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春

第十二章 競武大會

李晨騎著那匹非常引人注目的大白馬進城的時候,受到了守城軍士的圍觀。

他們已經聽聞今天早上有一個少年人,馴服了刺史王方翼都沒有馴服的那匹烈馬。而且,這個馴服了烈馬的少年人,就是當日憑一己之力殺退吐蕃人,解救了突騎施使團的英雄。

這個時代的人,特別是當兵的人,最崇拜的就是英雄人物。在知道李晨是何人后,他們無不流露出敬佩的目光,李晨牽著馬走過城門洞的時候,這些兵丁們都上前行禮,以示尊敬。

那名帶隊的旅帥,還上前將進出城的那些百姓趕到一邊,為李晨讓路,還堆著笑容上前套近乎。

出城一趟再進城,竟然享受到了這般待遇,李晨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

他很享受這種待遇,被人關注的感覺挺好。

穿越前,李晨在校園里就是風云人物,習慣了被人關注。只不過穿越過來后,跟在老和尚身邊生活,除了少數幾個人,并不被人關注,有點失落。今天重新找到這種感覺,他也沒介意那些軍士的身份,呵呵笑著與他們套近乎,說客套話,惹的那些軍士一個個激動不已。

這情景讓跟隨在李晨后面進城的王單和吳羽也挺驚嘆,他們心里暗自嘀咕,他們的這位“小主人”,看樣子與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李晨回到刺史府的時候,王方翼已經回來,不過有要事在處理。李晨原本想找王方翼說一下情況,準備先行離開,去長安。王方翼現在忙事,他也不去打擾,準備先回房休息一下。

李晨所住的房間是刺史府的別院,位于刺史府的正西面。

刺史府是肅州城內最高大最雄偉的建筑,這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畢竟肅州城是邊關,萬一有戰事,城被攻破后,刺史府將是守軍的最后一個防守據點。李晨將“追風”交給刺史府的小吏去照顧,往房間方向走的時候,老早在等他回來的烏珠蹦蹦跳跳地找來了。

“李公子,你終于回來了!”烏珠一臉的興奮,又有點埋怨,“我等你老半天,你跑哪兒去了?”

“得了匹良馬,興奮得緊,就多跑了些地方!”李晨并沒將遇到兩名同伴的事告訴烏珠,他還在尋思該怎么將那兩個人名正言順地安排在自己的身邊。他笑著招呼烏珠到他房間內坐,兩人一起進屋后,再道:“烏珠,今天你跑了久,我都怕你累著,畢竟你的傷未完全復原。”

“已經無大礙了,”烏珠站在李晨的面前,洋溢著青春氣息的俊美臉上有點稍稍的羞澀,“李公子,這幾天天氣好,我的身體也好了很多,你有空帶我去城外玩玩吧,反正你的大白馬很神駿,帶我們兩個人跑都沒問題。”

“額!”烏珠這話讓李晨愕然了一下,這個女人,還真的熱情,太主動了一點吧?難道今天上午時候兩個人一起騎馬時候發生的事沒有嚇倒她,反而讓她更起了興趣?當下也只能含糊地回答:“烏珠,看情況再決定吧,你身體未完全康復,這幾天還是要多休息,早點康復,可以早點除去麻煩。”

“你說的也對,”烏珠想了一下后,也認同了李晨的話,“那我再靜養兩天,等傷完好了,你再帶我到附近去玩!”

“好吧,”李晨也馬上答應。

烏珠沖李晨露出了一個燦爛的笑容,又似突然想到了什么一樣,很有興致地對李晨說道:“對了,我聽刺史府中人說,過兩日,肅州城要舉行競武大賽,選擇勇武之士,你想不想去試一下?”

“競武大賽?”李晨愣了一下,“還有這回事,我怎么沒聽說過?”

“我也只是聽府中人說,具體的事情還要問王刺史才清楚!”

“要真是有這么一回事,那倒可以去試試,”李晨起了興趣。如果真的有競武大賽,那他可以去參加一下,說不定會一鳴驚人,擊敗所有人,再獲殊榮。

只是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不清楚,還是找機會問問王方翼吧。

李晨準備晚上時候去找王方翼問詢一下,不過還沒到晚飯時間,王方翼卻親自來找他了。

一番客套后,王方翼也馬上說明了來意。“李公子,過兩日,肅州將舉行競武大賽,不知道你是否有興趣參加?”

“哦?競武大賽?”李晨眉頭挑了挑,他原本想找個機會去問王方翼這件事,沒想到對方卻主動找上門來說這事了。當下好奇地問道:“為何要舉辦競武大賽?”

什么事情都不會無緣無故發生的,作為肅州的最高軍政長官,王方翼做出這樣的安排,肯定有其目的。李晨想到了前些日子吐蕃人襲擊突騎施使團的事,一個念頭馬上冒了出來:“難道是想招募更多的勇士入伍從軍,與吐蕃人作戰嗎?”

