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的專家和海軍的領導和首長這么一聽就全明白了,原來基于模型定義的三維設計制造技術和在線關聯設計技術居然是把設計和生產制造環節中最為繁瑣和耗時的紙質范本和二維平面工程圖給去掉了。
這對深諳航空研發制造的場內眾人來說簡直就跟聽說明天中國就能脫離發展中國家的朋友圈兒,挺進發達國家行列去交朋友一樣,想著自己是不是在做夢,用了幾十年的東西就這么說取消就取消了?
也難怪場內眾人一時轉不過這個彎兒,實在是從航空工業建立那天起,國內各主要航空研制單位和生產廠基本采用的都是模線樣板、紙質二位工程圖以及零組件明細表來進行飛機產品的表達。
由于產品圖紙和工裝圖紙數量非常大,制造單位的工藝設計人員要有很高的識圖能力和極大的耐心才能完成工藝審查、裝配設計、工藝協調以及物料統計等工作。
與此同時二維圖紙表現力有限,再加上設計本身有很多不協調的地方,導致工藝設計的工作量非常,耗費時間特別長,很多產品、工裝以及工藝方面不協調等問題只有等到實際制造時才被發現。
正因為如此,他們這些從航空制造廠基層出身的老工藝員,老技術員都練就出一雙火眼金睛和一副穩重嚴謹的性格。
盡管時至今日回想起年輕時坐在陰冷的工藝室,對著一張張圖紙的日子有些不寒而栗;但在日后的工作中他們那段時間培養出來的眼力和性格卻幫助他們克服了不少困難,也正因為如此每每想起來還多少有些懷念那一張張當初折磨得他們連覺都睡不好的圖紙。
本以為這種模式還得持續個半個多世紀,卻不成想中國騰飛的開發的兩項技術居然把航空研制生產當中至關重要的二維圖紙和裝配指令文件直接掃進了歷史故紙堆,那種對三觀的沖擊力就別提有多震撼了,以至于莊建業的介紹已經告一段落,在場的眾人都沒有從這種震撼中回過味兒來。
當然,作為始作俑者的莊建業,也沒準備讓這幫人真的回過味兒,裝13的最高境界就是降維打擊,要說現如今中國騰飛壓箱底兒的東西還真不少,比如說前不久利用改進型轟—6進行的一次空射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就印證了空射固體運載火箭發射低軌道小型衛星的可行性。
當然了,把衛星換成高超音速機動彈頭,輔以精確制導裝置那便是一款殺傷力極強的反艦彈道導彈。
再比如說利用激波風洞進行的火箭沖壓渦噴混合動力發動機取得實質性的突破,這項技術主要針對自由美麗間代替“黑鳥”高空戰略偵察機的“曙光女神”高空戰略偵察機攔截方案的配套項目。
按照自由美麗間公開的消息,“曙光女神”高空戰略偵察機是一種可以在6馬赫超高聲速狀態下,在距離地面60到80公里的亞軌道空間進行快速飛行的先進航空飛行器。
不但速度和高度遠遠超過“黑鳥”,更重要的是自由美麗間有意將這款戰略偵察機改造成為可以進行全球快速打擊的戰略轟炸機。
總部對此的判斷是自由美麗間無論從技術方案還是實現條件完全可以實現“曙光女神”高空戰略偵察機所有設想,因此不得不防,最起碼要有一種可以進行亞軌道自由變軌,且具有8馬赫以上高超聲速的現代化攔截系統。
介于中國騰飛是國內唯一橫跨航空、航天兩大業務,且具有先進的激波風洞和變循環發動機的研制經驗,于是總部便將可變軌高超聲速攔截系統的動力總成交給了中國騰飛。
而莊建業在這方面的野心可不止是攔截什么“曙光女神”,而是借著總部的投資深挖這項技術的潛力。
最起碼也要把動力總成的可靠性提高,無比做到可重復使用,如此無論是未來軍事上的亞軌道飛行器,還是用于民用的亞軌道失重觀光體驗項目,中國騰飛都會游刃有余,甚至還有可能改寫航天發展史,成為引領新一代航天技術的弄潮兒。
類似的黑科技和新技術如今的中國騰飛可謂是一抓一大把,問題是這些個技術絕大多數都在嚴格保密制度的保護之下,哪怕是總部的專家和海軍的部隊首長都無權知曉。
不能拿最牛B的,就只能挑個一般的牛B的,不然就這么一般般的過去,還不得讓人覺得中國騰飛不過如此,沒啥大不了的,屆時怎么把艦載機研制小組升格成艦載機研究所?怎么把海軍的艦載機項目一樣不差的撈到手里?
想要蓋棺定論,想要一睡定音,就得使個……小招。
所以莊建業可不敢讓現場的專家和首長多想,必須一波洗腦帶走,于是不等眾人反應過來,莊建業就招手,10噸級振動試驗臺的工作人員將兩塊電腦顯示器給讓出來,旋即對著眾人說道:“各位請看……”
在場的專家和首長立馬就圍了上去,只見屏幕上是FC—23艦載重型戰斗機的前端機身三維設計圖,隨著莊建業點了敲了幾下鍵盤,然后一個回車,屏幕迅速切換,呈現出一段氧氣維持系統管道的布局圖。
不同于以往的計算機設計圖,此刻屏幕上呈現出的是一副精準的三維立體圖,不但包括了管線的材質,安裝的位置,打孔的位置和精度,公差情況,甚至是粉塵的處理上面都有描述。
在場的有不少都是從航空廠技術員一步步干上來的,只看了幾眼就清楚這條管線該怎么安裝,最后呈現的效果如何。
畢竟三維立體式的模型結構相較于二維圖紙要直觀的多得多,特別是側面的小孔,這里滑動幾下鼠標就能清晰的見到,然后對照現實的工件兒就能準確的進行加工。
不像二維圖紙,千篇一律的平面,想要看懂還得有十分優秀的空間想象能力,最起碼要在腦海中構建出一個三維立體結構,這對一線工人來說簡直就是要人親命!
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屏幕上的各項參數和數據可以實時傳輸到對面的大型觸屏上,技術人員可以佩戴虛擬現實成像系統,在觸摸屏上進行這段管線的數字預安裝,從而檢驗設計上與現實工藝是否匹配,并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進行迅速完善。
而數據通過在線關聯設計技術同步對FC—23的其他涉及到的結構進行同步完善,無需在如以前那般車間、設計單位的來回扯皮……
眼見于此,那位專家組的領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難以置信的指著屏幕:“這……這……這……這真是我們做的?”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zhhbi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