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共和國的崛起十一__歷史小說_書客居
第1165章共和國的崛起十一
第1165章共和國的崛起十一
小說:、、、、、、、、、、、、
打發走了馬人望和馬植,耶律延禧又把北院樞密使兼行宮都部署蕭奉先,行宮副都部署蕭陶蘇斡和御營都統蕭兀納等契丹心腹全都喚到了御帳,一起商議進軍旅順府的布置。
“陛下,那野已經在遼河上建好了鐵索浮橋,還在遼河兩岸修了橋頭堡。橋頭堡內還布設了旋風砲和床子弩,可以確保遼河不被武好古的戰船突入了。”
幾個人剛一進大帳,蕭奉先就報告了一個好消息。是他的兒子蕭那野在辰州境內的遼河河道上搭建了一座用來封鎖河道的“鐵索浮橋”,用兩根碗口粗細的鐵鏈拴上百艘木船,連成了浮橋,橫亙在遼河之上。同時還在浮橋的兩頭,各修了一座相當堅固的橋頭堡。橋頭堡內還布設了用來封鎖河面的發石機和床子弩,還駐守了數千契丹騎兵。他們可是隨時反擊企圖在遼河河口地區登陸幽州軍。
“好!”耶律延禧滿意地點點頭,“在陸地上,我大遼總有辦法和幽州賊抗衡的,現在所憂慮的只是遼河。朕駐蹕辰州,也是為了防御幽州海賊。現在遼河已經封鎖,總算可以放心一些了。”
耶律延禧駐蹕辰州的目的其實有兩個,一個當然是針對馬人望、馬植的,得把他們的馬家軍押上戰場!
第二個目的則是整飭辰州的海防。耶律延禧也不傻,當然知道幽州海軍大大的厲害!在陸地上,遼軍還可以仗著人多馬多和幽州軍周旋。可是在海上,別說幽州海軍了,就是宋朝的海商海賊也能吊打遼國的水師。
所以辰州海防必須要加以整飭,要不然耶律延禧的大軍一旦深入遼東半島,武好古的海軍就能在他屁股后面登陸了!
而辰州海防的重心又有兩個,一是遼河入海口;二是辰州的海港。
此時遼河的通航能力很強,不在長江之下。幽州海軍直接能沿著遼河深入遼東腹地,所必須要加以封鎖。
而辰州就更不用說了,就是個商埠海港,一旦被幽州軍占領,后果更不堪設想。
“陶蘇斡。”耶律延禧接著又點了突呂不部出身的蕭陶蘇斡的名。突呂不部是契丹腹心部落之一,但并非皇族后族部落。能以突呂不部出身,爬到行宮副都部署這樣的高位,自然是有幾分本領的。
這位蕭陶蘇斡就是一步步從底層往上爬起來的,從筆硯小底開始,一步步爬到如今的高位。期間還幾起幾落,還在當過多年的馬群太保,在漠北滑水馬群司和漠南馬群司任職——這可不是個飼養員的活兒,而是得和草原上的各路盜馬賊打打殺殺。能干下來的,都是有點本事的。
“臣在。”陶蘇斡出班應答。
耶律延禧瞧了他一眼,高大粗壯,花白的須髯好似鋼針一般,一張飽經風霜的面孔棱角分明,一看就是個能耐住挫折,不容易被擊倒的漢子。
“朕南下后,將辰州交你防御,給你一萬部落軍的勇士。”延禧道,“辰州乃是后路要沖,萬萬不可有失,明白了嗎?”
“臣敢以向上首級擔保辰州不失。”蕭陶蘇斡大聲回答。“不過臣還想討要一支精兵。”
“說吧,想要哪支兵馬?”耶律延禧問。
“臣想要順國女直的騎兵。”
順國女直是按出虎水完顏部的近鄰,和完顏部長期不和,自然也沒有跟隨完顏部起兵反遼。在蕭嗣先、蕭撻不也兵敗寧江州和黃龍府后,順國部的首領阿鶻產、趙三就率部跟隨遼軍南走。現在也到了耶律延禧軍中,雖然只有數百騎精銳,但卻是一支不容小覷的勁旅。
“好,朕就讓趙三率300順國女直的騎兵跟隨你守辰州。”耶律延禧沒舍得把所有的順國女直騎兵都交給蕭陶蘇斡,只給了一半。而將阿鶻產的300騎帶在了身邊。
他接著又對蕭奉先說:“奉先,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此番大軍南下旅順,怕是要持久苦戰。數十萬人的糧草供應,是萬萬不能有差錯的。朕現在就將此重任托付給你了,務必在一個月內,將囤積在辰州的糧食和草料,分出一半運往軍前的復州城。只要兵糧足備,咱們總能把幽州軍耗死在遼東!”
