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利堅

第六十章 我們要感恩

“好像你們美國境內,非洲人很多!”安妮想了一下道,“不過我好像沒見到幾個。”

“黑人有黑人社區,白人有白人社區。”謝菲爾德簡單的解釋道,“一般不涉足到對方的社區,互相是見不到的,不過北方各州見到的黑人會更多一些,這不是因為北方的黑人更多,而是北方的黑人沒有被固定在一個地方,到處亂串。”

這特么也屬于我大美利堅自有國情在此了,安妮才來到德克薩斯感受的還不明顯。之所以沒見到黑人族群,是因為這邊的黑人群體比較老實。

早在南北戰爭之前,因為南方以種植園經濟為主,需要龐大的人力做勞動力。而這些勞動力的反抗是可以預料的事情,所以每一個種植園主幾乎都要配備能夠震懾反抗的武裝。聯防、民兵這種東西屬于正常,這也是為何南北戰爭,南方憑借只有北方四分之一的人力,打出了一比二的交換比。

南北戰爭之后,其實也并沒有區別,因為很快民主黨就在迪克西人的支持下,紛紛主導南方各州的州政府,一些列法案被紛紛通過。弗吉尼亞州就通過了法案,宣布種族通婚是非法行為,因為有謝菲爾德家族的存在,德克薩斯州很快進行效仿,一時間類似法律在南方各州紛紛通過。

“這種法案建立在平等而又秩序上,白人和黑人互相不干擾,同時也給黑人一個機會,讓他們管理好自己,證明自己有不依靠白人一樣生活的能力。”謝菲爾德搓著牙花子,他都覺得自己洗地水平跟不上這種法案的道德底線。

不過那能怎么辦?兩個族群外表相差太遠,不說是合眾國,就算是任何一個國家,主體族群也會看和自己外表截然相反的族群不順眼。只不過有人敢說出來,有人不敢說出來,完全沒有這種想法的人少之又少。

再者德克薩斯的法案已經算是很人性化了,畢竟有前輩出面干擾。以弗吉尼亞州的法案只是區分了白人和黑人,佛羅里達州率先宣布跨種族通婚為非法行為,并定義了人種的概念:任何人,只要是有八分之一及以上的黑人血統,就被認為是有色人種。這也就是一滴血法則的開始。

而德克薩斯的法案加上了拉丁族群。這就是進步,留下了轉圜的余地。

原定去新奧爾良的計劃不變,不過謝菲爾德留了一個心眼,讓馬丁路德金去找一些黑人護衛,到時候跟著自己一起去那邊。

“就是你們南方人,仗著自己的選舉權確立了法律,隔離了黑人族群。然后利用本來就持槍的傳統,讓黑人老實了下來?”安妮聽了半天,只提煉出來了這么一點有用的信息。

“話不能這么說,各地有各地的風俗。你以為楊基佬高尚多少么?只不過他們不說出口而已,我們迪克西人比較真誠,不喜歡就是不喜歡。”謝菲爾德大義凜然的強調道,“而且這不是壞事,有句話叫距離產生美。互不干擾其實挺好。”

謝菲爾德其實就希望合眾國永遠這樣下去,畢竟穩定大于一切,可他也知道這基本上屬于不可能的,因為一滴血原則這個法案,幾乎就注定了白人隔絕了同化其他族群的可能。有一點黑人血統都算是黑人,這樣下去黑人族群只會越來越大,白人會越來越少。

要是共和國的人也這么認為,大唐帝國那真的只能算胡人王朝了。

“我又沒說這樣不對!”聽到謝菲爾德的辯駁,安妮聲音一弱委屈道,“就是隨便問問。”

“其實這個問題要解決,還指望歐洲移民的加入!”謝菲爾德這么說,這也是唯一解決的辦法,不過現在不行。現在合眾國經濟不好,經濟不好的時候,人就會排外,而在這個時間段,應該是合眾國公民最為排外的時刻,已經到了不區分是白人、黃種人、黑種人的地步,就算是歐洲移民,一樣會引起合眾國公民的反感。

想要歐洲移民確保合眾國的主體族群不出問題,那歐洲就別想過的好。不但要戰爭不斷,就算是停止了戰爭,也不能讓這些歐洲國家的經濟變得舒適。只有窮國才會不斷的繁育后代。為了合眾國的昌盛,最好歐洲都變成波黑。

謝菲爾德本人也不喜歡合眾國民族太復雜,原因多簡單,光是對白人群體洗腦只需要一套說辭,而對三大族群洗腦,要準備不同的說辭。這些說辭甚至會自相矛盾,和稀泥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要是只有白人族群,忽悠起來就容易多了。

謝菲爾德帶著黑白分明的兩隊保鏢,這次真的是去出門看一下老子的江山,安妮則面露古怪之色嘟噥道,“敖薩德?都柏林?哈布斯堡?”

“你們歐洲人不是說合眾國是假貨帝國么?說的沒錯,這都是德克薩斯的城市,看這個城市的名字?沒錯,謝菲爾德,那是臨近印第安領地的牧場,我家在德克薩斯的第一塊牧場。”謝菲爾德指著地圖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吹噓道,

“還有這事?”安妮一雙明媚的眼睛睜的老大,對謝菲爾德的說辭感到十分好奇。

“那當然,從前印第安人接待了五月花的歐洲移民,我們這些強盜的后代一定要感恩。”謝菲爾德瞟了安妮一眼,“所以在打仗的時候,要讓印第安人和我們并肩作戰。”

回到德克薩斯的謝菲爾德,重新換了上草帽背帶褲,西裝革履不太合適這里的環境,不過安妮是法國人,還不需要入鄉隨俗。

“工廠的設備一定要革新,歐洲方面的技術人員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到達。”謝菲爾德在廠房當中指指點點,就好像自己真是這方面的行家一樣。可實際上他的所學和工廠毫無關系,甚至連神學學位都是買的。

謝菲爾德的不遠處,一個帶著帽子身上有油污的孩子正在努力的搬運零件,稚嫩的臉上充滿了疲憊,似乎一切和自己無關。

“機械的革新會讓工人們更加舒適!”穿著白色長裙的安妮在一旁補充道,指著勞作的童工道,“這樣才會產生更大的利潤,工廠和工人的關系,最好是互相感恩。我們同樣感恩于工人們的付出。”

請記住本書域名:。小說中文網手機版閱讀網址:.xsz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