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第1147章 天下家族,排名第三

“走吧,回屋里說話,外面挺冷的。”李超剛才練了半天,出了些汗,坐在這里聊了會,便有些冷了。漢京還是不如嶺南的,從交州出發時,穿兩件就行了。到了漢京,現在已經得穿皮袍或棉襖了。

馬周今天就穿了一件棉襖,棉布袍子里面夾著棉花,看起來顯得有些臃腫,但確實非常暖和。比起過去衣服里夾的絲絮,不知道要暖和多少。如今許多貴族大族也都放下皮裘,買棉襖穿了。

比起皮裘來,棉襖雖然現在也挺貴,但還是便宜的多。況且,是真暖和。

回到屋里,李超讓馬周先坐著喝茶,自己去沖了個澡換了衣服。

“你們上次編的氏族志,應當沒我灞上李家之名吧?”李超笑著坐下。

馬周有點小尷尬,灞上李家如今確實紅紅火火,李超大名更是天下皆知,但之前他們確實沒把李超編進去。因為氏族志是士族排序啊,李家哪算士族。老鐵槍,那是個老府兵。李超,被老和尚收留的棄嬰小沙彌啊。

李超笑著拿起一個蜜桔剝了起來。

“嘗嘗,江西廣豐蜜桔,非常甜。北方可沒有這么好吃的桔子,淮南為橘,淮北為枳。要說桔子,最好吃的還是江西的。江西贛州還有橙子,也是非常美味。嶺南的荔枝啊、波蘿啊、芒果啊、椰子啊,也都好吃的。”

馬周也拿起一個金黃的桔子剝起來。

“之前我們確實沒有把李家編進去。”他承認。

李超笑道,“如果我猜的不錯,如我義父齊郡王家,還有老程等諸多郡王國公等開國勛臣,只怕也都不在其列吧?”

馬周點頭。

氏族志,之前都是按郡望來的,哪一個能進入其中的,不得是幾百年的士族,一郡之望,甚至是如崔鄭這些千年世家。連皇族,都只能列在第五。

當今的許多勛貴,那些山東豪杰出身的軍事新貴,出身多是些小地主甚至是農民,哪可能有資格列入。

李超慢條斯理的撕著桔子瓣上白色的經絡。

“這不就對了嘛,朝中王公貴族們多數被你們扔下榜,皇族列第五,反倒是崔鄭等你們排在最前面,你說陛下怎么可能接受呢。”

當今坐天下的是李家,朝堂之上的是誰呢?

是李超那一群軍功新貴們,這些人多不是士族,更不是世家。而崔鄭等老牌士族呢,雖然崔干也當了侍郎,但他們在朝中的地位其實是不高的。

大唐取得天下之初,主要有四個地域集團,并各有所尚。

關東士族尚婚婭,江左士族尚人物,關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貴戚。

西魏北周到隋,關隴貴族是相當得勢的,但在隋朝開始解體,到了唐后已經遠不如從前,經歷了此次的漢京之亂后,可以說關隴集團已經被打入泥底。關隴貴族是以武力起家的,到了如今,偃武修文,文武分開,武將受到極大限制,加之關隴舊閥站錯隊,自然也就一撅不振。

江左和代北的士族,在隋末就已經沒落了。

唯有關東士族,雖然在東魏北齊時代,就大受打擊,但在隋一統天下后,隋朝恢復漢魏禮制,關東士族又很快的憑著他們的千年底蘊起來了。

甚至憑借著他們向來的聯姻策略,關東士族迅速的借著與勛戚集團聯姻,又爬了上來。

在魏晉南北朝時,譜籍是個很重要的東西,這是選官的根據。劃分門弟,是看歷代做官的情況而定。列為門閥,都是累世冠冕之家。

而李世民要修本氏族志,難道還是要走魏晉南北朝的老路?

隋文帝當年弄出了科舉制,就是為了打破這一套的。從科舉誕生,到如今新科舉的推行,可以說朝廷一直以來就是要實行一種全新的選才選官制度,要打破士族門閥的壟斷。

“還望三郎指點迷津。”

李超也沒小氣,“不須論數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做等級。”

“只以當下官爵高下做等級?”馬周大驚。

之前的那版氏族志,不但李超沒能列入,他馬周也是一樣的沒列入的。

因為他雖是宰相,可他連小地主出身都不是,真正的黎民百姓。

“這樣可以嗎?”