“臣恭領圣旨。”
耶律延禧選擇旅順為進攻目標,其實還存著拼后勤的想法。他雖然出動了四十萬大軍,但是背靠遼河流域的大糧倉,在后勤供應上是有一點優勢的。
而武好古雖然控制著海路,但是燕地素來缺糧,本身也需要從遼東買糧。在耶律延禧決心攻打旅順之后,遼糧海運的路線,自然被完全掐斷了。沒有了一年二百多萬石的遼糧,武好古的幽州必然會缺糧,也許就沒有足夠的糧食可以供應遼東前線了。
這樣,耶律延禧就能依靠持久戰把武好古的幽州耗干凈!
安排好了辰州和遼河河口的防務以及搬運糧草的事宜,耶律延禧終于可以放心南下旅順府了。
大遼天慶二年八月初一,耶律延禧的御帳從辰州開拔。在超過二十萬契丹、渤海和漢人兵將的護送下,浩浩蕩蕩的南下。僅僅用來三天,在八月初四,就抵達了緊挨著旅順府的復州城。八月初五,象征著大遼天子的日月神纛,便高高矗立在和大黑山遙遙對望的筆架山之上。
就在耶律延禧駐蹕筆架山,超過三十萬遼兵壓向旅順府的同時,遠在幽州的武好古,卻遇到了一個出人意料的麻煩,而且還不小。
兵太多了!
準確的說不是兵多,而是前來應征的壯士太多了!
武好古本來以為只有幽州的小公民們會挺身而出,保衛幽州共和。他們畢竟是幽州共和政權的小主人和接班人,他們不保衛誰來保衛?
可是出乎他的預料,在幽州屬于被統治階級的貧下中農,也都爆發出了極大的熱情。哭著喊著要保衛共和,要去和契丹人拼命……
在幽州各地設立的募兵點前,全都是排著長隊,興高采烈的貧下中農,人數肯定超過了二十萬!如果算上應征的騎士、府兵和應募的“小主”,幽州軍的總兵力恐怕都能靠近四十萬了。
這下真不知道是遼兵比較多,還是幽州軍比較多了?
“大王,這個是好事兒啊!兵多好打仗嘛,而且這是人心所向啊!”
“大王,裝備的事情好辦,減省一點便是了。鐵甲配不齊就用紙甲湊合,天津鐵不足就用武州鐵打造兵器……能用就行了。”
“軍餉也不發愁,共和府已經發布通告了,凡是非點集的騎士、府兵,一律不發軍餉。可是應征的勇士一點都不少,看來都是真正擁護共和政府的好漢子!”
“是啊,咱們可不能寒了壯士的心啊!盡可能多招點兵,大不了分幾路出擊!”
共和執政府的議事廳中,三司六房六監的頭頭們正七嘴八舌發表著意見。都是一個意思,要把擁護共和的幽州貧下中農都招募進軍隊。
管他四十萬還是五十萬……打天下還嫌人多?
而且幽州的貧下中農都熱愛共和,覺悟那叫一個高啊!沒有軍餉也肯入伍,你還有什么話說?
那邊陶節夫和張克公可是出了高價在募兵,可有幾個幽州人去應募的?寥寥無幾啊!
這說明什么?說明共和主義得人心啊!人民群眾都心向共和了,誰能忍心把他們往萬惡的君主專制的火坑里推?
肯定不能啊!
“可是咱們沒有那么多糧草啊!”
武好古眉頭微皺,提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
按照原本的計劃,幽州軍在征募到“小公民”和一部分騎士、府兵家的大兄弟(年長的弟弟)后,總兵力(包括輔兵)應該可以達到二十多萬。
可是現在起碼四十萬,多一點就奔五了。
錢的事情還好,非騎、府兵不發軍餉就是了。兵器也能湊合。可是飯要給人家吃啊!
因為耶律延禧封鎖了辰州港和遼河,造成了幽州糧食供應偏緊。必須動用庫存維持幾個大城市的供應。
如果軍隊數量比計劃中翻一倍,達到四五十萬,那么糧食供應就會非常緊張了。
而且因為從軍的人數太多,幽州的糧食生產也會出問題。今年的冬小麥播種面積肯定會下降,來年的收成就會減少。
“大王,糧食的事情好辦。”左司通判米友仁接過了武好古的問題,“先用庫存頂著,再向海路市舶制置司借糧……耶律延禧切斷遼糧運輸的時候,紀憶之就在籌措安南和爪哇島的糧食填補缺口了。到明年夏天,他手頭一定會有不少存糧借個二百萬石的就足夠了。”
“借二百萬石?”武好古一愣,“他怎么肯?”
米友仁哼笑了一聲:“怎么會不肯?到明年春天,咱們就該有十八艘‘真理’級了。都派去海州和紀憶之好好講理,一二百萬石糧食還怕借不來?”
“說的也是!”武好古輕輕點頭,“到時候就差你去和紀憶之講理吧……好好和他商量,可知道了?”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shukeju
小說相關、、、、、、、、、
_歷史小說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書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