所以到08年年初才開始試運營。

移動最慘,事實上到那一刻時,TD還處在比較殘次的狀態,所以估計到08年年中都不一定能真正讓用戶用上(雖然在另一個時空,哪怕拖到了2008年12月31日發牌照,TD也依然是個殘次,并且后來的歷史證明了移動在3G時代的網絡業務毫無競爭力,哪怕投放了也沒多少人買。)

但不管怎么說,到2008年3月,距離華夏大地上第一個3G套餐售出,已經有小半年了。不管網絡覆蓋率如何、信號夠不夠好,至少那個最重要的一步已經邁出。

一個移動互聯網爆炸式發展的時代,即將到來。

27個月的時間,白云蒼狗,足夠發生很多事情。

除了移動通訊和網絡基建之外,這兩年里,華夏的傳媒圈格局也發生了劇烈的洗牌。

傳媒界是個馬太效應非常明顯的地方,尤其是社交粘性和咨詢獲取的路徑依賴形成之后,最強的頭部供給者可以躺在那兒滾雪球一樣自然生長。只要不犯大錯誤,不被跨圈競爭者彎道超車,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格局幾乎是必然的。

05年底,華夏國內的網民人數大約是1.7億(當時YY的用戶量已經超過了網民人數10幾,因為有些只是過年發紅包的時候需要上YY/支付寶的人,在國家統計口徑中并不被認為是網民。)

到了06年底,這個數字膨脹到了2.3億,07年底達到3.1億,而眼下2008年3月底,更是躍升到了驚人的3.4億——08年第一個季度,就實現了全國網民人數規模增長3000萬人的夸張速度。

所有人都不懷疑,到08年年底網民人數達到4億完全是可以實現的目標。

之所以從07年四季度開始出現網民規模的跳漲,和國內正式進入3G時代是不無關系的。

各種預裝上網軟件的山寨手機狂轟濫炸一樣鋪滿了國內的手機用戶人群,而電信、聯通等運營商趕著這波3G大潮實施“買套餐送手機”的活動,也為移動網民的暴漲推波助瀾。

(注:IPHONE還沒進入國內,只在米國賣,目前只有IPHONE初代,才上市半年多,市場反響并不好。)

27個月,從1.7億到3.4億,國內網民人數剛好翻了整整一倍。

YY的有效用戶量,也從05年底的1.97億,膨脹到了4億整,比國內網民人數還多了6000萬(多出來這6000萬都是平時不聊天、過年過節借別人電腦/手機發紅包/搶紅包的)。月活用戶量2.7億,日活2.06億,同時在線8000萬人。

人人網月活用戶2.4億,海外月活用戶量5800萬,幾乎已經占據了整個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SNS社區市場。YY網月活用戶量1.37億,YY國際版(聊天軟件)月活用戶量8100萬人。

支付寶國內總用戶數(含只有零錢包、沒有綁定銀行卡):3.1億;綁卡用戶:2.2億,月活用戶數:1.37億。

這一切數據,是顧誠自己滾雪球的效果,也有他勵精圖治的功勞。更是黃易的丁三石和阿貍的馬風幫他交叉推廣的結果。

這兩年下來,阿貍的電商GMP規模儼然擴大了五六倍,漲勢非常迅猛。

黃易的內容產業也如火如荼,出了不少好的音像影視游戲動漫等等作品,還和YY電子的Kindle平臺通力合作,凡是Kindle上能夠正版賣的內容,黃易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扶持和培養了內容原創團隊,也著實養活了數以萬計的內容創作者。

而這些公司的產品都必須靠多方共同持股、有共同利益的支付寶去提供兌現,支付寶的成長速度自然是非比尋常,讓所有國際觀察家瞠目結舌。

在顧誠的對立面,理論上,他的那些競爭對手自然是應該因為“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而紛紛敗退。但是實際上卻也有一些例外。

比如馬騰的騰云公司。

騰云公司的拳頭產品QQ,在2005年底時有效用戶量不過1.3億。而且已經失去了“國民級通訊應用”的地位,按說只會被YY把差距比例越拉越大,YY漲三四個用戶QQ都不一定能漲1個。按照行業人士的估計,本來到2008年年初QQ的用戶規模能漲到1.61.7億就不錯了。

然而,因為期間華夏移動或多或少從蘇總工和那一系列力挺EGDE的技術官僚的落馬中回過味兒來了,發現那件事情不僅僅是吳鷹在力推,背后還有顧誠的影子。

所以華夏移動在07年年初對QQ進行了扶植,給騰云公司以巨大優惠,推出了“QQ可以免費給手機發短信,QQ聊天流量費單獨減免”這樣的合作套餐。

這段補貼的日子,一度是YY最危險的時刻。

因為移動公司的巨大引流體量,在短短半年內QQ就獲得了額外30004000萬人之巨的新增用戶——都是那些為了省幾塊錢短信花費的精打細算新網民。

幸好國企的反應遲鈍、決策臃腫這些老毛病是一輩子沒藥醫的。

本來么,如果移動公司能夠當機立斷,在06年發現顧誠在跟移動做對的捕風捉影后立刻行動、跟YY撕破臉并立刻與QQ合作,那么QQ說不定還能再多撈三四千萬用戶。

可惜,移動的反應和恐龍一樣慢,開始內部負責“飛信”的項目組還遲遲扭扭捏捏認不清形勢,跟內部其他決策勢力內耗拖延,直到07年兩會之后才做出和騰云戰略合作的決策。

而僅僅執行了半年之后,因為3G牌照下來了,移動就動搖了,開始懷疑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純粹燒錢阻擊對手但自己沒進賬的策略。

畢竟“燒錢搶市場占有率,寧可賠本也要先殺掉競爭對手”這種策略,那是只有拿了風險投資、燒投資人錢的公司才能干的。

國企要對國資負責,在這種“賭命”的事情上尺度自然小得多,哪怕管理者想做,也會有國資委掣肘。

何況移動在和QQ戰略合作時,聯通和電信也不傻,也會拉攏YY戰略合作,弄出“天翼套餐YY聊天免流量費”這種優惠舉措。所以YY在那段時間面臨的額外阻力,并不能簡單等同于一個華夏移動的實力,而是“華夏移動減去華夏電信和華夏聯通后”的實力。

移動也不傻,發現這種燒錢其實是在跟電信聯通聯起手來的戰略聯盟對著燒之后,他們立刻起了退縮之心,3G牌照下來之后,這番恩怨也就偃旗息鼓,無疾而終。

但是不管怎么說,因為移動這一波助攻,把到2008年3月份本該只有1.61.7億用戶的QQ,硬生生拉過了2億用戶這條線,讓其仍然維持在了相當于YY一半體量的規模上,勉強有資格再當一兩年YY的“拖后腿型對手”。(雖然不能對YY形成威脅,但至少有資格拖后腿)

不過,除了騰云和QQ之外,顧誠在其他領域的競爭對手就沒那么好命了。

甚至哪怕只看騰云內部,真正在這兩年內維持住差距不被拉開的,也就只有QQ這么一個拳頭產品。而騰云在其他方向上,已然被YY網絡科技越甩越遠。

尤其是孫正意砸錢給騰云發可轉債、投資的“騰云云”和“騰云人工智能”,眼下就處在一個很尷尬的境地。錢源源不斷地燒下去,成果卻不盡如人意。

而顧誠的云計算、大數據處理能力和偏好推送型人工智能,經過兩年多的埋頭扎實苦干,已經快到收獲的季節了。

提供,是非盈利性的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