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春

第二十一章 李顯即位

第二十一章李顯即位

第二十一章李顯即位

李治駕崩的消息一宣布,宮中頓時哭聲一片,李顯和李旦呼天搶地地大哭,聲音至少有上百分貝,武則天更是哭的不成人形,全靠武團兒等幾名宮女攙扶著,不然人都癱在地上了。◇↓,

其他大臣也跟著抹眼淚或者痛哭,沒有悲意的也努力讓自己悲傷。站在大臣隊列后面的李晨,也低著頭,拼命擦著眼睛,努力把自己的眼睛擦紅。好些人也和李晨一樣,拼命擦自己的眼睛。

宮內候命的宮人早就為李治駕崩的事準備了,在太醫宣布李治駕崩后,他們以很快的速度將白色的幃幔拉上,靈堂也馬上就布置了起來。已經換了孝衣的宮人,沒發出一點聲音地為跪在殿內的諸人披麻戴孝。因為早就預料到這些天皇帝將駕崩,在武則天的秘密吩咐下,李治的身后事一個月前就在悄悄準備了,宣布李治殯天后,宮內也沒有慌亂。皇帝駕崩的事,都是有章可循的。

戴孝完畢,候在殿外的所有官員按等級高低排列進來,全都跪在李治的靈前。

由宮人換上整齊壽衣,清理好遺容的李治的遺體,也就在眾臣的注視下,放入靈柩內,只是棺蓋不曾蓋上。眾臣全都跪伏在地,號啕大哭,長安殿內到一片哀傷。

這時候,大明宮鐘鼓樓內凄慘的鐘鼓聲開始響起來,接著太極宮內各鐘鼓樓也同時敲響了喪鐘,隨即全城的鐘鼓聲都鳴響了,向宮內外宣布皇帝的駕崩。這一切,都是按武則天的意思辦,所有宗室及官員都被召來了,皇帝駕崩的消息也沒必要隱瞞了,當然也是隱瞞不住。

皇帝駕崩后的事。也是有祖制可循。皇帝病逝后,停靈七天即下葬,而新皇將在先皇的靈柩前即位,這一切全因太宗皇帝李世民駕崩前的遺訓:“屬纊之後,七日便殯,丘太子即於柩前即皇帝位。依周、漢舊制,軍國大事,不可停闕,尋常閑務,任之有司!”

當年的李世民,也只停靈七天就下葬昭陵,而身為太子的李治,即是在李世民的靈前即位為帝,成為大唐的第三位皇帝。李治駕崩后依然如此。禮部官員宣布將大辦皇帝的喪事,停靈七天后葬于乾陵,再就由宦官捧出李治的遺詔,準備當眾宣讀,并按遺囑的吩咐冊立新皇。

當年李世民病逝前神智還清醒,有遺詔立下來,宣布傳位于太子李治,令長孫無忌、禇遂良等幾位顧命大臣輔佐。這些情況朝中大臣都知道。而李治因為一直生病,大臣們也因為武則天的阻止。很難見到皇帝,皇帝的遺詔是如何書寫的,是不是皇帝本人的意思誰也沒辦法斷定。

在眾臣的等待中,伏地哭泣的武則天在武團兒等幾位侍女的攙扶下起了身,面對眾臣而立。

武則天臉上的淚痕依然在,但表情卻變得很嚴肅。悲痛中還有一絲決然。

“諸位愛卿,皇帝駕崩,本宮甚是哀痛,恨不能隨陛下而去,”武則天以她那低沉但又堅定有力的聲音說道:“然。陛下病重時交付本宮以事,臨終前更是掛念太子年少,放心不下朝事,要本宮繼續代為處理國事,本宮不敢有負陛下所托。陛下所托之事,俱在遺詔中有寫,今日就在陛下的靈前,宣讀遺詔,并立新皇即位吧。”

聽了武則天的吩咐,候在一邊的司禮宦官,展開手中的遺詔,大聲宣讀:“……皇太子顯,握哀履已,敦敏徇齊,早著天人之范,夙表皇帝之器。凡百王公卿佐,各竭乃成……皇太子可於樞前即位,其服紀輕重,家依漢制,以日易月,於事為家,園陵制度,各從節儉!”

皇帝的傳位詔書可是有章可循的,真假大臣們聽了基本就會有數,當然大臣們更關心的是傳位于何人。如何傳位于太子李顯,那事情基本無誤,要是傳位于相王李旦,那可能有武則天做了手腳。如今聽遺詔中宣布傳位于太子李顯,眾臣都松了口氣,這樣就少了些波折和爭斗。

上次眾臣逼宮,逼迫武則天將權力交給李顯,許多人認為李顯太子位將不保,皇位也與他無緣,生怕朝中又惹起大風波,一些人因此受到牽連。如今情況看,這些擔心都不必有了。

傳位于皇太子,在皇帝靈前即位這都是李世民定好的制度,眾臣并沒太多奇怪,不過司禮宦官最后念出的一句話,卻是讓不少人吃驚:“凡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

不過裴行儉、李敬玄、薛元超、狄仁杰等大臣早料到會有這樣的吩咐,因此也沒意外。一些大臣雖然不滿李治死后武則天繼續插手朝政,但這也是必然的事,對權勢非常熱衷的武則天如果不這樣做,那也不是武則天了。只不過很多人心里嘆氣,新皇即位后,一切還是面前的皇后,馬上就成為太后的武則天負責,朝堂上的情況肯定會起大的變化。

與武則天親近的人肯定受到重用,那些對她不滿的人則可能因為各種原因離開朝堂。權力什么時候會歸到新皇頭上,李顯何時能親政,誰也不知道。李顯親政后,武則天的勢力會如何消除,又是一個大難題,到時有血雨腥風那是很可能的事。

司禮宦官還在繼續宣讀遺詔:“諸王加封食邑一百戶,公主加五十戶,內外文武,九品以上各加一階,三品以下賜爵一級,永徽以來入軍年五十者,并放出軍,天下百姓年五十者,皆免課役。內衛軍務與戰事,一并停止,并大赦天下……”

司禮宦官宣讀完李治的遺詔,即退到一邊。而武則天則傲然而立,面對諸臣,臉上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氣勢。而依司禮宦官吩咐走上前的李顯,則是一副拘謹的樣子,顯得放不開手腳。

李顯走上前,再向李治的遺體恭敬地行了禮后,面對眾臣而站。

也就在司禮宦官的擺布下,顫顫歪歪地走到眾臣面前的李顯,當著所有大臣的面,行了加冕禮,即位為大唐的第四位皇帝……(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