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猜測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騎著青牛的豬書名:
方洪的話,也讓下面的學生議論紛紛,不過大多都是在幸災樂禍。方府的那小子,游手好閑是出了名的,你竟然說你全都背上了,那不是在瞎扯淡嘛,一會兒就等著被先生收拾吧。
而剛剛還唉聲嘆氣的**,心里頭也好受了一點,看來有人要跟自己一起受罰了,而且,他這大話說的也太夸張了,懲罰估計要比自己重多了。
“不得喧嘩。”先生輕輕的咳嗽了一聲,然后掃了在場的學生一眼,霎時間,整個教室變得鴉雀無聲。經過剛剛的抽背,他已經在學生之中建立起了威望。
“你可知道,欺騙師長,那是大錯?并且,剛剛已經有了前車之鑒,你若是再犯,那懲罰可就不會輕了。”先生看了方洪一眼,語氣有幾分加重。
“先生盡管抽背便是,我又不像那些庸人,學習了這么多年,連個基本的文章都背不上。”方洪滿不在乎的說道,他這句話的打擊面太廣了,在場不少學生都對他怒目而視,你在說什么呢?你在說誰是庸人?
“好,你開始背《中庸》第十二段,君子之道。”先生也不知道方洪想要耍什么花樣,但是,既然方洪提出要背書,那他也不能攔著,便選了一段問道。
《中庸》和《大學》兩部經典,論起晦澀程度,要超過《論語》和《孟子》,所以,這學堂里能背出來的,不超過十個。先生一開始就選擇一個比較難的,就是想讓殺殺他的威風。
“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之焉。”方洪張口就來,吐字清晰,流暢至極,連一個磕巴都不打,便是先生自己,都不敢保證自己背的比他好。
“這怎么可能?難道情報有誤?”先生面上不動聲色,但心頭卻泛起了驚濤駭浪,方大元難道知道上頭在窺探他,所以故意讓自己的兒子做出紈绔姿態?
很快,方洪這一段君子之道便背完了。除了先生很驚駭之外,便是其余的學生,也都張大了嘴巴,一副不可思議的樣子。
方洪得意的看了一眼這些目瞪口呆的吃瓜群眾,小樣,我說你們是庸人你們還不信。真的,說實話,要不是怕傷及你們自尊心,我本來是打算說你們廢物的。
“咳咳,那你再背《大學》第十段所謂治國。”在沉默了一小會兒之后,先生懷著一絲復雜的情緒看了一眼方洪,然后才繼續的說道。
“所謂治國必先齊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方洪同樣是張口就來,從出生開始,他就不知道什么是低調,有了這么一個露臉的機會,他又怎么會放棄?
這一次,先生的心里有了準備,倒是沒有多少吃驚的意思。而他的心思,則是飄到了更遠的地方。
“方大元此人城府太深了,我們竟然都被他給騙了,若不是今日碰巧發生此事,怕是我們還被他蒙在鼓里呢。這件事怕僅僅是冰山一角,他隱藏著的東西,到底還有多少?”先生心中忽然升起了一絲警惕之意,如果方大元真的有如此可怕,那他得快點行動了,不然很容易就被人看出馬腳來。
“好,你的水平我已經知曉,你先下去吧。”先生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多少心思放在方洪身上了,便揮了揮手,讓他離開。
“先生,你還沒有點評呢。”方洪用嘴努了努,目光停留在了先生手中的小簿子上。先生的面上微微的一僵,然后提起筆,在上面寫下了方洪的名字,在名字的后面寫了一個“良”字。
這是最高的評價了,學堂的課業評價分為四個等級。從上往下,分別是“良”、“可”、“中”、“劣”。
“謝謝先生。”方洪面上立時笑瞇瞇的,大步帶風的就走下去了。他掃了一眼四周的學生,看著他們面上的震驚神色,眼神里仿佛在說,你們這些渣渣。
“洪哥兒,你這是怎么做到的?”方渠和孫安二人直接就給傻眼了,洪哥兒這么久沒來學堂,怎么變得這么生猛了?
“其實真很簡單啊……”方洪神神秘秘的湊近了二人身邊,悄聲的說道。
“啥?”二人立時把耳朵豎了起來,難道洪哥兒有什么背書的好辦法?那可得好好的記下來,以后背書就不用發愁了。
“其實這很簡單,我的腦袋比你們好使。”方洪指了指自己的頭顱,十分認真的說道。
他這話一出,二人的臉立馬變成了鍋底一般,黑的不要不要的。滾犢子,這種不要臉的話也說的出口。
他們不知道的是,還真的是方洪的腦子比他們好使。剛才先生抽背,了解學堂里學生的進學情況。那些學生背書的內容,可都被他完完全全的記在了腦子之中。生搬硬套誰不會?
當然,他也不是知曉蒙學和四書的全部內容,畢竟先生只是在抽背的,肯定有一些文章沒有讓學生背。但這也不妨礙方洪裝大頭蒜啊,說大話誰不會,反正也不收稅。就算被戳穿又如何?憑他的臉皮,連箭矢都射不穿?
至于會不會把他逐出學堂,太好了,這正好遂了他的心意。
“好了,各位的情況我也大致了解了,上午的課業便到這里了,放堂。”先生看了看時辰,便拿起了簿子,朝著外面走去。
“放堂咯。”這些學生都是少年和孩童,本就不是能坐得住的年紀,一聽下課了,個個歡呼了起來。
學堂處于村子的最東邊,離村子有一段距離的。所以,中午放堂之后,學生是不可以回家的,只能在學堂里面用餐。
很快,這些學生便一個個的拿出了食盒,準備吃飯。這個時候的人,多是兩餐制,辰時和申時的時候會吃飯,這兩頓是正餐。而到了中午的時候,有條件的人家,會稍微吃些糕點,墊一下肚子。
雖然按照朝廷規定,十六歲以下和八歲以上的必須讀書,但很多貧苦的人家因為交不起束修,是不會來上學的。所以,學堂之中,能夠進學的學生,多是家中薄有資糧的,他們自然有條件能在中午的時候多吃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