“朝廷前些日子下發了‘令舉猛士敕’,廣招勇士,不問布衣及仕宦,只要是勇武之士,都可以入募從軍,”王方翼苦笑了一番,直視著李晨,悶聲說道:“想必你也清楚,如今青海局勢緊張,吐蕃連番入寇,大非川一戰我大唐兵敗后,青海的局勢不容樂觀啊!”

“原來是這樣!”聽了王方翼的話,李晨馬上想到了他曾經看到過的一段歷史,那就是大唐與吐蕃之間的“青海之戰”,這場規模巨大的戰役他已經記不清發生在什么地方,但他知道,這場戰大唐軍隊損失慘重,損失了數十萬軍隊,一個姓劉的工部尚書都當了吐蕃的人俘虜。

可以說,這是自大唐建立以來,大唐軍隊遭遇到的最大的敗績,也徹底改變了青海的局勢,導致青海幾乎全部落入吐蕃人之手。

在大非川兵敗之前,大唐軍隊幾乎是天下無敵的代名詞,在一大群名將的帶領下,唐初時候的對外戰爭無往不勝,滅東突厥,平吐谷渾,高昌、西突厥、薛延陀、高麗、百濟、蔥嶺及其他西域諸國先后臣服于大唐軍隊的鐵蹄下,吐蕃人也在松州城外被打的灰頭土臉。

大非川戰役,一代名將薛仁貴,率五萬精兵出征吐蕃,遭到吐蕃人優勢兵力的合攻,最終慘敗。這次戰役,吐蕃人也遭遇慘重的損失,不敢趁勢進攻,可以說,大非川戰役的后果并不是非常嚴重。

但大非川戰役后面的青海之戰,卻讓青海的大唐軍隊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一度使青海及整個西域的局勢岌岌可危。有人以這是大唐與吐蕃之間較量的分水嶺來形容此戰,足見其影響之深遠。

這場戰役,大唐軍隊的指揮官是一個叫李敬玄的宰相,是個基本不懂軍事的文職官員。這個對文職官員人為何會來青海領軍呢?那就關系到朝中權力的爭斗。

李晨記的,原本是劉仁軌在青海坐鎮指揮,與吐蕃人對抗的。劉仁軌威名遠揚,吐蕃人不敢輕舉妄動。但朝中的宰相李敬玄與劉仁軌有私怨,對劉仁軌上奏的事,經常故意刁難,徹底惹怒了劉仁軌。劉仁軌上奏朝廷,說青海之局勢,只有李敬玄這位能人能化解。

皇帝李治最終接受了劉仁軌的奏議,以李敬玄坐鎮指揮青海之兵事。

但李敬玄不懂兵事,戰爭開始后,又是瞎指揮,先鋒人馬遭到吐蕃人的伏擊后,又不及時求援,而是下令全線撤退。因為李敬玄的無能,最終導致了大唐與吐蕃之間青海之戰的慘敗。

這些是李晨穿越之前一些歷史資料中看到的記載,不過在穿越過來后,他并沒有聽到最近大唐軍隊與吐蕃軍隊之間在青海發生什么大規模的戰爭,也沒聽到大唐軍隊遭到慘敗。也就是說,這場影響深遠的戰爭,還沒有發生。

李晨在后世時候研讀史書時候也看到過另外一點,那就是在這場戰爭發生之前,大唐朝廷下發了《舉猛士詔》,向天下廣募勇武之士,準備對吐蕃人發動全面的進攻。

結合他所知道的歷史知識判斷,現在的時間點就是在青海之戰發生之前。

王方翼剛才所說的《令舉猛士敕》就是歷史書上所寫的《舉猛士詔》。

還有一點李晨可以確定,現在距離青海之戰發生的時間肯定不會多了。因為想到了這么多,李晨在沉默了一會后,突兀地問了一句:“王刺史,現在主鎮青海軍務的是何人?”

王方翼在說話間一直留神查看李晨的神情變化,他發現,李晨在聽了他的話后,一副驚疑不定的神色,好似正在想什么事情。他不動聲色地觀察,卻沒提防李晨突然問了這么一句。

這句話問的太讓人吃驚了,王方翼不由的動容。

不過他心境到底沉穩,不動聲色地回答道:“如今坐鎮青海的是尚書左仆射劉公,他以洮河道行軍鎮守大使的身份做鎮鄯州,全面調度青海的軍務。怎么,李公子對此有何高見?”

“尚書左仆射劉公,那就是劉仁軌?”李晨疑惑地問了一句后,馬上覺得自己問的不妥當,對劉仁軌這樣得高望重的朝中重臣,直呼其名,實是失了禮數,當下趕緊跟進了一句:“劉公威名遠揚,吐蕃人一定畏懼,有他坐鎮青海,定不會有事。”

李晨這明顯與身份不合的話,讓王方翼起了興趣,他并不急著問李晨愿意參加競武大賽否,而是將話題叉了開去,“看起來李公子對青海的事務看來非常關心,今日某也沒太多事,就與你一道討論一下青海的事,不知公子是否有興趣?”

“當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