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春

第七十二章 北方戰事又起

蕭嗣業所領的八萬大軍,主力部隊是善戰的邊軍。◇↓,八萬善戰的大唐軍隊,竟然接連敗在突厥叛軍之下,朝堂為之震動,那是肯定的。要知道,突厥人一直沒有完全臣服,單于都護府治下突厥人叛亂,并且擊敗唐軍,其余地方的突厥人,很可能聞風響應,后果會很嚴重。

蕭嗣業為梁明帝曾孫,南海王蕭珣的孫子,蕭鉅的兒子,曾隨蕭皇后入東\突厥,在突厥境內呆了多年,貞觀九年歸國,皇帝李世民以其知突厥的情況,下詔讓他領一部歸附的突厥部眾,以單于都護府長兄身份在北方防御突厥人。

蕭嗣業在北方領軍多年,立下了赦赦戰功。

貞觀二十年薛延陀咄摩支南奔荒谷,領大軍出征漠北的大總管李世勣派遣部將蕭嗣業前往招慰,因蕭嗣業在胡人中的威望及所率大軍的壓迫,咄摩支離部被迫向蕭嗣業投降。

李世民死后,李治繼位,蕭嗣業繼續受重用,任鴻臚卿,并兼單于都護府長史。

顯慶二年閏正月二十一日,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叛亂,朝廷舉大軍討伐西突厥,北路的主帥是伊列道行軍大總管蘇定方,蕭嗣業在蘇定芳指揮麾下領軍。

大唐軍隊抵達西北后,蘇定方率軍與突厥軍隊大戰,以弱勢兵力大敗阿史那賀魯所領的十數萬突厥大軍,阿史那賀魯眾叛親離,只率數百騎向西逃走。蘇定方命蕭嗣業率兵繼續追擊。阿史那賀魯逃至石國,被石國俘虜并交給蕭嗣業所領的唐軍,自此,西突厥汗國亡。

可以說,蕭嗣業在平滅西突厥的叛亂中。立下了巨大的戰功。

顯慶六年,朝廷派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契苾何力、浿江道行軍大總管任雅相、扶余道行軍總管蕭嗣業、鏤方道行軍總管程名振、沃沮道行軍總管龐孝泰和含資道行軍總管劉德敏率軍十余萬渡遼水,與遼東道行軍大總管蘇定方、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劉伯英再加上新羅聯軍,由百濟故地南北合擊高麗。

在攻打高麗戰事進行正酣時候,北方部落回紇酋長婆閏病死,其子比栗繼瀚海都督府都督位。淑閏一年撲從大唐。聽從大唐的吃不住,但其子比栗繼位后,采取了與大唐對抗的策略,在大唐軍隊攻打高麗戰斗進行當中,聯合同羅、仆骨諸部反叛大唐,唐軍被迫從高麗前線抽出一部兵力平定回紇人的叛亂。契苾何力、蕭嗣業所部從高麗前線返回,進入漠北高原與回紇叛軍作戰。

回紇人的叛亂起來后,西北的突厥人也蠢蠢欲動,鐵勒部叛亂。朝廷馬上下詔組建鐵勒道行軍部,以左武衛大將軍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大總管,時任燕然都護府都護劉審禮,左武衛將軍薛仁貴為鐵勒道行軍副大總管,率兵討伐回紇和鐵勒的叛亂。這次戰役中蕭嗣業以鴻臚卿身份領為仙萼道行軍總管,歸于劉審禮指揮之下。

平叛行動最終取得了勝利,回紇及鐵勒、同羅、仆骨諸部的叛亂很快就被平息,薛仁貴更是以三箭射殺三名鐵勒頭人。迫使數萬鐵勒人下馬投降,成就一曲“三箭定天山”的神話。劉審禮及蕭嗣業都在此戰中立下大功。劉審禮因其卓絕的戰功及在胡人中威望很高,依然領燕然都護職,在燕名都護府改為安北都護府、安北大都護后一直領都護和大都護職。蕭嗣業也因戰功被晉職,領從三品銜的安北大都護府長史職。

蕭嗣業為大唐北疆的穩定立下的不朽的貢獻,多次受到朝廷的嘉獎。后來劉審禮因功被調回京,任工部尚書職。蕭嗣業以長史身份暫時總領安北都護府的事務,后安北大都護府降格為安北都護,再改成單于都護府,蕭嗣業轉任單于都護府長史,依然鎮守邊疆。

在北疆任職的這么多年里。蕭嗣業大部時間與突厥人打交道,并鎮壓了多次突厥人的叛亂,在安北一帶享有非常高的威望,甚至可以止小兒哭。如今這樣有威望的一位將領,率軍平叛的過程中,竟然連遭敗績,任何人都可以看出事態嚴重。

在平叛行動開始后,我大唐軍隊是連續取得了勝績,大家都以為叛亂很快就會平息。

因我大軍連連取勝,蕭嗣業得意之下輕敵了,沒過多防備,在作戰過程中又遇上下大雪,我大軍在雪中沒有繼續推進,而扎營駐守,卻沒料到突厥人襲我運糧車隊,并乘夜偷襲我大軍的軍營。

蕭嗣業狼狽拔營逃走,潰不成軍。

蕭嗣業所領的邊軍以騎兵為主,逃的飛快,花大智、李景嘉所領的主要是步兵或者騎步兵,行動的速度較慢,花大智、李景嘉也俱是勇武之將,他們在主帥逃走之后,還是率軍頑強抵抗,率領所屬步兵且戰且走,得以退入單于都護府,借助城池抵擋突厥人的攻擊。

這樣的戰果,表現了嚴峻的形勢:一則說明叛亂的突厥人戰斗力不錯,任現在的八萬大唐軍隊是難以平定叛亂;二則連蕭嗣業這樣的名將都打了敗仗,安北一帶的形勢肯定會變壞,甚至安西、安東都護府境內都會受到牽連,附從阿史德溫傅、阿史那奉職叛亂的部落肯定會越來越多,如果朝廷不馬上增派大軍討伐,那形勢很可能沒辦法收拾。

因為吐蕃人在青海被我大唐軍隊擊敗,安西境內的吐蕃人退了出去,安西境內的突厥人也老實下來,安西一向是突厥人叛亂最多發的地方,大唐的朝臣們都認為,安西安定下來,那其他地方也不會有亂事。即使叛亂起來的時候,他們也認為只要大唐軍隊一進剿,叛亂軍隊就會土崩瓦解。

現在這樣的情景,是所有人沒有預料到的,這讓作為皇帝的李治大感失面子,大唐的權威受到挑戰,不用雷霆手段平息叛亂的話,很有可能其他地方的叛亂會接連而起,甚至殘余的吐蕃人都可能趁勢攻擊我邊關,這是包括李治及武則天,還有大唐所有的官員都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