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第1187章 大婚

第1187章大婚

第1187章大婚

道家講生,佛家談死。

道家求的是長生不死,而佛家講的卻是死后進入西天極樂世界,說的是來世輪回、因果報應。

李超不求長生,也不信輪回,他心中自有一套人生哲學。

活在當下。

人生短暫,百歲都已經是極致,因此努力的在這幾十年的時間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將來后悔遺憾就行。

在漢京一呆就是七年。

李超已經七年沒有離開過漢京了,也不管李世民這次是真的因喪妻而傷心欲絕到想要退位,還是想借機試探下太子或者試探下他,都不重要。

反正就算李世民真退位,那也是太上皇。他那太上皇也與李淵那個太上皇不同,朝政依然是他想插手就能插手,甚至他當了太上皇,朝廷也依然是由他控制的,根本不會改變什么。

因此李超提議監國,其實也是早明白這些。

“可憐晉陽和新城兩個公主,才一兩歲。”

家里,崔鶯鶯也嘆惜著道。

這段時間,皇后喪事期間,她也與許多命婦一樣入宮幫忙。

皇后所生的四位公主之中,長樂公主年紀最大,今年已經虛歲十五。李璟今年十二,比公主小三歲。本來公主已經到了能出嫁的年齡,只是李璟較小,原來還打算明年先把公主娶回家。

可現在,皇后一崩,公主得為皇后守孝三年。

雖然守孝三年實際上為二十七個月,但也是兩年多,到時公主也快十八了。

“再過三年,太平郎也不過十五,那時也還剛好。”李超說道。

跟十三娘說起要回灞上,也去長安、隴右等地看看。崔鶯鶯倒覺得這想法也不錯,“我也快有十年沒回長安了,這次我們也能一起去嗎?”

“當然可以。”

“那就一起去,把孩子們都帶上。”

如今李超有二十一個兒子,二十七個女兒。因為妻妾多,而又沒夭折過孩子,因此李家現在是人丁興旺。大的孩子已經十二,小的還在吃奶。

“等年后就走吧。”

帶上全家回灞上老家,對于李家的兒女們也很重要,有好些兒女,甚至還沒有見過灞上見過長安。

灞上李家,李家的根可是在長安灞上,總不能兒女們連灞上都沒去過。

李世民說摞挑子就摞挑子。

貞觀十二年末,太子承乾再次監國攝政,李世民不理政事,甚至直接搬去了原來太上皇李淵的北宮。

太子入住紫微宮。

“趙王,殿下召見。”

李超接到旨意來到宮里,御書房中,承乾和宰輔們都在。

“文遠,有一件事情要與你商議。”房玄齡見面便說道。

眼看著新年將至,今天皇帝卻突然派人傳了一道旨出來。皇帝讓宰輔們做準備,冊立李超之女李芳華為太子妃,明年正月迎娶太子妃,舉行大婚。

皇后去世,做為子女的要守喪。百姓是守喪三年,實際二十七個月。但承乾不但是皇后之子,如今也是監國太子,做為監國攝政之太子,國不可一日無君。

因此監國太子的喪期很短,以日易月,守孝二十七天就可以。

承乾今年十八,李芳華也十二。

李世民下旨要冊立太子妃,并明年迎娶太子妃大婚,也并沒有什么問題。這一次的太子監國,并不同于以往。

“是否三年之后再大婚?”李超皺眉問房玄齡。

不過房玄齡卻覺得還是明年大婚的好,正式迎娶太子妃后,也意味著承乾真正的成年,肩挑日月,統攝國政了。

當然,這按民間的習俗,也可以算是沖喜了。民間守孝,也有不守三年的,那就是成親沖喜。

其它宰輔也認為現在冊封太子妃比較合適。

太子妃已經十二歲了,明年就十三,不算小。長皇皇后當初嫁給皇帝,不就是十二歲嗎。

“殿下的意思呢?”李超問承乾。

“這是父皇的旨意,孤沒意見。”

這個事情就算這樣說定了,朝廷開始負責冊立事宜,并選好明年迎娶大婚吉日。

御前會議結束,李超留下與承乾說話。

承乾有些憔悴,消瘦了些。

“太師,封臣領地增兵和減稅折,孤已經仔細思慮過,準備正式采納推行。諸侯封臣可按爵位擁有不同兵額,子男可領兵額一千,侯伯兩千、縣公郡公三千、國公五千、郡王八千、親王一萬。”

承乾似乎更加成熟了。

“封臣可以統領指揮領地內民兵,朝廷駐扎在領地內的兵馬既接受領主指揮,也接受朝廷樞密院和兵部指揮。”

“領主享有領地內一半的稅收,另一半則要上繳朝廷。”

李超的提案,李世民一直沒給答復。

而現在承乾再次監國攝政后,處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這個。在承乾的堅持之下,也有一些宰相的支持下,承乾有了現在這個決定。

