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春

第九十一章 民生之策

ps:看《》背后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李晨跟著武則天來到了偏殿,這里已經有一個軟榻準備著,放了一些靠枕。

邊上同樣有一個暖爐,軟榻前面的案幾上放著茶水點心,武則天走過來后,也就在上官婉兒和武團兒的服侍下,躺到了軟榻上。

武團兒再拿一床厚毯子替武則天蓋上,然后與上官婉兒一道站在邊上待命。

“你們兩個先退下吧,”武則天躺下后,沖上官婉兒和武團兒揮揮手。

“是,娘娘!”兩人輕輕地答應了聲后,也即離開。

兩人離開之前,都沖李晨看了又看。李晨只能沖她們笑笑,不敢說什么。

“李晨,看樣子你與婉兒和團兒都很熟了,”武則天一副玩味的樣子看著李晨,很隨意一般地說道:“她們兩個長的都挺美的吧?”

“嗯,她們都長的挺漂亮,”李晨迎著武則天那怪怪的目光,并沒有任何的驚慌,而是很老實地說道,“而且她們都很有靈氣,不愧是皇后娘娘身邊的人。”

武則天以手支著脖子,側躺在軟榻上,臉上帶著微微的笑,“俊男靚女,相得益彰。李晨,她們中的哪個,你更喜歡?”

武則天這話讓李晨頓時覺得有點不自然了,但他還是嘿嘿笑著,不直接回答:“她們兩人都是人世間罕見的美女,每次看到,都覺得眼前一亮,很養顏。當然她們和娘娘你相比,還是有一定距離。她們長的太青澀,完全不能和娘娘這種成熟的風韻相比。每次看到娘娘,頓時覺得眼睛都亮起來。可惜我生的遲,也剛剛來長安,沒想到娘娘年輕時候的標致模樣,真是太遺憾了。”

李晨說著,還很感慨地嘆了口氣。

李晨這話,頓時讓武則天心花怒放,她也沒再計較李晨和上官婉兒及武團兒的眉來眼去,而是很認真地問李晨:“李晨,你真覺得我現在依然漂亮?”

“那是當然!”李晨沒有任何一點猶豫就點頭承認,“娘娘是我見過的女人中最有風韻,最有魅力的一個,真想不出來娘娘年輕的時候,是如何的迷人。”

其實說這話的時候,李晨有點雷到了自己,但他依然一副很認真的樣子,仿佛在說一條真理一樣,而且說話時候,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著武則天。

武則天被李晨的話,還有他的注視弄的有點臉發燒,但她心里卻是很高興。沒有一個女人,是不喜歡男人贊美她們的,武則天也是一樣。更何況現在武則天身份高貴,沒有人敢在她面前說這些胡話。

她喜歡有人稱贊她年輕,美麗,這是女人的虛榮心作祟,李晨今天這么直白地說她長的好看,甚至比上官婉兒和武團兒都要出色,如何不讓她開心?

“李晨,你真的會恭維人,本宮都被你說的真的以為自己還年輕漂亮,”武則天說著,又微微嘆了口氣,“唉,可惜啊,本宮是真的好了,怎么能與婉兒和團兒這樣年輕的少女相比?”

“娘娘,你與她們站在一起,旁人根本分辨不出你比她們年長,如果不特意說明,肯定認為你們年齡相仿。娘娘真的是駐顏有術,歲月未曾在你臉上留下任何痕跡,”李晨依然說的很認真。

武則天徹底被李晨逗開懷了,笑的花枝亂顫,“李晨,你這個人真的很壞,盡會挑些本宮喜歡聽的話來說。好了,本宮知道自己不年輕,也不好看了,你就別說這些恭維的話,我們說正事。”

“是,娘娘!”李晨依武則天的吩咐,在軟榻邊坐下,所坐地方與武則天大概有兩米左右的距離。

“李晨,今年天下頻繁遭災,百姓游離失所者很多,本宮甚是內疚。”武則天微微直起了身,“本宮已經決定,來年要進一步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改善民生,造福天下百姓。不過本宮是一個女流之輩,想不出更多有利于民生之計,你年輕,腦子靈活,懂謀略,相信你一定能給本宮以驚喜。”

“娘娘,那微臣就胡亂說一些,要是說的不對,娘娘請莫怪。”

武則天沖李晨擺擺手,“本宮前面已經說過了,你盡管說就行了,說錯了本宮也不會怪你什么。”

“讓天下百姓能吃飽飯的辦法,說白了就是增加糧食的產生,”李晨端起面前的熱茶,喝了一口后,這才繼續道:“微臣認為,增加糧食產量的方法有幾個:一則開荒種地,增加可耕種的土地面積,二是改變耕作方式,三是改善種植結構;四是加大開發南方力度,特別是江南地區的開發。”

