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后院是唐朝

第二百五十六章 暗流

“對了,探礦隊有什么消息了嗎?”準備離開的時候李愔突然問道,他想著也該收手給李元昌一點顏色瞧瞧了。

佟玉道:“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四個煤礦,規模都不小,照片也都拍了回來。”

李愔點了點頭,“那你們把具體的信息送到報社去,讓他們制作成報紙發往長安。”

“是,殿下。”佟玉點了點頭,又道:“說道照片的事情,桃園里的一個匠人倒正在研制的黑白照相機已經有了眉目,過不了多長時間恐怕就能制作出來了。”

“哦,是嗎?”對這個領域的東西李愔還是很感興趣的,為此他還專門購買了老式的照相機給桃園,讓他們拆解仿造,現在終于取得一些進展,“那放映機又研究的如何了。”

“這個倒是困難一些,主要在于膠卷的問題,現在工廠正在研究如何生產膠卷,只要膠卷能夠大批量生產那就基本沒有問題了,正如殿下所說,從無到有很困難,但是從有到仿制倒是容易一下,讓我們不必在一步步來。”佟玉感慨了一句。

說時幾人已經到了桃園的谷口,李愔道:“說得不錯,現在所有的東西都要以仿制為主,在仿制的基礎上再求創新,不必要再從頭開始了,那樣太浪費時間,也沒有意義,只要把具體原理知識掌握就行了,另外,既然有著這么先進的工業基礎,那么你就鼓勵匠人們進行仿造,把書本上,教學視頻里的東西變成實物,不要怕花錢,本王再窮也會把資金先給你們的。”

李愔的話讓佟玉心里暖暖的,他道:“殿下,有你這句話,佟玉就敢放手去干了,桃園一定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

拍了拍兩人的肩膀,李愔道:“你們回去吧,下次來本王給你們裝個好東西,也免得本王以后還得天天往這里跑。”

“什么東西?”杜平志對新鮮玩意一向最好奇,開口問道。

“無線電!”李愔露出一排潔白的牙齒,對唐朝落后的通訊系統,他已經感受到無比的蛋疼,無論是影衛的消息的傳輸速度,還是桃園,盛唐商會的信息的傳遞都非常麻煩,有了無線電,那么他就隨時可以聯系這兩個地方詢問情況,下達命令了,而且他也查了一下,在現代一個簡單的車載無線電就能達到五十公里,這若是搞個大一點的無線電臺,那豈不是可以覆蓋整個益州。

相視一眼,兩人都是一笑,他們已經研究過了科技的發展歷史,對無線電自然也不陌生,都是興致盎然。

回來王府李愔就開始著手無線電站臺的事情,不過在這之前他自己得學會如何使用無線電臺,于是趁著這段時間他打算回趟現代報名業余無線電的培訓班,掌握了無線電臺的使用再說……

自從王濤的信件從益州發出,四天的時間太原的王家的就收到了他的加急信件,而這個信件讓太原王氏頓起波瀾。

“怎么辦?蜀王殿下把樣一塊肥肉拋給咱們王家,是要還是不要。”作為王家的族長,王普在看到這信件以后頗為頭疼,接受怕得罪太子黨,不接受,這么大的誘惑擺在眼前,看著都讓人流口水。

正堂中坐著的都是王家有頭有臉的人物,在王家算得上是舉足輕重,此時王濤的信件在他們手中是一個個傳過。

“蜀王這是離間之計啊,分明就是想把五姓七望的聯合打破,讓他從中漁利而已。”堂下的一個老者說道。

“話是這么說,但如今蜀王勢大,就是太子也是畏懼三分,五姓七望聯合與他對抗,到現在一分利益未得,反倒是吃了不少暗虧,而且和盛唐商會的合作又讓一些新型的家族崛起,沖擊我們這些老門閥,再這樣下去,我們恐怕得不償失。”又一個人說道。

說話的兩個人都是族中頗具名望的長老,王普有些頭疼,顯然王家現在是分成了兩派,他看向坐在沒首的一個青年,他是王家青年一代中最杰出的家族子弟,叫王秉安,今年摘得科舉榜首,殿試上頗得李世民喜歡,“大郎,我見你皺眉深思,你可有什么建議。”

王秉安站了起來,他抿了抿嘴唇,沉吟道:“我從一開始就沒看好五姓七望的聯合。”

“哦,那你說說看,為何?”王普詢問道,王秉安的話正是說道他心坎里去了,七望聯合起來以后在煤炭的事情上就開始勾心斗角,出人出錢都是吵個面紅耳赤,沒有一點聯合的樣子。

王秉安輕笑道:“想必三國十八路諸侯征討董卓無功而返的事情諸位都非常了解了,其失敗的原因無非是為了各自的利益,不肯出力,甚至還相互給對方穿小鞋,最終人心渙然。”

“現在五姓七望的聯合也不過如此,還不是為了各自的利益明爭暗斗,這信中說的也很清楚,蜀王曾經允諾皇上幫助大唐其他地方發展,而在北方基本都是我們幾家的地盤,選也只能從我們幾家中選擇,況且蜀王也說了他和當朝王侍郎的關系很要好,這才考慮我們王家,若是王家不愿意他自是可以尋找其他的家族。”王秉安蹙著眉頭,“諸位長老,我們若不接下這塊肥肉,難道讓其他幾家得去嗎?到時候誰又能保證他們不和蜀王合作,畢竟這些東西的價值你們是知道的。”

“大郎的說的是,盧家現在本就對益州那面曖.昧不清,崔家現在也是分成了兩派,從益州回來的幾個崔家子弟都是極為擁護益州的蜀王,不斷在家族中勸說,目前又有一部分站到崔紹那邊去,若是李愔這時候再給一些好處,那崔紹很可能就會重新執掌崔家。”,一個長老說。

王普聞言點了點頭,“恐怕蜀王已經在打崔家的注意了,若是我們接受合作,至少不是一個人面對其他家族的,還有崔家陪著。”

堂中的長老聞言都是點頭贊同。

正如王普猜測的一樣,在王濤的書信抵達王家的時候,同樣有一封書信抵達而來崔紹的府中。

“蜀王這個決定真是及時雨,崔章你也看看!”因為崔家內部的爭斗,崔紹日夜憂慮,至今臉色還有些難看,但看到這封信以后,他心中的憂愁頓時去了一大半。

仔細看了一遍書信,崔章有些激動:“原來蜀王還沒有忘記我們,一直在籌備這件事,叔父不如現在就把這個消息放出去,這樣崔家的內斗也許就能結束了。”

“不,現在還不能,崔章,你們幾個從益州回來知道蜀王的強大,但是北方的士族,包括崔家內部并不了解,你應該明白將來就算是李承乾登基拿李愔也將是毫無辦法,而李愔想取而代之卻是易如反掌,所以,這次我們要讓他們看到益州的強大,這批東西運來以后就在我們的土地上種植,等到收獲的那一天,他們就明白了該站在誰的一邊。”崔紹正色道。

“是,叔父,這趟去益州買種子的事情就交給我吧,我一定會把事情辦妥的。”崔章道。

“好!”崔紹欣賞地看著崔章,若不是崔章幾個一直在支持他,他的日子更加難過,因此他對崔章是十分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