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第861章 燕云節度使

第861章燕云節度使

類別:歷史軍事作者:木子藍色書名:

御書房內,李世民正在聽取王太監的稟報。網

六扇門這個隱秘的機構,就如一只巨大的八爪蜘蛛,到處都是它的網線,監視著臨時京城襄陽的一舉一動。

李世民是個曾經統領千軍萬馬,打過無數勝仗的大帥,他深知,知已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了解自己,也得了解敵人,當然,還得先知道誰是敵人。

朝堂內外的流言蜚語,市井街頭的八卦消息,甚至是一些王公貴族在家里私下的抱怨,李世民都能知道。六扇門,已經越來越好用了。

現在李世民最關心的,就是誰跟他一條心。

從他決定支持李變法開始,他知道,一場不見刀槍的戰爭已經開始,這場戰爭滿是迷霧,誰是敵誰是友,并不容易分辨。

茶肆酒樓,青樓賭坊,街頭巷尾,甚至是那些官員們的府第里,都有六扇門的眼線,他們就是一只只眼睛一雙雙耳朵,收集起無數的信息最后匯總到六扇門,那里還有許多專門的人員,將這些消息一一匯總,然后分析核對,最后總結上報。

李世民認真的聽完。

“這么多人都在反對?”

他知道會有人反對變法,可反對的人如此之多,卻是出他的預料。王公貴族們在抱怨,文官武將也在抱怨,那些刀筆吏在抱怨,還有那些關東士族,那些地主,那些商賈,他們似乎都在抱怨。

好像這天下,就沒有一個不是在抱怨新法。

李世民有些茫然了。

難道他錯了?難道李錯了?

他可以不在意一部分人的反對,可卻無法跟全天下人做對,就算他是帝王,也不行。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當所有人都開始抱怨,都開始反對的時候,這已經是極危險的時候了。

他搖了搖頭。

心里嘆息。

不久以前,李還為天下人稱頌。

百姓稱李為救時宰相,救苦救難,特別是那些北方的百姓,感謝李在那場幾十年一遇的大災荒里救助他們。

他們甚至在家里為李立了長生牌位,早晚拜謝。

天下的讀書人也尊敬李,稱李為大宗師。他們敬佩李的學識、才能,欽佩李編寫的資治通鑒,稱此書為史家大作,與史記并列,讀史必讀這兩本書,不然就不配學史。

李的詩,也為他們稱道,他們甚至把李的詩稱為邊塞詩,說李是邊塞詩的開派祖師。一掃過去宮廷艷派詩,開創了一個非常了得的新詩派。

一邊塞、戰爭、軍旅的詩,被那些讀書人奉之為瑰寶。

還有李明的印刷術,李改進的造紙術,李推行天下的報紙刊物,

李編寫的字典、詞典,推出的大唐讀書音拼音符號等,讓天下文風大盛,讓無數人能讀的起書,買的起紙。

李辦了許多學校,推行的教育,也讓人稱贊。

過去,就連商人們也感激李,覺得李一直在朝廷為他們說話,爭取權益。

可一夜之間,風向變了。

如今大家都說李變了。

他當上了尚書令,主持的這種種新政改革,都讓大家不滿。

有人說李橫征暴斂。

有人說李狂妄自大。

總之,現在很多人在懷疑李,置疑他的新政。

據說,御史臺的御史言官們,正在醞釀著一**行動,要一起彈劾李。

如果御史集體彈劾李,李世民能保李。

但御史彈劾,只會是個開端。

到時如果朝中的官員再一起彈劾李,他還能護的住李嗎?如今天下輿論,都在罵李,反對新法,他這個皇帝又怎么辦。

李世民最擔憂的還是那些別有用心之人,到時會借這勢搞鬼。到時他們裹脅民意,那才可怕。

難道新法要半途而廢?

