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第1446章 官媒

《》正文第1446章官媒

《》正文第1446章官媒

手捏著一枚金幣,張超仔細端詳著。

這枚金幣和羅馬的索里達金幣一樣,也是印著皇帝頭像。金幣正面,是張超的側面像。

那個畫師畫的不錯,很傳神。雕板師也很了得,讓他的頭像在金幣上也顯得英明偉岸。

想不到,有一天,他張超的頭像居然印在了大華朝錢幣的上面。

頭戴著十二旒冕的張超,剛過四十不惑之年,正是他最富有魅力的時候。

“朕長的真帥!”

張超看了半天,忍不住嘆了口氣。這么帥的老男人,這讓別人怎么辦啊。以后全天下的人都會通過這些錢幣知道皇帝的帥,甚至他的帥要流傳后世,這讓別的男人怎么辦啊。

萬一全天下的女子從此都以他為偶像,這可怎么辦。

張超那副極不要臉的自戀樣,讓一邊整理奏章的徐惠給聽的都忍不住又笑了。

“徐才人,你也一定非常認同朕的想法吧?”

徐惠真想白皇帝一眼,想不到皇帝居然也有這么好玩的一面,居然對著金幣上自己的頭像說自己帥。

“陛下,帥是何意?”

“帥?帥本意當然是元帥,千軍萬馬之中一元帥,元帥那是相當威風的。朕以前就數度為帥,統領千軍萬馬,征戰沙場。想那個時候啊,朕往那陣前一站,全軍頓時士氣如宏,敵人嚇的屁滾尿流。”

“所以說啊,這個帥字可不簡單,就因為朕,帥有了新的定義。他不僅是元帥,而且也是形容朕做元帥時的那份瀟灑那份英俊那份倜儻,總之,你可以把這帥理解為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神采飛揚顧盼生姿·········”

徐惠真的被逗樂了。

哪有人這樣解釋帥字的,又哪有人這樣稱贊自己的。

真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還夸的太過了。

不過她心里也承認,皇帝確實帥。

嗯,一不小心,她也不由的用上了帥字來形容。

“陛下,這金幣上的頭像確實印的非常帥。”

“那是朕本來就帥。”張超心情很好,因此也非常的不要臉。

呂宋的黃金產量再次提高,而伊麗的金礦轉交到皇家手里開采后,開采量也大大增加。

加上與羅馬等國的貿易順差賺取的黃金,今年的金幣鑄造量相當驚人。

皇家的民生銀行、工商銀行,都創造了鑄幣量新高。

最新式的張大頭金幣,含金量八成八,鑄造精美。

繼呂宋和伊麗兩大金礦產地爆金,張家的堪探隊又在膠州半島發現了許多金礦。

山東半島上的金礦儲量是相當豐富的,這是后來中國近代以前最大的金礦產區。張超根據自己的記憶把這一消息告訴堪探隊,讓他們去尋找,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發現了。

山東半島的金礦儲量,比伊麗和呂宋已經堪明的金礦儲量還要多,已經躍升為大華朝第一大金礦。

這么大的喜訊,使得皇家金礦堪探開采公司這家公司的股票都暴漲了好幾倍。

張超代唐稱帝之后,并沒有改變過去他跟承乾答成的協議。

發鈔權還是交給了中央銀行,當然,這個協議,對于已經當了皇帝的張超來說,也是有很大的好處。

不過張超并沒有因此擴大發鈔量,他依然維持著此前的協議,三年發一億,且發行的時候,把舊鈔回收。三年一屆,準備金達到兩千萬貫。

張超用一百萬兩黃金做為準備金。

嚴格控制紙鈔發行量還是有很大的好處的,這能極大的避免通貨膨脹。

徐惠不太明白張超為什么那么喜歡金幣。

“陛下富有四海,為何還對這黃白之物如此喜好呢?”

張超笑笑。

跟徐惠接觸的久了,他也看出來,這個文藝女青年,還算是個標準的儒家門人,對于經濟這方面是很大的弱項。

別看張超表面尊孔尊儒,但實際上張超不過是打著尊儒的名義,在對這個儒教進行著一點點的改造。

這甚至是一個全面性的改造,張超要打造一個全新的儒教。

用張超的來說,當然是要與時俱進。雖然孔圣等在一些哲學思想方面,很有創造性。

但在不少領域,他們其實也有許多短板。

更別說在科學這塊了,他們更是差的遠。

經濟、科學。

這是張超在對儒家進行改造的方向。

科學才是第一生產力,解放生產力才能發展經濟,這是已經證明過的。

儒,張超用的不過是他的某些思想,比如華夷之辨,比如大一統思想,比如安民方面的。

京師大只是一個開端,也是一個孵化器。

當無數接受科學思想啟蒙的人走上一個個社會崗位,他們對社會的影響力,對儒家的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大。

就如這么簡單的一枚金幣。

徐惠看到的,和張超看到的就完全不同。

徐惠看到的金幣只是金幣,他認為皇帝不應當過分關注錢財,皇帝關注的應當是仁義這些。

而張超雖然也贊成儒家的仁和義,但他卻也關注金錢,因為仁義是目的,金錢卻是手段。

沒有手段,又如何達成目標呢?