“當然可以,剛才我也說了,你先弄明白陛下為何要修氏族志,知道陛下的目的,那么就好辦了。陛下是要給崔鄭等揍臭腳嗎?當然不是,也不是為了尊崇那些什么千年百年世家。修這個氏族志,根本目的,還是要把如今大唐的社會階層,重新排個序,這是為了穩定秩序。”

皇帝是要打造一個大唐的士族體系,也就是說,這些士族不論從前,是從大唐開始算的。如馬周,過去只是個窮人子弟,黎民百姓。但他如今是大唐的宰相,中書省的次官,爵位還是實封國公,有封地的頂級爵位。這樣的馬周,當然能列入大唐的士族之中,甚至還能排名靠前。

如李超,就更不得了。大唐異姓臣子中唯一一個親王,功高著著,又是太師。還是皇帝姻親,因此就算他以前不是世家士族出身,但大唐的士族中,灞上李家也有一份,還一樣得靠前。

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羅士信、李績、單雄信、牛進達等等這些當今朝廷的頂級勛臣,他們過去都不是士族,但從今往后,他們都將成為大唐的新士族,并且是要排名靠前的。

這,才是李世民真正修氏族志的本意。

馬周他們連這個都搞不明白,還修個屁的氏族志,把崔干列為第一等修出來讓皇帝添堵嗎?

皇帝做的這事情,是有背后深層意義的,是為了鞏固大唐帝國的統治。對皇帝來說,與他一起打天下的李超程咬金房玄齡杜如晦等等這些人,才是自己人。崔盧鄭王李等算什么?

馬周得了李超的指點,拜謝過后連忙趕回去了。

李超卻坐在客廳里皺眉。

他沒料到氏族志還是修了,只是比歷史上提前了幾年。

歷史上,李世民修氏族志,當然也有抑制關東士族的意思,但并不是完全打壓士族,他是要搞新門閥和世封制。

歷史上,李世民后來搞世封刺史,氏族志就是相輔相成而出臺的。

現在李世民還是弄出了氏族志,因此李超可以說一眼就能知道李世民想的是什么。他要搞一個大唐的新士族體系,建立一個全新的大唐貴族體系,這個制度目的當然就是新貴族的全面奪權了。

新貴族取代舊貴族,這對朝廷來說是有利的,新貴族才是自己人。

對李超來說,這個氏族志對他對李家對那些勛戚們來說,也有好處。好處還很大,這是大大提升他們地位的。可以說,漢京之亂后,皇帝迫切的需要加強統治,多獲得支持者。

一個漢京之亂,最終讓大唐割裂,雖然最終李世民憑著強硬的手段,以武力鎮壓了叛亂,還清洗了許多反對者,但這也是一個相當危險的事情。

他不可能讓這種事情再來一次。

讓陪他打江山的臣子們站上來,同時也是對崔鄭等舊士族留一個位置。雖然地位降了,但還是有他們一席之地的。

特別是如今新科舉推行,對于舊士族還是影響極大。過去相當于舊士族們直接壟斷了,現在他們得出來跟寒門地主子弟同場競爭,雖然士族們擁有更多的資源,占有優勢,可畢竟還是得跟泥腿子們爭的。

這方面,也可以看出,李世民也是有些保守的。或者說,比較穩重。當年楊廣就是改革的步子邁的太大,結果扯到了蛋,亡了國。

李世民經歷漢京之亂后,也不敢完全無視那些舊士族門閥。

一邊是推行新科舉制度,一面卻又讓人編氏族志,要確立大唐的士族門閥排行。

用新士族取代舊士族,而不是全面打壓士族,這就是李世民的策略。不得不說,李世民倒是越來越厲害了。

三十而立,越來越接近三十歲的李世民,越來越老辣了。

這是一個妥協,卻又是帶著進攻的防御。

馬周從李家離開,直接就回了皇城的中書門下。一進去,就讓人把高士廉和岑文本、韋挺、令狐德芬四個一起主修氏族志的高官拉了過來。

“幾位看下這個。”

馬周把一張紙遞到四人面前,上面是他路上時在車上匆匆寫的氏族志編修新方向。

“皇族第一等,勛戚次之,余以朝廷爵位官職為序。”

這基本上就是李超給馬周定的調了。

不再以姓為主,而是以官爵為主了。甚至這勛戚排在第二,意味著以前不是士族的庶族地主出身的那些勛貴們也將進入氏族志,甚至還要排到崔鄭等舊士族的前面。

“皇家第一,那這第二是誰?”

高士廉皺著眉頭問,馬周的這個提議,簡直如一道雷劈下來。

氏族志分為姓氏和家族,姓氏一個排行榜,家族一個排行榜。

李姓肯定就要排在第一了,那么第一家族也肯定是皇族,那誰是第二姓,誰是第二家族呢?

馬周道,“第一姓氏當然是皇家,是李姓。第二姓,應當是后族,所以應當是長孫氏。至于家族排名,皇家也是第一家族,第二家族應當是后族,因此我認為應當也選洛陽長氏家族。”

岑文本在一邊道,“如果是這樣的標準排名,那我認為家族排行第三,應當是灞上李氏。李文遠是唯一一個異性親王,且是朝廷太師,又是皇家姻親,兒女與太子訂婚,兒子也尚公主。”

高士廉道,“若是按馬相提出的這個標準,灞上李家當為家族榜第三名,在李姓中則排第二名。”

“不過,不尚姓而尚官,這個標準,能符合陛下心意嗎?”

馬周卻是很有信心,“不如我們一起去面見陛下,當面呈奏就知道結果了,總比我們在這里瞎猜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