李晨一通話,頓時讓武則天震驚,興致馬上起來,她沒想到,李晨竟然一下子說出四點來,而且這四點聽起來,并不是隨口胡說,而是經過考慮得出來的,當下馬上催促:“你詳細說說。”

“開荒種地,增加可耕種面積,相信這娘娘也肯定知道,微臣就不多說了!微臣就說說后面幾點吧,”李晨又喝了口茶,潤潤喉嚨后,再道:“改變耕種方式,這一點其實可以做很多改進。據微臣了解,現在天下的耕種方式很粗糙,沒有精耕,水稻也不育秧,而且大多地方一歲只有一熟。”

“粗耕情況下的種植,作物長勢肯定不會好,收成自然也差,秧苗經過精心培育再移種,產量同樣比撒種要高,如果這幾點改善一下,糧食的產生肯定會馬上提高。還有,現在一年一熟的種植方式太浪費土地,南方很多地方,一年完全可以有好幾熟。這一點可以與我剛才說的第三點結合起來。”

“現在的種植方式,基本就是一年麥,或者一年稻、豆、粟等作物,除了土地拋荒嚴重外,種植結構也不合理,不能利用作物間的互補。其實麥子和水稻還有豆、粟,他們生產的季節不盡相同,完全可以錯開來種植,麥子收割后,再種水稻,或者水稻收割后,再種麥子或豆。如果一年兩季作物,那一畝地的產出肯定比一年一季要多的多。江南及嶺南以南,一年到頭天氣暖和,很多地方一年可以種三熟。一年幾熟,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肥效,更可以大幅度增加作物產量。”

這些方面的知識,李晨同樣是在穿越前,翻閱歷史書籍時候學到。史書記載,唐朝時候耕種技術還比較落后,并沒有精耕細作,大多地方都是一年一熟,一家即使有幾十畝甚至上百畝田地,但產出還經常吃不飽肚子,這讓李晨很震驚。

放眼后世,即使并沒有大規模機械化耕種的南方,在七八十年代聯產承包后,就這么種植,全家吃飽肚子,那是完全不成問題。要知道,后世時候人均土地面積是唐朝時候的十幾甚至幾十分之一。李晨父輩時候,一個成年人能分到的土地,也不到兩畝,而唐朝時候,一個成年人至少有幾十畝,甚至上百畝。

而據李晨的父輩們講,以前他們上山下鄉在農村干活的時候,種植技術與古代基本沒多少區別,用鋤頭犁地,人工插秧及其他播種,化肥很少,大部都是農村里的有機肥,成熟了都是用鐮刀收割,最原始的辦法脫粒。可以說,七八十年代的南方農村里,耕種技術與唐朝時候并沒有質的差別。

差別比較大的,可能是種子經過改良,再還有一些水利設施的修建。李晨認為,如果唐朝時候耕種技術稍稍改變一下,再改一下種植結構及方式,那糧食的產生肯定會大幅度增加,至少能吃飽肚子。

聽了李晨所說,武則天非常驚訝,她怎么都想不到,李晨竟然如此能說會道,對這方面的情況這般在行。刮目相看的感覺瞬間產生,不過她也很疑惑,微皺著眉頭說道:“李晨,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的?本宮原本覺得,你是個五谷不分的人,對農事方面,了解不多,沒想到你竟然能說這么多。”

李晨已經想好了如此回答,當下略帶不好意思地說道:“娘娘,這都是微臣的師父所教。師父是南方人,從小在田里勞作,后來因故走離開了家鄉。他是位得道高僧,在云游天下的過程中,明白了很多。他把這些道理都教授給了微臣,而微臣聽了這些事后,認真去考察了一下,覺得非常有道理。今日娘娘問起來,也就斗膽一說了!”

“原來如此,”武則天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看來你師父真是位高人,可惜這樣的人竟然未得朝廷重用,唉,真是浪費了人才也。”

李晨所說他師父是得道高僧,武則天并不很懷疑,她清楚,這世上,能者非常多,許多人并沒有入朝為官的打算,就像一代神醫孫思邈一樣。這樣的高人,教授出來的弟子,都是能者。

高手在民間,這一點武則天完全相信,李晨說他所說都是師父所授,武則天也沒過多懷疑。若不是高人所授,武則天不相信李晨年紀輕輕懂這么多。

“娘娘,微臣覺得,剛才我所說這些,如果得到改善,肯定能利于天下民生!”

“說的挺有道理,這樣吧,你回去后,把今天所說的所有觀點,都寫份文字呈上來,給本宮看看。你繼續說,本宮知道你還有許多觀點沒說出來!”

“是!”(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