許多儒生犯的錯,就是光有目標沒有手段,這無異于緣木求魚。

天天喊著強國喊著富民,可你連半點經濟手段都沒有,空談能夠強國富民嗎?當然不能。

一枚金幣,在張超的眼里,延伸的是貨幣,然后是財政,然后是天下的經濟。

貨幣是經濟的媒介,是籌碼。

在商品經濟中,占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張超一直在調控著貨幣,不輕易的超發紙幣,不斷的加強貴金屬的儲量,這些都是在穩定市場,也是在保持著大華的安穩。

這時代的人對經濟都還多是一知半懂,更別說什么宏觀調控這些了。

復興二年熱鬧的到來,正旦大朝,京師金吾不禁。

從正月初一,一直到正月十五,漢京每到夜晚都是燈火輝煌,這是最熱鬧的一次燈節。

整整為期半個月時間。

復興二年的漢京,充滿著富裕和幸福。

御前會議上。

內閣首相馬周向皇帝提出了五年計劃,這是大華朝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未來五年,大華人口將突破一億大關!”

馬周很激動的道。

從五千萬,到如今的九千萬,再到目標一億,這人口的不斷激增,帶來的絕不是土地兼并嚴重,失地農民不斷增多,不是貧富分化嚴重。

因為如今是大華開國之初,大華四處開疆拓土,缺的不是土地,而是開拓新打下土地的人口。

工商興盛,缺的是那些礦山里的礦山,是那些工坊里的工人,是那些修路的工人,挖運河的工人,造船的工人,造車的工人·······

朝廷并不抑制兼并。

但現在的土地卻是歷朝最便宜的時期,中原的土地很便宜,邊地的土地更便宜。

每個漢民,只要他們愿意,他們都能擁有自己的土地,甚至成為一個地主。

可就算如此,打下來的土地依然開墾不完。

而工商所需要的人力,缺口還在不斷的增長。

五年時間,人口增長一千萬。

這被馬周當成了他執政的首個目標計劃。

人口增長,其實一直以來都是地方長官們政績考核的一個重要標準。

“我們擬將成丁年紀下調至十八歲,男子十五歲即可成親,女子十三歲即可成親。男十八未婚,女十五未婚者,將由官媒強行婚配。”

要人口增加,方法不外乎三。

一自然是降低男女成婚的年齡,讓他們早成婚早生子,增加人口。為了保證早婚,甚至要規定到年齡未婚得交罰款,甚至是強行婚配。

第二個方法則是攻打周邊,征服那些外族人口。

最后一個方法則是買奴隸。

比起后兩種方法,當然是第一種方法成本更低,而且生下來的可都是純正的漢人,比起還需要花時間去同化去漢化他們,當然要簡單的多。

不過生孩子需要時間,一代人成長起來,也需要很多時間,因此輔之以征服外族人口和購買奴隸,也是不錯的選擇。

張超聽著點頭。

馬周的這個人口政策,放在這個時代沒有半點毛病。

不過張超覺得還是太早了些。

“馬相,男十五女十三太早了。我看可以改為男十六,女十五。”

太早結婚,不少姑娘都沒發育完全,早婚帶來早育,過早的生孩子的風險是極大的,到時會增加難產率,產婦和嬰孩死亡率提升。

得不償失。

“男十五,女十四吧?”馬周想了想道。

張超還是認為十四歲太小了,但連房玄齡都認為女十四歲已經不小了。

一張嘴說不過一群大臣,最后張超也只好退讓。

男十五,女十四,官方法定的結婚年紀。

而男女超過結婚年齡三年,都視為晚婚,要罰款。

這個罰款還將每年遞增,官方將插手介入,派官媒給他們婚配,他們有可以有三次選擇權,但超過三次都選不中,第四次就沒的選,官媒指定的對象,必須成婚,不管是匹配到什么樣的,都得娶都得嫁。

張超聽的感覺這跟后世的計生政策似的,不讓生二胎,敢生,就罰款扒房子牽豬趕牛。

那時是不讓超生,而現在,進行則是為了讓早生多生。

不得不說,行政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

連張超這個皇帝,也不能說這種方法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