李世民不甘心。

“陛下,北方軍情。”外面的內侍進殿稟報。

李世民一聽北方軍情急報,連忙招手。

軍情送上,還有封蠟未開。

驗看,打開。

李世民越看臉色越不好,高句麗襲幽州。

高句麗,當年隋朝楊堅楊廣父子數征高句麗,在遼東不知道耗費了多少錢糧,傷亡了多少兵馬,最終導致了隋王朝亡國。

不過隋朝雖然因征高句麗而亡,但高句麗也被隋打的元氣大傷。若不是幾次事出有因,憑著僥幸,高句麗也早被隋軍攻滅了。

雖然僥幸存下來,可也是元氣大傷,國本動搖。

好在中原天下大亂,各方梟雄爭霸,逐鹿中原,沒有人再去理會高句麗。高句麗也得以休養生息,甚至還趁機偷空把遼西又給占了。

李唐太原起兵,入據關中,此后與西秦爭奪隴右,與劉武周交戰河東,又與竇建德王世充決戰中原,再掃江漢收嶺南等,中間還與吐谷渾突厥幾番交戰。

立國到如今,八載了,如今才好不容易一統中原。

大唐收拾了隴右、河西、朔方、河套、代北,卻一直還沒收復遼西。

因為大唐騰不出手來,既然唐與高句麗一直都相安無事,那唐就不想在與突厥沒分出勝負之前,再動高句麗,不愿意再樹一敵。

朝廷是準備分北后東再南,先破突厥,再征高句麗,然后再吐谷渾等。

可沒想到,唐朝不想跟高句麗現在動手,高句麗倒耐不住寂寞了。

統葉護在漠南吃了一個大虧,回到漠北去打鐵勒。結果那邊夷男老跟他玩捉迷藏,這時偏唐朝又把郁射設給俘虜勸降了,還帶著大批人馬給內遷中原。

統葉護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簡直就是氣的吐血。

他被唐朝的手段惡心到了。

想轉身再南下跟唐開戰,但夷男還在跟他玩捉迷藏呢,不搞定夷男,他南下也不安穩。

不過統葉護能在西域稱雄,那也不是蓋的。

鐵勒人明顯是得了唐朝的支持慫恿,才敢跟他這樣玩。統葉護便也來個效仿,派人帶了厚禮去了趟高句麗,跟高句麗人講了一番道理,跟他們分析了一下形勢。

不外乎就是唐朝現在一統中原,這早晚會成為大患。若等將來他們更強大了,他們肯定是要去高句麗找回當年隋朝丟的場子的。

與其坐等他們上馬,還不如趁現在他們還沒起來之前,聯手滅了唐朝。統葉護甚至給了一個很有誘惑力的條件,若滅唐,大唐北方他們平分,河北河南歸高句麗,河東關中歸突厥。

當然,這個條件,其實高句麗人并不相信,或者說根本不在意。

他們主要還是覺得突厥人那番唐早晚會找他們報仇的話很有道理,當統葉護承諾,他們會與高句麗同時出兵南下時,高句麗人決定出兵河北。

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據說這是唐朝的那位軍神說過的話,高句麗人聽了之后極為尊奉。

于是乎,趁著遼西的沼澤還沒有解凍,北方的河流還沒解凍泛濫的時候,高句麗人兵了。

兵不多,五萬。

但高句麗人兵的時機選的很好,他們悄悄在遼西集結。

等到統葉護命令漠南的欲谷設出兵南下,越過了陰山,吸引了唐軍注意,等唐軍調兵往大同關、軍都關方向防御增援的時候,高句麗人才突然出動。

現在,欲谷設帶著五萬突厥兵越過陰山,進入代北,圍攻大同關。而高句麗五萬人,也在攻打渝關。

渝關,就是后世的山海關。

但這個時候,這座關城還沒有天下第一關的名頭。

關城也沒有修的那么雄偉堅險,甚至并不在后世山海關的那們位置,而是還在更西面。

因為大唐之前主要防御突厥,因此重點修建的關城都是在北方一線,這東面的渝關,還只是在修建加固的計劃之中。

太原有前軍大都督李績,幽州有右軍大都督尉遲恭,河套朔方那一邊,則有左軍大都督秦瓊。

有這三位大將在,十萬突厥高句麗聯軍,應當能擋的住。

長嘆一口氣。

高句麗人終于還是來犯了,大唐的外敵又增加了一個。此時突厥與高句麗聯起手來,北方防御形勢更嚴峻了。

這個時候,朝中若是再亂起來,只怕要失控。

也許,這個時候應當先調整一下。

李世民捏著自己的下巴,苦思。

突然,他靈光一閃,也許他應當下道旨,調李前往河北,統領北方的防御戰事。

如此一來,李暫時離開朝堂,這股暴風雨也許就能避開了。

“叫中書舍人過來,草詔。”

次日早朝。

御史們已經躍躍欲試,他們已經準備好了,今天早朝上,要一起難,集體彈劾李。

皇帝上朝,百官山呼萬歲。

“眾受卿平身。”

李世民坐在御坐上,伸手虛扶,讓百官平身。

一名御史剛要出列,準備彈劾。

這時,一名內侍捧著一道詔書出來。

“大唐皇帝詔!”

毫無征兆,出人預料的,皇帝下詔授李為燕云節度使,讓他出鎮北方,節制河東、河北兩道兵馬,防御突厥與高句麗的進犯,同時讓他統領兩道地方。

一道詔令,李這位尚書令便領兵外出,去河北了。

這下,讓那些本來準備要彈劾李的人,都愣住了。李都掛帥出征了,這個時候彈劾他,似乎不太合適了。

“有事上奏,無事退朝!”

內侍拖著尖細的嗓音喊道。

御史們你看我,我看你,最后愣是沒有人在這個時候站出來彈劾李。這個時候,確實不是彈劾的時機了。

而且李這個時候出鎮北方,也似乎太巧合了一些。

再有一個,他們也在想,李這一走,是不是他那些變法改革的新政,就停了?

突然的調令,讓他們摸不清頭腦。

等到上面傳來一聲退朝的聲音時,今天的早朝已經結束了。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