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機“偷聽”著。
“饞嘴,后天又不是過年。”潘燕刨著飯。
“可是后天……”潘小妹急了,關系到吃的事情必須據理力爭。。
“快吃飯了。”潘燕語氣稍微嚴厲了些。
潘小妹嘟著嘴不敢說什么了,有一搭沒一搭的吃飯。
安離用筷子分了,將煎蛋夾成兩半,咬過的那一半吃了,剩下的動都沒動,放到空盤子里,直到吃完離開,也沒有去夾一下。
韓軾將安離的這個做法看在眼中,剩下的半個煎蛋,說句不好聽的是安離吃剩下的,在城里就算再會玩,也不會去吃,即使剩下半個被夾到盤子里了。
但這是瓦龍村,不是城里,所以很明顯安離剩下的半個煎蛋是留給潘小妹的。
韓軾垂頭與飯戰斗,不知道在想什么,把煎蛋吃了,也沒有剩下,吃完回到屋中。
潘小妹的小手拿的筷子,在這個時候格外的快,胡溜溜的就將煎蛋夾到了盤子里。
鏡頭挪到外面。
晚上,瓦龍村也沒有什么好玩的,韓軾和安離這兩個變形主人公,天黑就回到了屋中,一個寫東西,一個看帶來的書。
話分兩頭,《變形計》某個員工已經回到了電視劇,把韓軾的稿件,交給了這次活動的主辦人,華都日報總編——孟濤
華都日報報刊的總編,孟濤在這個位置上已經坐了二十幾年了,自一開始的自立門戶,到后來的被芒果衛視買下,孟濤一直都穩穩當當的坐著這個位置。
孟濤,在中國新聞界大大小小也是一個名人,他戴著金絲眼鏡,梳著三七分頭。
再次強調,文化人不一定戴金絲眼鏡,但戴金絲眼鏡的也不一定是文化人,也可能是衣冠禽獸。
話說回來,孟濤的確是文化人,今年四十二歲,魔都復旦大學金融管理系畢業的碩士生,年輕的時候寫過兩本首日都有三千冊的暢銷書,三十多歲的時候創立《華都日報》。
總結來說他的前半生是成功的,是輝煌的,是勇攀高峰的,是無所畏懼的……怎么語氣有點不對,現在還不是孟濤的追悼會。
講真的,孟濤作為《華都日報》的總編,之所以能夠帶領報刊蒸蒸日上,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小說板塊!
地球之上,有一個叫查良鏞的人在1959年創立了《明報》,然后僅僅32年,明報集團的盈利就接近一億元。
瞧清楚,是盈利接近一億,并非總市值,想想都是恐怖如斯,那是九十年代初。
金庸依靠的是一部一部的武俠小說,硬生生的將明報捧起來了,但地球也只有一個金庸,藍星之上更是一個都沒有,孟濤也不是類似于金庸的人物。
只不過孟濤做了一件聰明的事情,在《華都日報》開辟小說版塊,每天專門有五篇到三篇的短篇小說,在上面刊登,也正是因為這個革新的舉措,祭奠了《華都日報》的崛起基石,創造驚艷銷量。
白云蒼狗,時間挪移,近幾年,互聯網時代的崛起,無論是新聞還是出版行業都大跌,所以即使有小說板塊,也受不住這個沖擊,入不敷出,才被芒果電視臺買下。
數年前,《華都日報》是第一批開辟小說版塊,幾年后的幾天,又是第一批建立電子報的報社。
電子報建立,孟濤第一時間就想到了用征文打響名氣,所以此番雖獎金不多,但孟濤卻要親自把關。
幾名編輯審一遍之后,他再審一遍,力求不會出現貓膩。
“趣文看多了,真也是無趣。”孟濤又看完一篇投稿后,取下金邊眼鏡,揉了揉眼角感嘆。
今天他就已經看了三十多篇了,雖然篇幅短,但也架不住數量多啊,孟濤腦袋向后仰著,身體靠在椅子上,休息了十幾分鐘,眼睛的澀勁消散了才繼續開始。
聞雀驚人這個征文活動比較人性化,用電腦發送到郵箱,或者是寄手稿都能夠參加。
今天的郵箱投稿沒了,孟濤拿來了投寄手稿的,說起來手稿就有點費勁了,畢竟有些稿件的字跡真的是……是蠻潦草的。
孟濤拿起最上面的一份看起來:“嗯?是這一篇。”
他有印象,因為這稿件不是幾個審稿編輯審完后統計完交給他的,而是一個電視臺的同事投來的,然后據工作人員說是張制片人的投稿。
《華都日報》也是隸屬于芒果衛視,雖然是兩個部門,但張制片人階級在哪里去了,這點面子不能不給,就收下了稿件放在面上。
在孟濤看來,這就有點關系戶的味道了,畢竟是沒有通過初審與復審。
“那么就讓我來看看張制片的投稿。”
下一秒,孟濤的目光就含著奇怪,投稿短篇題目很簡單,只有一個字“貓”。
“難道又是寫貓趣?那未免也太無趣。”孟濤自言自語。
[筆名:韓公子
姓名:韓軾
性別:男
年齡:15]
還沒有來得及開始看正文,光看到這里,孟濤就愣神了。
他擔任《今日文化》總編十幾年,是不會因為光名字難看就對正文產生失望情緒的,因為他遇到過很多名字一般,內容卻精彩的文章。
同樣孟濤也不會對小年紀作者產生任何其他的情緒,雖然寫文的確是需要生活閱歷,但生活中往往就有那么一種天才,這就是專業審稿素養。
但不好的名字和小小的年紀兩者結合在一起,再加上有走后門的嫌疑……孟濤承認,他是有點升起了輕視之心,人之常情。
不過專業的審稿素養,還是讓孟濤壓下各種情緒,認真的看起正文。
[s先生獨個兒住在郊外的一片樹林的深處。不,說得準確點,是和一只貓住在一起。
那是一只昂貴、毛色齊整、好看的貓,主任十分喜愛,簡直當作自己的寶貝一樣。
他買了好多有關養貓的書籍,反復研讀,最后幾乎本本都背得滾瓜爛熟。]
“s先生,好怪異的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