“太師,兵馬國之重器,如今朝廷增加領主的兵額,也是為大唐邊疆的安全考慮,同時也考慮到封臣們的安全。但同時,也有幾條嚴令。諸侯之兵,需全部自給軍費。其二,諸侯之兵不得出領地邊界。其三,諸侯軍隊同樣要接受朝廷的統轄。”

“還有一個,諸侯不得自制武器裝備,所有裝備,皆須向朝廷采購,并且數量不能超過所有兵額之需。”

朝廷不承擔半點領主們的軍費,而且領主們不得自己制造軍械裝備,只能從朝廷采購。僅這兩條,也讓大多數領主難以真的如額擁兵了。

就算是李超這樣有錢的領主,但軍械制造權不在手,只能從朝廷買,也會大受限制。

領地的行政和財稅、司法三個大權,依舊歸朝廷。朝廷派遣官員管理地方上的行政、司法和財稅。

領主們爭取到的,只有統兵權。

還有領地稅收,領主們能拿到一半了,這也算是極大進步了。

但可以預見,朝廷以后肯定會減少對邊疆領地的兵馬派駐的,以后領主們真的只能靠自己了。

李超卻挺高興的。

好事。

能拿到兵權,已經非常重要了,起碼諸侯在領地上更有安全感了。

兵額上也挺讓李超滿意的,子男一千,侯伯兩千,縣公郡公三千,國公五千,郡王八千,親王一萬。

這比過去的領主衛隊的限額,都是數倍的提升了。

何況還有民兵呢,民兵與封臣軍隊的最大區別,也就是裝備和訓練上的了,但卻沒有數量限制,真發生戰爭,可以成為領地軍隊最好的補充軍。

“此事陛下同意了嗎?”李超問了一個關鍵問題。

承乾道,“孤已經奏報給陛下了,但陛下依然是沒有回復。”

“太師真不留下嗎?”

“準備出京轉轉。”李超道。

爺倆就這樣一對一答,都有些漫不經心。

承乾剛接過皇帝拋下的朝廷,肩頭沉重。而李超卻是在想著,該離京巡視一番了。

“既然如此,孤也無法挽留。孤為太師加巡撫關隴河朔青藏西域銜,太師代朝廷巡撫長安以西諸地,體察民情,按察百官。”

李超推辭。

去長安等地一趟后,他還打算再去東南呢。

“太師不要推辭,這又不是什么封賞,是一項差使。”

“也罷,不過我可能會不太負責。”

爺倆說了好一會話,最后承乾親自送李超出宮。

吉日選定,宮中使者和禮部的官員來李家宣讀冊封太子妃詔書。

十二歲的長女芳華接詔,李超站在一邊看著年少的女兒,很心疼。還這么小呢,原本他還打算等再過四年的。

貞觀十二年末,各地朝集使云集。

藩屬國和外邦使者也八方來朝。

但今年的正旦大朝卻是由太子主持,皇帝根本沒有露面,這讓人十分驚訝,不免多了許多猜測和流言。

正月初八,由太史丞李淳風親自選定的吉日。

太子迎娶太子妃。

大婚。

婚禮極為盛大隆重,整個漢京都見證了這個大婚。

李超也正式成為了太子的老丈人。

許多人猜測趙王必然權勢更上一層樓,可就在二月,李超卻帶著全家出京。

太師、趙王李超奉旨欽差,巡撫關隴河朔青藏西域諸道!

在人人都以為李超肯定會在朝中輔佐女婿太子的時候,李超卻突然離京了。

皇帝久不露面,太子監國,而此前漢京留守、首輔太子監國四年的趙王,卻也突然離京。許多人,都感覺撲朔迷離。

李超出京后,坐船沿丹水而上。

這幾年,承乾主持修了丹灞運河。引丹江水通漕到商州,然后接灞水入長安。

山南的丹水和關中的灞水,其實僅隔著不到十里的一道分水嶺,這也是漢江水系與渭河支流最接近的地方,此處山勢較低,丹江的通航條件又遠比后世好的多,特別是在修了丹江水庫之后,更是可以直接通航到商州。

而在商州上游,通過修水閘之后,還能再往上通航。

而在山嶺另一邊,疏通石門至長安的灞河水道,也使得藍田到長安有了可通漕運的河道。

雖然中間有十里不到的山嶺無法挖通匯合,但經過挖低修整之后,在這一段采用陸路轉運,聯通丹灞兩河,也效率大大提升。尤其是在這段不足十里的陸路上,首次采用了軌道馬車來轉運之后,效率更是大大提升。

采用雙向軌道馬車,大大提升運力,完全能滿足船運的貨物轉運。

丹灞道的通航運輸雖還達不到西運河那么的便利,馬車軌道轉運,也不如方城山埡口挖通通航這樣了得,但也依然讓山南和關中的運輸更加便利。

特別是使得中京漢京和西京長安之間,更加緊密聯系在一起。

李超看著軌道上,數匹馬拉著一長串的四輪車廂很輕松的走在軌道上,也不由的驚嘆連連。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